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99年 6月中旬 ,我区二道江乡三道江村三组养奶牛专业户高××所养奶牛发生一起以高热、贫血、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 ,诊断为牛巴贝斯虫病。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调查 该养奶牛专业户为新成立的专业户 ,共饲养奶牛 1 3头 ,其中成年母牛9头 ,犊牛 4头。平时以放牧为主 ,舍饲为辅。此次发病 ,具有明显症状的牛有 8头 ,均为成年母牛 ,发病率 61 .5% ,死亡 2头 ,死亡率 1 5.4%。2 症状 病牛精神沉郁 ,喜欢卧地。体温明显升高 ,达 40~ 42℃ ,呈稽留热型。心跳、呼吸加快。…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宁波市郊区湾头,江北,庄桥、甬江等公社牛奶场7—9月份先后数次发生乳牛双芽焦虫病(Piroplasmosis bigeminnum)。当时四个牛奶场共有大小乳牛186头,感染双芽焦虫病牛78头,发病率达42%,死亡12头占发病数的15%,经观察1—3周岁的青年牛发病率较高在78头病牛占48头,为61.5%,但病势较缓和,而4周岁以上高产和重胎乳牛发病率略低,一旦发病,病势较重。本病多为急性过程,最急性病例的四头牛,未显临床症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流行病学附红细胞体病春秋季最为常见。该病主要由吸血昆虫(蚊等)传播引起,注射针头和器械消毒不严也是引起该病传播的重要因素。2002年10月四川成都某大型猪场存栏的910头种母猪和商品猪,突然发病650多头,发病率71.43%,先后共死亡216头,病死率33.23%。发病首先出现在断奶后(2~4月)的商品猪,其后,部分相邻的后备母猪发病。2临床症状病初患猪精神萎顿,食欲减退,体温40℃~42℃,高热稽留,眼结膜潮红或苍白,后期黄染,部分猪全身发黄,出现黄疸症状。初期全身发红,指压褪色,后期变为青紫色,尤其是耳、尾、鼻端、四肢下端、胸腹下皮肤发紫,指压…  相似文献   

4.
1发病情况2011年8月22日,我县沙塘镇马河村马某饲养的36头哺乳仔猪中,个别仔猪的眼睛周围、耳朵处出现潮红和丘疹,随后蔓延至背部、腹下,并有黄褐色液体流出,发病数量逐渐增多,至28日笔者就诊时,发病17头,死亡6头,发病率47.2%,病死率35.3%。2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水牛伊氏锥虫病调查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横县百合镇27个自然村中的水牛流行着一种使牛体迅速消瘦、衰弱死亡的慢性病,为尽快找出病因,采取措施,遏制死亡以便减少损失,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现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从区域上看主要流行于百合镇的龙塘、六沟、新福等19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共调查了水牛213头,发现病牛67头,发病率3145%,死亡13头,死亡率610%。发病不分年龄、性别,从症状上表现母牛和仔牛显得更严重些。表1 水牛发病死亡情况调查村数共有牛数(头)成年牛仔牛小计发病牛数(头)成年牛仔牛小计发病率死亡情况死亡头数死亡率27个自然村17528213625673145610%2 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2月8日,某养猪场有10头猪体温高热(40℃~42℃),精神不振、眼结膜潮红、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喜卧和扎堆,有时咳嗽。2月10日蔓延至全群发病,并与该日用药,12日病情得到有效控制,13日痊愈。因治疗及时,未造成重大伤亡,死亡2头仔猪,共有90头发病,发病率90%,死亡率2%。总结诊疗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 2月 1 8日 ,位于信阳市南郊山区的一养猪专业户有 2头母猪早、晚各产一窝仔猪 ,产后均未发现有异常情况 ,但 2头母猪分别于 2月 2 0日晚、2月 2 1日凌晨突然死亡。后经笔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 ,确诊这2头母猪死于急性猪丹毒。1 发病情况及症状  2 0 0 2年 2月 1 8日早晚 ,该养猪专业户的 2头二元杂交母猪顺利产下 9头仔猪。母猪产后均未表现异常情况 ,吃食 ,哺乳正常。 3月2 0日下午 ,先产的 1头母猪突然呕吐 ,眼结膜充血、潮红 ,不食不饮 ,躺卧在地 ,呼吸困难 ,体温高达42 .5℃ ,于傍晚死亡。死…  相似文献   

8.
1998年7月,翁牛特旗的7头牛突然发病,仅4天,就死亡4头。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1900多头存栏牛,有7头牛发病,4日死亡4头。病牛体温升高39.8~40.5℃,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反刍停止。结膜潮红,体表淋巴结肿大,鼻镜干燥,肌肉震颤。随后病牛可视粘膜苍白、黄染,出现腹痛和下痢,粪便初  相似文献   

9.
1发病情况部分羊只体温升高,不吃不喝,离群,1周左右几乎蔓延全群,并有部分死亡。用硫酸庆大霉素、大青叶注射液肌肉注射,收效不显著,不能制止发病与死亡。2临床症状有的不表现任何症状,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多数病羊初便秘后腹泻,粪便中带有少量血丝,尿色黄或有血尿等,多在2~3天内死亡;有的体温升高到42℃,短时间内迅速死亡;有的仅在死前表现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等神经症状;有的表现体温升高,41℃~42℃,高热稽留,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咽喉肿胀,颌下淋巴结肿大;有的出现舌体肿大,结膜潮红或发绀,眼睑水肿,流泪,呼吸困难,叫声嘶…  相似文献   

