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经济生产力是在生产力、生产力经济学、生态生产力学说的基础上新兴的生态与经济的交叉学科,是传统生产力论的批判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典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主要是从经济学和社会历史哲学角度对生产力进行研究,这在当时具有必然性及合理性。但随着生态问题的突出,生产力问题有必要从新的角度——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角度进行反思和认识。生产力的生态转向指的是生产力从单纯以人的物质利益为目标的扩张性发展模式转向对人和自然双向关怀进而实现二者共存共荣的生态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谈谈生态生产力和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生态生产力是一种站在社会系统之上的更大系统(人与自然形成的系统)中来认识的生产力,它反映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客观性质,具有鲜明的特征,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生态生产力有着巨大的社会功能,其主要表现是:①它聚集的物质、能量、信息及所形成的物质财富是人类发展的物质条件;②它在地球上有着广泛的协调作用;③它的发展形成一种限制各种不利于生态环境与人类自身正常发展的制约力量;④它和社会生产力一道决定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地关系的变化始终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为此,当今人地关系的协调,必须转变工业文明的生产力发展模式。本文在分析不同阶段社会生产力的类型和不同生产力类型下相对应的人地关系后,提出发展生态生产力以协调近代人地关系,并指出发展生态生产力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小麦自然生产力的试验研究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生态网定位试验建立的小麦自然生产力数学模型,综合研究了热量、水分和土壤有机质3个生态因子对小麦自然生产力变化动态的影响.应用模型对黑龙江省不同气候、土壤肥力地区的小麦自然生产力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深入探讨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是科学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重要前提,对森林经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以长白山3块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方法  利用长白山次生杨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和原始椴树红松林代表群落演替的早、中、晚期,分别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各个多样性指标与生产力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选择表示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的最优指标,进而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比较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对生产力影响的相对重要性。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演替早期,物种丰富度和胸径均匀度与生产力关系最为显著,二者对生产力的影响作用近似,但作用力不强;在演替中期,物种丰富度和胸径香农指数与生产力关系最为显著,二者均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且物种多样性对生产力的作用比结构多样性更强;演替晚期,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均与生产力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结论  长白山天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与演替阶段有关,演替中期生态位互补作用显著,通过物种多样化组合和结构优化有助于促进群落生产力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生态位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必须应用生态位观点进一步发掘蔗田系统生产力,强调要协调生态元与生态位的关系,并通过生态位产生最大的生态效能。当现有生态元的生态位效能低时,应调节生态元,以充分利用生态位;当生态位空缺时蔗田生态效能没有发挥,则增加间作套种其它作物,以充分利用时间、空间,提高蔗田系统生产力;当生态元与生态位不协调时,则重新设计生态系统结构,改善生产模式,提高系统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基础数据,对维护全球森林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分析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测定方法,在论述不同立地类型、连载代数、林分密度和营林措施对杉木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影响的基础上,总结了杉木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生长方程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提出了杉木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抚育间伐对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充裕的生物量同时也会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而抚育间伐与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针对国内外森林抚育间伐对生物量与生产力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针对我国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质量低的现状,提出2点建议:(1)把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作为评价森林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2)对森林抚育对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影响进行长期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海南岛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法测算海南岛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并根据海南岛在CO_2倍增情景下气候变化的模拟结果,分析气候变化对海南岛生态承载力的影响。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与热量和水分条件呈正相关性,气温和降水增幅越大,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增加越多。而植被净生产力是反映区域生态承载力的间接指标,因此由分析结果知,在CO2倍增情景下,气候变化能显著提高海南岛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