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油14号     
皖油14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成功的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两系优质油菜杂交种,品种来源为9012A/4485-88,199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230天左右,株高140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7~9个,二次分枝5~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20个左右,每角粒数加粒,千粒重约3.8g.硫苷31.22μmol/g,芥酸含量为0.36%,含油量为44.3%.抗寒性强,对病毒病的抗性优于中油821和秦油2号,菌核病抗性与中油821相当,耐渍性一般.1997~1998年度全国(长江下游)油菜区试平均单产1 666.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6.3%.1998~1999年度全国区试平均单产2 631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8.85%.1998~1999年度参加全国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369.6kg/hm2,比对照增产0.24%.适宜在长江下游安徽、浙江、上海、江苏省(市)推广种植.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ZH1A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引进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皖油14后代中的不育株和可育株经连续多代测交、兄妹交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综合性状优良,分别于2009年、2013年通过浙江省和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应用该不育系育成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浙油杂1号、浙油杂2号分别于2009年、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核优46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Y204A作母本,与自交系049003组配育成的高油抗逆强优势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属半冬性双低甘蓝型油菜,2009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安徽省油菜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91.42 kg,较对照皖油14增产7.0%。全生育期平均230.1 d,比皖油14号早0.4 d。株高平均171.6 cm,有效分枝部位适中,平均43.6 cm,结角密,平均1.25个/cm,主花序长平均69.5 cm,有效分枝较多,一次分枝平均9.7个,二次分枝平均6.9个,全株有效角果数多,平均482个,平均每角粒数20粒,千粒重4 g,种皮褐黑色。省区试平均芥酸含量为0.45%,硫甙含量为20.38μmol/g饼,含油量为43.75%。抗病性、抗寒性强,明显优于对照;抗倒性中等。该品种地区适应性广,适宜安徽省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正>陕油6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0年1月18日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6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8月安徽省通过认定。 一、特征特性 陕油6号属弱冬性甘蓝型一代杂交种,全生育期240天左右,株高170~180厘米,单株有效分枝数9~10个,株有效角果数350~400个,角粒数22~26粒,千粒重3.5  相似文献   

5.
皖油 17号 (原代号 960 5 )是由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H3A与雄性不育恢复系H3C配组选育而成的甘蓝型三系双低杂交油菜 ,2 0 0 1年 9月 1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笔者介绍了皖油 17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皖油14号(又名皖杂优1号、区试代号CO22)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用新型隐性核不育系9012A与4485-88配制而成的甘蓝型油菜杂交新品种.该品种已于2000年5月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审定. 皖油14号为高产、双低、高耐菌核病杂交种.属半冬性品种,春前苗期生长缓慢,春后随气温的回升生长加快,初花期较迟,花期集中而整齐.早播不易早薹早花,但可促进年后早熟高产.全生育期230天左右,较秦油2号早2~3天.幼苗直立,叶色浓绿,长柄,叶侧裂片2~3对,缺刻较深,顶裂片椭圆,叶缘锯齿状.花瓣较大,侧叠呈覆瓦状,黄色.株高14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茎杆韧性好,不易折断倒伏.分枝部位低,枝多角多,一次有效分枝7~9个,二次分枝5~6个.单株有效角果420个左右,每角粒数20粒上下,千粒重3.8~4.0克.硫甙含量31.22微摩尔/克,芥酸含量0.36%,含油量44.3%.其菜籽加工出的油为低芥酸营养型保健油,饼粕可作为高蛋白饲料使用.该品种抗寒性强,对菌核病和病毒病的抗(耐)性均优于中油821和秦油2号,耐渍性中等.平均亩产170千克左右. 该品种地区适应性广,在高产生产条件下丰产潜力较大,适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淮广大地区种植,特别是我省长江以北油菜产区宜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乐油3号系四川省乐山市农科所用自育成的高配合力,强优势不育系101A与高油分恢复系9052—1组配育成的甘蓝型不育三系中熟杂交油菜新品种。2003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川审油(2002003)。乐油3号全生育期235d左右,菜籽含油量40.68%,抗性较好,低抗病毒病,  相似文献   

8.
油菜新品种     
《世界农业》2002,(8):53-53
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199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二系优质杂交种。春前苗期生长缓慢,春后随气温回升生长加快,初花期较迟,花期集中整齐。  相似文献   

9.
常杂油2号是用核不育两型系G212A与双低恢复系S15配组育成的甘蓝型双低黄籽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高含油量等特性,于201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赣油14是由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甘蓝型半冬性中熟偏早类型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三系杂交油菜品种,于1995年5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浔油8号系江西省九江市农科所和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利用隐性核不育系501A与恢复系C168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05~2007年在江西省区域试验中表现出产量潜力大、品质优、适应性广、抗性较强等特点。并于2008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皖油 16号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通过杂交选育途径育成的甘蓝型双低 (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 ,下同 )油菜新品种。 1997~ 1999年先后参加并顺利通过安徽省甘蓝型油菜新品种 (系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 0 0 0年 1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笔者主要介绍其选育方法和主要特征特性 ,并提出了大面积应用推广应掌握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中油杂6号     
中油杂6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2003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作为长江流域重点推广品种。 该品种为半冬性甘蓝型,苗期叶片上冲,株型紧凑,株高1.7米左右。熟期与中油821相当。一次有效分枝10个左右,单株有效角果荚数368个左右,每荚粒数20粒左右,千粒重3.5克。  相似文献   

14.
蓉油9号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选育的蓉油系列杂交油菜新品种之一,于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蓉油9号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强、熟期早、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常杂油2号是用核不育两型系G212A与双低恢复系S15配组育成的甘蓝型双低黄籽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高含油量等特性,于201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正志远油8号是贵州省遵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选育的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抗性好、增产潜力大,2013年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5年在遵义县大面积生产示范,每亩平均达181.4公斤,比遵义县过去油菜每亩平均149.6公斤增加31.8公斤,增产21.3%,增产效果显著。志远油8号属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26.6天,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色,种皮  相似文献   

17.
青杂7号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育成的高产优质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9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油2011030).该品种与白菜型油菜品种青油241和青油9号熟期相近,比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杂3号早熟3天左右,亩产一般200 kg,高产的可达240 kg以上,比青油241和青油9号增产30%以上,比青杂3号增产10%,其芥酸含量低于1%、硫苷含量低于20μmol/g,含油量45%左右,抗菌核病性比白菜型油菜强.2011年在湟中县田家寨镇大面积推广种植,经测产最高亩产达224 kg,平均亩产197 kg,增产增收效果明显.该品种是替代在海拔2 900 m左右地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和青杂3号的理想品种,同时也适合在春油菜区一般甘蓝型油菜品种不能完全成熟的地区种植.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皖油19号(皖核杂4号)系安徽长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独家销售的半冬性、高产、稳产、优质核不育杂交油菜品种。2002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02070339)。2004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4025),被安徽省农委确定为重点推广的优质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9.
新油13号是新疆农科院经作所利用春性甘蓝型波里马不育系961013作母本,甘蓝型优质油菜资源96025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00年12月1日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予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一、品种来源 优质杂交油菜绵油12号是绵阳市农科所用自育的胞核两用系绵7AB-4-1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品93-496配组而成的甘蓝型两系油菜杂交新组合.2001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开始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