10.
奶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牛急性热传染病。特征是突然高热、呼吸迫促、消化机能障碍,全身虚弱、僵硬、跛行。1流行病学1.1流行情况牛流行热在我国部分地区早就有发生流行的记载。据资料统计我国南方及北方几省区于1977~1991年有4次大流行,累积病牛1300多万头,发病率为14%,死亡10万余头,死亡率占发病牛的0.726%。本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传播扩散迅速,牛群大批发病,使奶牛产量和奶的品质明显下降,部分怀孕母牛流产,病牛因体弱瘫痪而被淘汰,给奶牛饲养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2流行特点奶牛流行热是…  相似文献   

11.
<正>1发病情况笔者处新寨镇一奶牛养殖小区中,有2头成年母牛先后发病。主要症状为流涎、流泪,冲撞转圈,最后卧地不起,10天内相继死亡,死亡前曾按奶牛酮病进行治疗,不见效果。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2临床症状病牛体温40.5℃,流涎、流泪,舌脱出麻痹,食欲废绝,头  相似文献   

12.
1 发病流行情况 我院附近一猪场饲养了生产母猪 486头 ,种公猪 2 5头 ,本交配种。 2 0 0 1年 2月 4日 ,保育舍有 5头仔猪不食 ,体温升高 ,拉稀 ,随后数量不断增加 ,第 2天 ,分娩舍的部分哺乳仔猪也发现类似症状 ,并出现了仔猪死亡 ,到第 5天共有 1 2 5头仔猪死亡。在流行期间 ,母猪和种公猪未出现死亡现象。但有 3头孕猪流产 ,8胎出现死胎、弱胎现象。2 临床表现 发病仔猪体温升高至 40 . 5℃~41 . 5℃不等 ,食欲减退或不食 ,精神沉郁 ,眼结膜发炎 ,有多量脓性分泌物 ,怕冷 ,喜喝冷水 ,腹泻 ,粪便恶臭。个别仔猪有神经症状作圆圈运动、…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夏天,寿阳县解愁乡赛头村某家,养30头黄牛,有20头突然发病,现将本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1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全群,主要症状为高热和呼吸道症状,发病率100%,体温急剧上升到40—42℃,呼吸加快,80—140次/min,呼吸困难,表现为头颈伸直,张口伸舌,有的显鼻鼾声,腹式呼吸明显,伴有咳嗽,眼鼻有黏液分泌物,眼半睁半闭,怕光流泪,跟结膜充血,并伴有轻度肿胀,有时浑身打颤,无食欲,反刍停止,不思饮水,口色赤紫,病牛时常发现呻吟,有一头母牛发生流产,病程2—7日。  相似文献   

14.
国内有关无浆体病的报道偏重于流行病学的调查,有关无浆体病乳牛血液学变化较为少见。1987年9月南京市郊某丘陵地区乳牛首次暴发本病,该地区共有乳牛近百头(个体饲养),凡曾上山放牧的乳牛均发病,且牛体都带蜱。整个流行过程为40天。现将笔者收治的11头乳牛血液学变化报道如下。一、根据临床上出现明显贫血、黄染症状的快慢,将病牛分为急性型和亚急性型。急性型病牛5头,其Hb含量不足20g/L,R.  相似文献   

15.
牛流行热是牛在夏秋高温季节极易流行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壮年的黄牛和乳牛,黄牛易感性较强,哺乳母牛症状较严重,犊牛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高春辉 《北方牧业》2005,(10):16-16
<正> 某养殖户购入15头仔猪,体重约20千克左右。购入第五天开始发病,死亡4头,又有7头病情严重。据畜主介绍该批猪发病急,死亡快。一、临诊症状病猪初期全身发红,指压褪色,指去复原。后期在其背部、臀部、腹下出现拳头大的菱形、方型疹块,指压不褪色。有的在其胸部、腹下、臀部有拇指大溃烂斑。体温42℃~43℃,高热稽留。精神沉郁、厌食、呼吸急促。眼无分泌物,眼神清亮,有的眼结膜潮红,有的  相似文献   

17.
1 流行情况 湟中县共和镇盘道村黄某某自养79头牦牛,在2009年6月12日,有1头牦牛发病,半月内相继有16头牦牛有明显临床症状,死亡2头,发病率达到 20.25%,死亡率为12.5%.临床症状表现为:牛发病急、死亡率高,病初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反刍停止,流涎,呈线状或口吐白沫,流清涕或脓涕.  相似文献   

18.
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促迫,流泪和消化器官的严重卡他炎症及运动障碍。感染该病的大部分病牛经2~3d即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该病发病快,传播迅速,但多为良性经过。过去曾将该病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该病能引起牛大群发病,发病率高,传染性较强,明显降低乳牛的产乳量,直接影响到养牛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牛流行热的病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以期为牛流行热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6年8月11日浦城县仙阳镇渔梁村畜主张某饲养的75头50日龄左右的仔猪(从外省调进),有42头发病,发病率达56.0%;其中9头死亡,病死率达21.4%。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明显下降,有38头猪不吃;体温41~42℃,眼结膜潮红,  相似文献   

20.
小尾寒羊梨形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7月以后,洛阳市新安县的城关、五头两个乡镇的小尾寒羊发生一种以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的流行病。8月下旬,我们对该病进行了调查:1流行病学调查七月初开始陆续发病,呈地方性流行,发病范围仅局限于两个乡镇的12个自然村。经调查12个自然村存栏羊1800只,发病226只,发病率为12.5%;死亡13只,病死率为5.7%。该病以体格差的羊只发病率较高,圈舍通风条件差的发病率高,成年羊较幼羊发病率高。2临床症状病羊体温升高到40℃~42℃,呈稽留热型,病初精神沉郁、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食欲废绝、多卧少动、便秘或下痢;病初可视黏膜充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