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苦荞麦具有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同时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在此背景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对苦荞麦科学合理的栽植和培育,不仅能够保证苦荞麦的质量,而且能够提高产量。针对苦荞麦的栽培技术以及开发利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将苦荞麦在市场中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2.
苦荞麦作为我国传统杂粮品种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食疗功效,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品原料。苦荞麦富含高生物价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和黄酮类化合物等营养物质,是一种具有强大开发潜力的功能性食品原料。对近年来国内外苦荞麦营养成分、治疗功效,以及产品开发利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苦荞麦当前产业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挂面制品的营养保健功能,研发谷物加工副产物的深加工产品,将经过超声波-酸解法改性处理后的麦麸粉添加到面粉中用于制作酸改性麦麸挂面。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确定酸改性麦麸挂面的最优配方。结果表明,在面粉100 g的基础上,酸改性麦麸粉添加量为6%(相当于面粉质量的百分比)、水添加量为56%、食盐添加量为3.5%、食碱添加量为0.4%、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为0.4%,此条件下制得的挂面品质良好,且外观、适口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苦荞麦的营养成分医疗功能及开发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苦荞麦的营养成分、营养价值以及苦荞麦的医疗功能;阐述了苦荞麦产品的开发现状,并展望了苦荞麦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苦荞麦是我国西南高寒山区、民族地区和边沿山区人民的主要食品之一。长期以来 ,产量低而不稳、品种混杂、退化严重 ,制约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 1 992年 ,我们在世界上首次采用秋水仙素 二甲基亚砜混合水溶液 ,对全国苦荞麦推广品种九江苦荞 (2 n=2 x=1 6 )进行染色体加倍处  相似文献   

6.
韩国泡菜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韩国泡菜生产CaCl2的添加量、糖添加量和不同食盐水浓度对泡菜品质的影响。对不同辅料添加量所生产的泡菜分别进行了感观评定。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生产韩国泡菜的最佳方案,同时进行了感观评定、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韩国泡菜生产的最佳处理方案为:CaCl2添加量为0.10%,盐水质量分数为8%,发酵时间8d,糖的质量分数为10%,经分析测定,所得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出口要求。  相似文献   

7.
麦麸保鲜面采用小麦的副产品,可弥补人体膳食纤维的不足,而且麦麸膳食纤维安全性高,是公认的天然膳食纤维,目前已在烘焙产品中使用,而在面条中加入麦麸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面条作为一种传统食品,种类繁多,尤其是北方居民的主食。然而,各类面条在食用的便捷性、耐储性、营养价值的科学性等方面,难以同时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以精制小麦粉和麦麸为主要原料,研制开发出一种适合于所有人群,特别是“三高”人群食用的麦麸保鲜面,必将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8.
砂引发对苦荞麦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苦荞麦种子采用不同时间、不同含水量砂引发处理,研究了各处理苦荞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整齐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含水量3.8%的砂引发48 h为最佳的引发处理,发芽36 h种子即整齐出芽,且发芽率达到93%,获得了最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较好的发芽整齐度和较快的发芽速度,是较为理想的砂引发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低糖果脯工艺参数及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控制果脯含糖量、护色方法、感观质量、保存期等方面研究了低糖果脯的加工工艺参数。着重研究了真空渗糖糖液浓度、浸糖糖液浓度和浸糖时间对果脯含糖量的影响,建立了控制果脯含糖量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制作低糖果脯的工艺参数。通过对原料预处理方法的研究,确定了果脯的护色方法,使产品达到低硫。确定了用糖品种及其配制比例,并通过适当提高果脯含水率,使产品的感观质量有较大改善。通过对包装材料、添加剂、包装方法及杀菌方式等研究,确定了低糖果脯的短期保藏措施。  相似文献   

