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促进推广水稻栽培新技术,探索适宜的水稻钵盘育秧栽培技术模式,设计了水稻钵盘育秧抛秧、丢秧、人工栽秧3种栽培模式与水稻湿润育秧人工栽秧(对照)共4个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钵盘育秧栽培模式与湿润育秧人工栽秧比较,水稻生长性状有所增加,其中,分蘖率增加239~321个百分点,株高增加3.8~4.2 cm,穗实粒数增加10.4~22.9粒,结实率增加2.9~4.5个百分点,其余性状总体差异不明显;钵盘育秧丢秧和人工栽秧处理比湿润育秧亩产量分别增加24.1 kg和41.6 kg,增幅分别为3.2%和5.5%;钵盘育秧处理比对照纯收入增加192.4~305.1元/亩。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表现,水稻钵盘育秧适宜选择丢秧和抛秧栽培模式,其次是人工栽秧模式。  相似文献   

2.
水稻免耕抛栽技术是将免耕技术与抛秧技术相结合,去除犁耙工序,以站立抛秧取代弯腰栽秧,以化学除草取代人工除草,劳动强度大为减轻,劳动效率大为提高,从而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3.
2004年晚季在大田条件下,对免耕抛秧、常耕抛秧、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稻草还田常耕抛秧的立苗速度与立苗期的根系生长及其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比常耕抛秧增产7.64%.稻草还田免耕抛秧与稻草还田常耕抛秧产量差异不大,但分别比常耕抛秧高10.72%和8.22%。免耕抛栽秧苗前期立苗速度较慢,后期立苗速度较快,总的立苗时间较常耕抛栽秧苗多1d。免耕使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根系的总长度和根毛区长度及根系氧化能力下降。但是.稻草还田增加了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和根系长度,提高了根系氧化能力,因而对抛栽水稻立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在免耕条件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Y两优3218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Y两优3218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以人工手插最高,免耕栽秧最低,人工手插比免耕栽秧增产6.04%;人工手插稻总成本最高,最低为免耕栽秧。不同栽培方式的成本投入依次为:人工手插>翻犁抛秧>厢式丢秧>免耕栽秧。从净利润上看,免耕抛秧最高,其次为厢式丢秧,翻犁抛秧居第三,最低为人工手插。免耕栽秧产投比最高达1.78,人工手插最低,为1.67。虽然人工手插稻产出最高,但因劳动力、畜力成本较高,净利润则最低。因此,在水稻大面积生产上,前茬物为蔬菜、油菜等收获较迟,劳动力充裕的地区均可选用人工手插栽种;在有水源灌溉保障的区域,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免耕栽秧、抛秧轻简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水稻抛秧的经济效益与栽培技术江苏省海安县农业局侯祖滨,孙瑾,吕步成,李海进,林昌明(226600)1.情况简介海安县常年种植中稻面积在50万亩以上,亩产千斤上下。为了节省拔秧、栽秧的操作用工,从1989年开始,试验示范推广中稻抛秧技术,经过5年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市的水稻栽培方式多种多样,目前提倡的是水稻钵育摆栽及抛秧栽培方式。今年我市水稻钵育摆栽面积10万亩;抛秧示范面积0.1万亩。通过大面积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对杂交稻汕优77进行了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育、栽秧方式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盘育抛秧应用在“玉米一稻一模式中是一种省工、增产的轻型栽培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械插秧和人工抛秧生产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体现了农艺和农机的结合,体现了良种、良法、良田、良技的结合,机械插秧与人工抛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容易获得高产稳产,比人工抛秧还能省时省工省成本,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水稻栽秧一直是长期困扰农民费时费力又苦又累的农活,受抛秧技术的启发,农民想出了比抛秧更简单省事、节本高效的直播技术,与抛秧相比,收到了异曲同工的增产效果.这在当前农村大批劳力外出打工,劳力紧缺,又未实现机械化作业的情况下,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涵江区是我省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县区之一,连续3年进行了水稻机插秧推广试验取得成功,累计推广面积近700亩,并与传统人工育插秧及抛秧进行产量比较,机插早稻(杂优)平均单产507公斤/亩,比传统人工育插秧增产15—20公斤/亩,比抛秧增产30—40公斤/亩。  相似文献   

