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玉米氮,磷,钾吸收量与施肥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相同土壤条件和施肥量下,对玉米,烤烟进行盆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抽雄吐丝期地上部吸收氮,磷,钾量的顺序为N〉K〉P,玉米田间小区施肥试验表明;氮,磷,钾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为N〉K〉P,与其吸收量大小是一致的;而氮,磷,以的优化配比为中氮中磷高钾处理(N:P2O5:K2O=1.0:0.5:0.8-1.0),即施N15-16kg/667m^2,P2O57.5-8.0kg/667m^2,K2O12  相似文献   

2.
紧凑型玉米湘玉7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湖南玉米生产的特点,从1993年开始,对紧凑型玉米新品种湘玉7号在播种期、密度、施肥量、施肥时期及N,P,K合理配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湘玉7号产量在500kg/667m^2以上的主要栽培技术为:3月20 ̄4月1日直播,播5000株/667m^2左右,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纯N20 ̄22kg,P2O56.5 ̄7.0kg,K2O14.0 ̄14.5kg,全部的P肥和K肥作基肥,  相似文献   

3.
毕节地区马铃薯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铃薯施有施肥试验,得出毕节地区马铃薯667m^2施有机肥1200kg,化肥最佳施用量:N8.78kg,P2.45kg,K5.95kg,N:P:K为1:0.28:0.64。对不同海拔、不同土壤养分马铃薯N、P、K施用量可进行调整,在低海拔地区P、K比例可适当降低,高海拔地区P、K比例可适当提高。试验表明,了佳施一及氮、磷钾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显著,肥料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4.
春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和最优D饱和设计方法探讨了广东省春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实步研究认为,春玉米667m^2产达到500~600kg,种植密度为4400~4600株,纯N,P2O5,K2O分别为20~23,15~21,15~18kg/667m^2,秋玉米亩产达到450~500kg,种植密度为4000株以上,纯N,P2O5K2O为24~25,20~22,20~21kg/667m^2,同时表面秋  相似文献   

5.
遵义市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肥料利用率和不同肥力水稻土土壤地力(无肥区)产量两大参数。在本市主要的水稻土类中实施氮、磷、钾化肥丰缺指标田疃试验和平衡施肥同田对比试验,得出水稻N、P、K化肥配肥处理化肥利用率平均值为N32.4%、P2O527.1%、K2O66.3%;上、中、下等田的N、P2O5、K2O利用率大小趋势为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地力产量:上等田平均产519.2kg/667m^2、中等田平均产416.6kg/  相似文献   

6.
运用“3414”回归设计,研究N,P,K肥对毕节地区油菜产量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施肥模型。结果表明:在毕节地区对油菜产量的影响顺序为N肥〉K肥〉P肥,每667m^2最佳施肥量为:N9.26kg,K3.50kg,P1.77kg。  相似文献   

7.
水稻氮磷钾配施产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3414”试验设计,探讨本县坝区氮、磷、不同用量配施对不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67m^2施用尿素21.74kg,普钙42.86kg,氯化钾8.0kg时,肥效较好,单产可达659.7kg氮、磷、钾三元主效为y=458.26+11.34X1+7.58X2+2.57X3667m^2适宜配方为N:P2O5:K2O=10 ̄12:6 ̄9:4 ̄6。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黔油10号制种产量与栽培措施的数量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作了增产效应分析及有关措施的优化组合,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尿素:10.0~25.8kg/667m^2,种植密度:1.4~1.8万株/667m^2。氯化钾;2.5~6.0kg/667m^2,过磷酸钙;36.0~50kg/667m^2,可望获得75~100kg/667m^2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9.
多元磁肥在油菜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元磁肥是一种以粉煤灰为磁性载体,以N、P、K养分为基质在一定强度的磁场作用下生产制造的一种新型复合肥料。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施用多元磁肥较末磁化肥增产11.5 ̄29.20kg/667m^2,增产7.9% ̄19.80%,差异显著,每667m^2净增值23.00 ̄58.40元,效益明显。同时可提高单位养分产量0.58 ̄1.46kg。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L16(4^5)正交设计,对贵州西部温凉地区分带轮作中影响小麦套作玉米复合产量(值)的主要因子带宽,小麦,玉米及其窝距进行了研究。结果:(1)表现最佳的模式有二个,一是1.50m带宽+毕麦10号+贵毕303+玉米窝距20.0cm,二是1.50m带宽+贵丰1号+贵毕301+窝距23.3cm(2)试验最佳模式复合产量达588.54kg/667m^2,复合产值达739。08元/667m^2,比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结果表明,单施N肥比不施肥增产14.3%,在施N肥基础上配施P、K肥,则增产率上升为23.8%。单施N肥、N肥利用率仅为20.1%,在施N肥基础上配施P、K肥,则N肥利用率上升为33.5%。PK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11.8%入44.4%。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单施N肥667m^2纯收益为56.7元,在施N肥基础上配施P、K,则667m^2纯收益上升为75.5元  相似文献   