10.
旨在为扩大苦荞麦DNA提取材料范围提供依据,筛选与薄壳性状相关联SSR引物,为苦荞麦特异性状分子标记奠定基础。分别以苦荞麦植株的子叶、嫩茎、嫩叶、老叶、老茎、叶柄为材料,40℃烘箱烘干后,采用植物DNA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苦荞麦6个部位的基因组DNA,并进行DNA质量、浓度和纯度检测,利用700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与苦荞麦薄壳性状相关联引物。结果表明:子叶提取的DNA浓度最高,为70.6 ng/μL;嫩茎次之,为69.6 ng/μL;老茎和叶柄获得的NDA浓度偏低,分别为20.0 ng/μL和7.2 ng/μL。采用子叶、嫩茎、嫩叶、老叶提取的DNA凝胶电泳条带清晰,采用老茎和叶柄提取的DNA凝胶电泳条带暗。SSR扩增效果除叶柄不能达到扩增要求外,其他没有明显差异都能达到扩增要求,可用于后续的分子实验。采用烘干组织提取DNA浓度虽然没有新鲜组织高,但除叶柄外都不影响后续分子试验。初步筛选出在薄壳和厚壳苦荞麦中具有多样性的SSR引物1对。  相似文献   

11.
以炒青绿茶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低咖啡因绿茶饮料,并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水比1:60,萃取温度90.0℃,萃取时间10.0 min,得到的茶汤品质最佳,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低咖啡因绿茶饮料的配方为:茶叶萃取液12.0%,pH值6.0,绿茶香精、薄荷香精、蜂蜜香精的质量比为2.0:0.5:1.0,质量分数为0.03%,果葡糖浆3.0%。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香草提取物及植物精油对茶树抗逆生理的影响,开发环境友好型增强茶树抗逆能力的技术,本研究用香草(迷迭香、紫苏、猫薄荷新鲜组织)乙醇提取物、植物精油(冬青油、二氢茉莉酸酯)分别配成0.1%水溶液作为外源处理剂,于12月初对茶树进行喷雾处理(每个处理剂用液量7500 L/hm2,连续2次)。结果,经处理后的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相对提高27.8%~55.6%,多酚相对提高3.93%~24.2%,除薄荷提取物处理外,茶树叶片二醛相对含量降低9.2%~32.8%;酶活性分析指出,经处理后茶树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1.89~4.35倍,脂氧合酶活性升高1.41~2.58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1.98~15.7倍,但只有迷迭香和紫苏提取物处理苯丙解氨酶(PAL)活性升高,其余处理PAL活性呈下降趋势;检测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基因CsOPB3表达情况指出,二氢茉莉酸酯、迷迭香、紫苏提取物处理后茶树叶片CsOPB3表达上调明显,而在薄荷提取物、冬青油处理后茶树叶片CsOPB3表达下调。经植物精油或香草提取物处理后的茶树鲜叶,其水提取物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提高了1.3~2.9倍。本研究表明初冬茶园喷施植物精油和香草提取物具有提高茶树抵抗低温的适应能力。本研究所测生理指标在茶树抵抗其他非生物逆境或抵抗病虫害胁迫中的共性指示作用,进一步表明了本研究所用不同香草提取物及植物精油对茶树防御更广泛的逆境胁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的响应面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决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中参数设定的问题,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这3种主要因素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普洱茶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7,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78.5 min,茶多糖得率为12.72%。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法对普洱茶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行,茶多糖的提取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微波膨胀梗制丝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微波膨胀烟梗制丝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以某品牌卷烟的烟梗配方模块(上部烟梗配方模块U、中部烟梗配方模块M和下部烟梗配方模块L)为研究对象,对微波膨胀梗制丝工艺的7 个关键工艺进行均匀实验设计,建立了微波膨胀烟梗工艺参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3个部位模块的工艺参数进行仿真、优化;从仿真结果中分别筛选出上、中、下3个部位烟梗模块的高、中、低3个档次的感官评吸总分及其对应的工艺组合,然后根据筛选的工艺参数组合进行微波膨胀梗丝的中试生产和感官评吸验证;选取按照中试生产的微波膨胀梗丝,并根据混料试验设计方案进行组配,把微波膨胀梗丝样品混合均匀,以某3类烤烟型卷烟叶组为背景,等比例替换叶组中的常规梗丝,并以正常生产的某品牌卷烟为对照进行感官评吸,挑选出不同部位烟梗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及不同部位烟梗的混配比例。  相似文献   

