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结合刘川灌区实际,简述了灌区水量调配的工作的内容和基本原则,分析了水量调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心收集基础资料、科学确定灌溉制度、合理编制灌溉计划、优化配水调度方式等适合于刘川灌区水量调配工作的新方法、新措施、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渠首管理处统一管理着青铜峡灌区内10大骨干干渠及卫宁灌区3大干渠的进、退水闸,主要任务以各大闸的调度管理为主,Ⅰ级配水的水量分配和调度均在这里实现,是整个灌区调度管理的核心所在,水量调度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将全面提升工程运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有效的改善劳动条件,真正的体现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3.
高伟增  张江维  张一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13-12314
灌区调度的目的在于将适时、适量的水分分配给各种作物,使有限的水资源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当水量不足时,可以采用非充分灌溉,使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灌溉水量影响因素较多,应该与水价、降雨量预测相结合,适当分配水量。  相似文献   

4.
宁夏引黄灌区是自治区农业的核心产区,灌区的农业发展主要依赖引黄灌溉,做好引黄水量调度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该文介绍了引黄灌区基本概况,阐述了灌溉用水调度管理工作现状,总结了引黄灌区水量调度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在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强化水量统一调度、加快灌区信息化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业灌溉用水量的LS-SVM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芳  唐德善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73-10275,10288
农业灌溉用水量预报是灌区制定水资源调度计划、合理高效分配水量的科学依据。针对灌溉用水量影响因素复杂非线性的特点,鉴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诸多优势,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灌溉用水量预测模型,将该模型用于塔河流域T灌区灌溉用水量预测,并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报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具有泛化能力强、误差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根据二峰总站提水灌区实际情况,利用干渠渠系配套齐全,进出水量易于掌握,采用水量平衡法对干渠渠系水利用系数进行测算,支渠及以下的渠系水利用系数选择典型支渠采用首尾测算法进行测定,田间水利用系数选择典型田块进行测定,这样简化了测量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方法简单实用,易于操作,测得2014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26,基本上反映了灌区渠系实际用水情况、灌溉工程质量及灌溉用水管理水平.该方法适合同类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对大中型灌区干渠控制断面的水位实施动态观测,是灌溉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对实行计划用水、提高灌溉管理工作质量及保证工程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安装在欧阳海灌区干渠上的SW40型日记水位计的工作原理、安装方法、使用、维护等方面进行了推介和分析。可供大中型灌区、江河、湖泊在安装使用和维护该设备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景电灌区是高扬程、多梯级、大流量的提水灌区。灌区灌水计划的制定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实施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保障措施。本文主要介绍了景电灌区的基本概况、阐述了灌水计划的编制现状与水量调度管理情况,总结了目前景电灌区灌水计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水量统一调度、加快灌区信息化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沙坡头区河北灌区地处黄河宁夏段卫宁灌区,属美利渠系,涉及灌区六个镇(乡)、6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近1万hm~2,年均引黄灌溉水量4.54亿m~3,辖区支干渠5条,全长108.5km。通过对灌区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为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河东总干渠灌区用水管理损失现状,对河东总干渠灌区的灌溉用水管理损失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认为影响灌区用水管理损失的因素有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水费、水价政策;农耕技术与种植结构等.提出应从输配水、田间灌水等方面,减少灌溉用水管理损失.  相似文献   

11.
根据河东总干渠灌区用水管理损失现状,对河东总干渠灌区的灌溉用水管理损失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认为影响灌区用水管理损失的因素有: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水费、水价政策;农耕技术与种植结构等。提出应从输配水、田间灌水等方面,减少灌溉用水管理损失。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中降雨量的不确定性问题,在传统区间规划的基础上,引入双区间规划理论进行描述,以农民种植净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灌溉的作物灌溉水量优化模型。实例应用于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灌区,对灌区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进行研究,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双区间规划对作物进行灌溉水量的优化,春小麦、春玉米、籽瓜的灌溉定额分别为:[[179.81,191.81],[353.89,365.89]]、[[119.46,141.46],[270.57,292.57]]、[[180.04,213.04],[267.49,290.49]],相比于现状,节水量分别为3%、27%、4%。利用双区间规划不仅能够更好的解决灌区多作物灌溉水量优化问题,而且能够给决策者提供更大的决策空间。  相似文献   