11.
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195塑盘旱育抛秧与常规水育栽秧相比,具有秧苗素质好,活蔸快,分蘖早,成穗率高,产量高,且省工,省种,省秧田,省肥,省水,省成本等优点,适合在田多劳少,低洼冷浸的湖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抛秧栽培是一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栽技术。现在广泛采用的是塑料软盘育秧,然后通过抛秧的方式,使秧苗根部向下自由落入田间定植。抛秧这种移栽方式解决了上千年来农民弯腰曲背栽秧的难题,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能够达到高产稳产,是水稻栽培技术模式上的创新。具有"五省两增"的优势,即省工、省力、省肥、省水、省秧苗和增产、增收。抛秧栽培广泛适用于我国各个稻作区域,适用于各种水稻品种,自开始试验示范以来,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抛秧栽培是一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栽技术。现在广泛采用的是塑料软盘育秧,然后通过抛秧的方式,使秧苗根部向下自由落入田间定植。抛秧这种移栽方式解决了上千年来农民弯腰曲背栽秧的难题,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能够达到高产稳产,是水稻栽培技术模式上的创新。具有"五省两增"的优势,即省工、省力、省肥、省水、省秧苗和增产、增收。抛秧栽培广泛适用于我国各个稻作区域,适用于各种水稻品种,自开始试验示范以来,  相似文献   

14.
陶永才 《现代农业科技》2009,(12):189-189,191
介绍了大中棚钵育超稀植技术,包括苗床准备、种子选择与处理、秧田管理、适时早栽秧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兴宁市自1992年晚造开始推广杂交稻塑盘育抛秧技术,经过试验、示范、推广,2006年抛秧面积达61万多亩,占全年水稻种植面积的96%。近几年来,在广东省农科院支持下,宁新镇大力发展种植超级杂交稻天优998、天优122、培杂泰丰,成为兴宁市超级杂交稻种植示范镇。塑盘育抛秧以其省丁、节本、争时、增产、增收等优点而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但是,早晚造用塑盘育抛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09,26(3):5-5
<正>水稻壮秧剂简化旱育秧和抛秧技术是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基础上发展、配套而成的,不仅节本增收优势更突出,更受欢迎的是可以大大简化育秧和栽秧的操作,降低劳动强度,实现水稻栽培的轻简高效化。实践证明,应用简化旱育  相似文献   

17.
<正> 兔耕抛秧栽培技术将免耕技术与抛秧技术相结合,去除了梨耙工序,以站立抛秧取代弯腰手栽秧,以化学除草取代人工除草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分别比翻耕抛秧和传统手栽秧增产3%~5%、10%以上,增收80~100元(省梨耙成本、增产)、  相似文献   

18.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是采用无盘抛秧剂旱育秧技术、抛秧技术相集成的抛秧新技术。它采用“旱育保姆”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实行旱育和抛秧。其技术特征是能在旱育秧苗的根部形成直径2.5~3厘米的“吸湿泥球”。该技术一方面综合了塑盘育苗抛秧的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提高了抛植直立苗率,有利于物理立苗;另一方面综合了肥床旱育秧龄弹性大的优点,可培育矮壮多蘖壮秧,壮根壮苗,提高抛栽秧苗发根力,有利于生理立苗。同时减少了塑盘育苗成本。其技术效果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涪陵区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在推广软盘旱育抛秧的栽培过程中,逐步摸索总结出无盘旱育抛秧水稻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该技术2002年推广面积达到43955亩,平均亩产548.1kg,与软盘旱育抛栽秧亩产551.7kg基本持平,但由于投入减少,亩纯收入反而增加15元.为使这项技术得到更好地推广,现提出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规程,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方式下香型优质稻渝香203的产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现伟  李经勇  唐永群  姚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16-21617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优质稻渝香203的产量差异,探讨挖掘品种的高产潜力的栽培技术。[方法]研究手栽秧、机栽秧、抛秧、直播4种栽培方式下渝香203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差异。[结果]手栽秧种植方式下产量最高,之后依次为机栽秧、抛秧,直播栽培方式下产量最低。[结论]4种栽培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其中手栽秧产量水平最高,但其劳动强度大,种植成本高;机插秧和抛秧正逐渐取代手插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