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通过对人造金佛山方竹纯林、方竹针叶混交林和方竹阔叶混交林近十年的定位观测研究发现方竹混交林能够促进竹林生长,增加竹笋产量,以方竹阔叶混交林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寻金佛山方竹适宜的混交造林树种,营造了方竹混交林。2004年开展了金佛山方竹混交造林混交树种选择的试验初报工作,获得金佛山方竹与枫香、鹅掌楸混交造林推广模式。为了进一步探寻金佛山方竹适宜的阔叶混交树种,2008年又开展了金佛山方竹阔叶混交林混交树种选择的试验研究工作,通过对金佛山方竹纯林、方竹阔叶混交林在竹林生长及竹笋产量方面8 a差异的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金佛山方竹阔叶混交林在促进竹林生长,增加竹笋产量方面效果明显,适宜与枫香、鹅掌楸、厚朴、桦木、木荷、檫木等混交造林,阔叶树与方竹的比例宜1∶10~15。  相似文献   

3.
桐梓县的金佛山方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方竹是黔北山医的一项重要资源。其竹笋质佳味美,誉为竹笋之冠;竹材纤维适中,是造纸和竹制品的优良原料;而且方竹与阔叶乔灌木组成的多层次混交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侯诸方面发挥的生态效益,亦居其他林种之上.桐梓县方竹资源颇为丰富,据县志记载:“县属娄里,盛产方竹笋,生于秋,肥嫩而鲜,财货大宗。”为了保护发展及合理利用方竹资源,桐梓县林业局与县农业区划办公室,在1982和1986年两次组织人员,对全县17片方竹林进行了调查,1987年柏菁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时,又曾作专题调查。调查采用1:50000地形图现地勾绘面积,样地调查蓄积和笋期  相似文献   

4.
金佛山方竹低产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佛山方竹主要分布于大娄山系,中心区约有3.6万余hm2。方竹竹材是造纸、竹胶板、竹器编织的好原料,竹笋质地晶莹、笋肉肥厚、味美鲜嫩,远销国内外,是当地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文中总结了调整合理竹林密度、年龄结构、护笋养竹、合理施肥、间伐物归林、谷物覆盖等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竹笋产量。  相似文献   

5.
金佛山方竹低产林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桐梓县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方竹笋之乡"。金佛山方竹[隶属于竹亚科寒竹属,是大自然赐予桐梓县的特色竹种(以下简称方竹)。全县方竹天然林面积近20万亩,但多系20世纪30年代天然更新的延续,系统发育渐趋衰老,加之多年来疏于管理,掠夺式采笋伐竹致使方竹无性系种群退化,除柏箐自然保护区的3.8万亩方竹林属高产、稳产林分外,其余均属低产林分,平均亩产在30公斤左右,产值不到每亩50元,产出比相当低。为了加快方竹林复壮更新,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方竹笋产量,使之成为桐梓县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方竹低产林改造(以下简称方竹低改)也就提到议事日程。现根据多年试验,总结出如下低改措施。  相似文献   

6.
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表土有机碳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UTM公里网格方法划分的66个网格的土壤剖面数据,分析了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5种典型植被类型(马尾松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竹林)的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含量、密度、储量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表土有机碳含量SOC分布在12.61~66.19 g.kg-1之间,平均值为30.87±1.30 g.kg-1,大小顺序为竹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多重比较显示竹林(37.63 g.kg-1)显著高于马尾松林(18.52 g.kg-1),马尾松林仅为竹林的49.21%。(2)表土有机碳密度SOCD在3.27~15.69 kg.m-2间,平均值为8.22±0.39 kg.m-2,大小排序为阔叶混交林>竹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混交林(10.15 kg.m-2)和竹林(9.96 kg.m-2)的SOCD值显著高于马尾松林(4.82 kg.m-2)(p=0.005,p=0.036),马尾松林仅是阔叶混交林的47.49%。(3)蕉岭长潭保护区表土层有机碳储量为402 100 t,占总面积54.54%的针阔混交林贡献最大,其次为阔叶混交林、杉木林、竹林和马...  相似文献   