12.
棚栽鲜食玉米适宜密度与施氮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小区试验指出,大棚栽培苏玉糯1号玉米、必须合理配置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要获得的756-805kg/667m^2,与4588-4742元/667m^2的产量与产值,密度与氮肥最适组合为4000-4500株,25kg/667m^2。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低湖烂泥田植莲定PK变动N、定NK变动P定NP、变动K不同用量和NPK不同水平的配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亩施N7.5kg、P2O52kg、K2O55kg的产量较高,NPK配施的比例以1:0.42:0.67或1:0.27:0.67为好,在高产的配方比例中莲籽的增产效应是>N>K,投产比为1:18.57、1:4.98、1;44。  相似文献   

14.
鲁德1号冬小麦耐盐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坝4131为母本,运麦1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鲁德1号冬小麦,在耕层盐分3-7g/kg的盐碱地上平均每667m^2产178.2kg。在各省试验结果表明,鲁德1号比对照品种德选1号增产17.05%-62.18%。抗逆性强主要表现在产量构成因素合理,叶片功能期长,对K^+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能力强,降低了植株体内Na^+/K^+比值。可在盐渍土地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番茄制种常因营养状况差,尤其是P、K肥缺乏而使得植株衰弱,从而导致各种病害的发生,造成种子产量低、效益差。在此,提醒各地区番茄制种同仁,在番茄制种的整个过程中要实行配方施肥,以确保番茄制种高产。1 定植前施足底肥施优质有机肥5000kg/667m2~8000kg/667m2,磷酸二铵75kg/667m2,钾肥20kg/667m2~25kg/667m2,尿素10kg/667m2~20kg/667m2,或者施腐熟菜(棉)籽饼200kg/667m2~300kg/667m2,鸡粪500kg/667…  相似文献   

16.
汕优669组合作为抛栽中稻-再生稻,以抛栽密度,头季稻施氮量,头季稻氮肥作穗肥比例,芽苗肥氮肥量,留桩高度为栽培因素进行试验,经模拟选优和综合分析,头季稻和再生稻两季化整为零产量高产的技术组合是:抛栽2.2-2.4万丛/667^m2,头季稻施纯氮12kg左右/667m^2,头季稻氮肥作穗肥比例为25%-35%,芽苗肥施尿素25kg左右/667m^2,留桩30cm左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等肥力大土泥土上玉米氮、磷、钾3因素4水平试验研究得出,要使玉米产量获得较好收益,其施肥量为尿素28.0kg/667m^2,过磷酸钙30.7kg/667m^2,氯化钾17.8kg/667m^2。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施用锌,钼微肥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威优64为材料进行了杂交水稻施用微肥钼(Mo)、锌(Zn)两因素各3水平的田间籽粒产量比较试验。结果是:(1)威优64对钼酸胺不敏感,各处理间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2)施0.75kg/667m^2硫酸锌作基肥,比空白ck籽粒产量增加8.39%、比施1.50kg/667m^2的A3处理增加5.46%;(3)0.75kg/667m^2,1.50kg/667m^2硫酸锌作基肥分别使杂交稻威优64穗粒数  相似文献   

19.
泪科包衣种出苗率高,苗齐、苗壮,抗逆性强,是小麦生产上一项新的增产措施。为了普及该技术,精量播种,节约种子,探索其适宜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我市旱地分带轮作小麦包衣良种用种量6~7kg/667m^2较适宜,绵阳26号产量可达165.7~181.3kg/667m^2,绵农4号179.1~195.0kg/667m^2。  相似文献   

20.
麦棉两熟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1993年在淮北平原黄泛冲积潮砂壤中等偏下地力进行了麦棉两熟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麦棉作物对施肥的反应敏感,棉花施用有机肥增产最显著。施肥可增加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棉花可增加单株成铃数和铃重,但秋桃比例提高,熟性推迟。首次提出麦棉两熟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平衡施肥方案,周年全田最佳小麦产量3750kg/hm2,棉花最佳产量1350kg/hm2,总化肥养分施用量795kg/hm2,麦棉季各半,N:P2O5:K2O为1:0.5:0.5。即小麦棉花各施N187.5、P2O590~93.8和K2O90~93.8kg/hm2,棉花季施用硼砂15kg/hm2,硫酸锌30kg/hm2。提倡重施基肥,早施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