13.
王正成 《北京农业》2012,(21):210-211
配水计划是根据灌区灌溉面积、种植结构和渠道状况而制定的灌区供水日程安排表.合理编制配水计划对灌区灌溉调度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以灌溉净效益最大为目标的优化配水模型,为灌区优化配水提供新思路。【方法】以西安市周户灌区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寻求作物种植面积-水量-产量-经济效益之间的最优关系,建立以灌溉净效益最大为目标的优化配水模型,并利用混沌人工鱼群算法进行求解。【结果】利用所建立的以灌溉净效益最大为目标的优化配水模型进行优化后,灌区总供水量为12 711.44万m3,较常规配水量增加了1 402.67万m3,其中地表供水较常规配水量增加了1 510.67万m3,地下水供水量有所减少;通过作物不同时段分配水量及种植面积的协调,灌区净效益增加了16.37%,粮经比为1∶1.21。【结论】以灌溉净效益最大为目标对灌区配水进行优化后,灌区配水过程更加均匀,同时灌区作物种植结构也得以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宁夏引黄灌区灌溉管理工作的需要,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底图,结合实地调查,查清了灌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分布和面积情况,为进一步实施灌区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节水灌溉及水量调度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对自流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不仅能够解决"上游水量用不够,下游水量不够用",农田得不到正常灌溉,灌溉效益低下的问题,还能够改善乡镇企业用水及生态环境用水,对发展乡镇经济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工程运行效益和工程建设管理及建后运行管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宁夏银北地区位于银川平原引黄灌区下游.由于黄河水量逐年减少,引黄灌溉已不能足量满足农业灌溉的需求.干渠平行排列,渠系过长,渠道分级不明显,不适应现代灌区管理和调度的要求.输水渗漏损失严重,导致引黄灌区下游灌期灌溉水量的严重短缺.银北地区为盆地地下水排泄区,地下水量丰富,但水质较差,矿化度(TDS)较高,不能单独用于农田灌溉.因此,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确定他们合适的混合比例,以满足银北地区农田灌溉水的需求,意义重大.运用Phreeqc模型软件的Mix模块进行模拟,提出利用地表水(黄河水)、地下水,确定合理的混合比例,以满足银北地区灌水需求及适合农田灌溉的需要,又不引起土壤盐渍化,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8.
张立新  田军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16-8717,8720
以秦汉渠为例,根据秦汉渠灌区管理处下达的各干渠轮灌通知,按照灌区干渠轮灌要求,通过程序计算出各所最优水量和灌区管理处最大经济效益。同时,调用Matlab7.0对灌区最优经济面积进行计算,为灌区管理单位的高效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了避免灌溉水量优化配置求解结果中粮食作物供水量为零的情况,通常在模型中设置粮食作物最小灌溉面积或最低产量的约束,该约束的设置能够显著降低优化模型的客观性。鉴于此,本研究在灌区灌溉供水量优化配置模型中引入了种植风险系数。该模型以灌区灌溉增产效益最大为目标,利用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同时给出了不同作物的优化灌溉用水量和优化灌溉面积,实现了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优化分配。以山西省夹马口灌区为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求解的作物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比例与灌区现状非常一致,表明该模型合理可靠,可用于指导灌区灌溉用水管理。该研究结果对灌区农户合理确定种植结构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基本情况陶花店水库位于偃师市缑氏、高龙、顾县三镇交界的伊河支流马涧河、浏涧河的交汇处,总控制流域面积230km2。上游有1座中型水库和6座小型水库。伊东渠干渠渠尾由程子沟村入陶花店水库。陆浑灌区东一干渠在水库上游自西向东穿过,灌区水源较好,调度运用可靠灵活。该灌区采用75%中等干旱年作为灌溉保证率,设计灌溉面积2.6万亩,其中自流灌1.2万亩,提灌1.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15万亩,其中自流灌1.05万亩,提灌1.1万亩。灌区范围涉及顾县、缑氏、高龙三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