7.
方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竹 [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Fenzi) Makino],在福建省分布于沙县、永安、大田、尤溪、将乐、建宁、泰宁、建瓯、建阳等县、市 ,是优良笋用及观赏竹种之一。特别是秋季出笋 ,填补了该季节无竹笋的空白。为此 ,我们对方竹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研究 ,为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 调查地概况该调查地位于福建省沙县白溪国有林场罗峰溪工区。海拔 650 m,年平均气温 19.8℃ ,降水量 174 7mm,相对湿度 81.1% ,无霜期 30 9天。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调查地为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下组成的复层竹阔混交林。主要树…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流溪河林场5 种不同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枯落物和土壤持水特性。结果表明:(1) 5 种林分枯落物持水能力表现为:荔枝(Litchi chinensis)林> 针阔混交林> 杉木林> 阔叶混交林> 毛竹 林;(2)5 种林分0 ~ 60 cm 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60 cm 土层平均容重大小依次为:毛竹林< 针阔混交林< 阔叶混交林< 杉木林< 荔枝林;(3)5 种林分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大小依次为毛竹林> 针阔 混交林> 阔叶混交林> 杉木林> 荔枝林;(4)5 种林分土壤贮水量大小为毛竹林> 针阔混交林> 荔枝林> 杉木林> 阔叶混交林。总体而言,荔枝林枯落物持水性最好,毛竹林土壤持水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井冈寒竹林常沿山涧、小溪两岸较荫湿处密集生长,蔓延数里至数十里,带状分布于常绿阔叶、针阔混交林下,是中亚热带地带性森林中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层片成分,对涵养水源和维持生态平衡具有极大的作用。秋季出笋,竹笋鲜嫩,竹株枝叶潇洒,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观赏价值,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金佛山方竹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佛山方竹(Chimonbambusa utilis)不仅是材、笋两用竹种,而且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优良竹种,但以往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为了较系统地揭示方竹蓄水保土的功能。本次对金佛山方竹的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的蓄水保土功能加以调查;同时为了便于比较还结合调查其它的林分。通过研究其结果: 1.林冠截留量: 方竹>针叶混交林>针叶纯林 2.枯枝落叶层蓄水量亮叶水青冈—方竹林>方竹林>针叶混交林>针叶林 3.土壤层的蓄水功能方竹林>亮叶水青冈—方竹林>马尾松林>枫香×麻栎林从而,本研究将为防护林建设中重视竹子的功能与作用,为适地适竹,合理选择与配置树种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金佛山方竹笋用林混交常绿落叶阔叶树效果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金佛山方竹笋用林混交常绿落叶阔叶树,能够提高光能和营养空间的利用率,有效改善林地的生境,相互之间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增加方竹出笋力,提高林分质量,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是方竹笋用林比较理想的经营模式。建议在营造方竹笋用林中混交常绿落叶阔叶树,以短养长、管竹育木,增加经济收益,提高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枫香混交试验及其改土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湿地松、枫香混交林及其纯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更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不同的混交方式其效果也各不相同,行间混交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而株间混交更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利于有机质和土壤N、P、K等元素的积累.因此,湿地松和枫香的株间混交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不同模式杉阔混交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种杉阔混交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枫香和杉木+木荷2种混交林与杉木纯林比较,在树高生长方面有极显著差异,其中以杉木+枫香混交模式生长最好,为8.47m,杉木+木荷模式次之,为7.93m。杉阔混交对促进杉木林的健康生长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东江流域阔叶混交幼林林地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枫香 樟树、楠木 尖叶杜英、椆木 海南红豆、格木 海南红豆、火力楠 阴香、樟树 马占相思、枫香 米者排 降香黄檀等阔叶混交幼林林地的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林2年后不同混交林地的pH值均有所下降,而土壤的有机质、全N、有效N和有效P含量呈现增长趋势;全P、全K和有效K含量在一些混交林地增加,在另一些混交林地下降。大多数混交林对P和K的需求量大,造成土壤全P和K含量的减少,需要施P肥和K肥以促进林木生长。有机质与全N、有效N、有效P,全N与有效N,全K与有效K均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杉木纯林为对照,对同林龄楠木+杉木、鹅掌楸+杉木混交林的生长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造林9年后,鹅掌楸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均高于楠木,混交林中杉木的生长差异不大,但胸径和材积显著小于纯林;2种混交林的经济产出均高于纯林,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杉木枫香混交林生长及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林木生长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入手,对杉木枫香混交林与枫香、杉木纯林进行了定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长优势明显,有利于地力的维持和形成稳定的人工林群落。改善了林内的小气候条件和土壤的理化性状,是一种高产稳定、生态协调的人工针阔混交林类型,与杉木纯林相比,11年生混交林蓄积提高34.8%,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3.3%,含氮量增加12.1%,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11.5%、8.3%和11.3%。营造杉木枫香混交林是杉木纯林皆伐迹地更新,防治地力衰退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与几种阔叶树种混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马尾松与几种阔叶树种混交6 a试验表明:马尾松与枫香、火力楠、拟赤杨、光皮桦、观光木、鹅掌楸、山杜英、凹叶厚朴混交后,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混交林树高、胸径生长量都大于马尾松纯林和阔叶树纯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马尾松与山杜英、枫香、拟赤杨和光皮桦混交后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地上部分持水量以马尾松纯林最大,其次是混交林,最小为阔叶树纯林;活地被物枯落物部分持水量以阔叶树纯林最大,其次为混交林,最小为马尾松纯林;土壤渗透能力和贮水能力以混交林最大,其次为阔叶林,最小为马尾松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生长状况、生理指标和土壤因子、气象因子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比油松纯林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和生态效益之结论。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水肥状况,提高林分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从而增强树木的光合能力,提高树木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