15.
茶树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自60年代以来,茶树育种一直是中国茶树研究工作的重点。为了给茶树育种工作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取得育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国内外广泛开展了关于其多倍体育种的研究。笔者从多倍体的获得和鉴定方法两方面综述了茶树多倍体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要加强多倍体诱导效率和新型诱导剂的研究,指出嵌合体是目前多倍体育种中普遍遇到的问题,茶树离体再生频率及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对于茶树嵌合体的分离及茶树多倍体离体诱导技术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并分析了茶树多倍体研究的优点和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植幼龄茶园中间作套种花生的适宜密度。试验表明:幼龄茶园大行距中间作3行花生为最佳密度,平均产量达到158.2kg,产值达791元,与当地种植玉米亩产值相当。实现茶树与花生同季管理,达到以种促管,以短养长,以管促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好食脉孢霉发酵玉米酒糟生产新型饲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好食脉孢霉对玉米酒糟进行固态发酵,生产新型饲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实验范围内好食脉孢霉发酵玉米酒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2,接菌量为1×106个孢子/g干基,发酵物料的初始pH值为7.5,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96h,此条件下发酵浸提液中蛋白溶出率达36.30%,比未发酵前提高28.96%,粗纤维含量减少30.32%。在该培养条件下,用凝胶层析柱Superdex peptide对好食脉孢霉发酵玉米酒糟培养液中肽的分子量分布进行测定,表明好食脉孢霉利用了玉米酒糟中的蛋白质,使蛋白质组分多于发酵前,改善了玉米酒糟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18.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al blending optimization for blast furnace injection is proposed. Because Chinese current blast furnaces blend pulverized coal by simple mix and traditional lab blending optimization needs plenty of work for the larger number of characteristics of pulverized coal. The new model is based o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dexes P1, P2 and P3 combined with the proximate analysis and elementary analysis of pulverized coal. P1, P2 and P3 are obtained from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injection characteristic of pulverized coal determined by lab experiment. This model i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on both lab experiment coal blending and actual production of BF.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加工工艺对茉莉花茶香气的影响,采用HS-SPME/GC-MS/RI方法测定并比较传统窨制和隔离窨制2种方式香气组分的变化,并对2种加工方式的成茶进行感官审评,以期为茉莉花茶新工艺的探索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茉莉花茶主要香气组分为芳樟醇、乙酸苄酯、α-法尼烯、苯甲酸顺-3-己烯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吲哚6种,并且头窨时茉莉花茶香气组分的组成特征已基本形成。2种工艺过程中,烯烃类相对含量差异较小;醇类相对含量在传统窨制中较低,比隔离窨制低7.75%;酯类、含氮化合物相对含量在隔离窨制中低;酮类相对含量较少。经感官审评,传统窨制成茶香气得分高于隔离窨制。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传统窨制成茶香气优于隔离窨制。  相似文献   

20.
松饼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深受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的喜爱,以荞麦粉、黑米粉、黑豆粉、玉米粉按一定比例代替小麦粉制作酸奶松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为鸡蛋用量56.84 g,酸奶用量84.20 g,白砂糖用量11.92 g,小杂粮用量57.74 g,小杂粮添加配比1∶1∶1∶1 (黑豆粉∶玉米粉∶黑米粉∶荞麦粉),此工艺制作的小杂粮酸奶松饼色泽诱人、富有弹性、甜度适中、感官评价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