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3月,山东某养殖场18周龄左右丝毛乌骨鸡连续发病并陆续死亡,死亡率达20%.患病鸡大多表现为精神萎顿,缩颈呆立,鸡冠肉髯苍白,进行性消瘦,最后衰竭死亡.该鸡群已免疫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疫苗.经诊断为鸡马立克氏病(MD),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引起鸡群的高死亡率及免疫抑制,对养禽业危害巨大.应用疫苗免疫是防制该病的主要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MD活疫苗814株及三价活疫苗可以有效地防制该病.  相似文献   

3.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本病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潜伏期长(1~6个月不等)。患急性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鸡群淘汰及死亡率高达8%~30%,严重发病的鸡群可造成全群覆灭,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相似文献   

4.
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B群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所引起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近年来,由于病毒毒力的增强,其症状已由原来神经麻痹型为主渐变为内脏肿瘤型为主。本文统计了两批肉种鸡发生MD的临床病变数据,以期为免疫、病理及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一、发病前情况见表1。表1鸡群发病前情况二、发病情况A群于106日龄首先出现一只典型神经麻痹型马立克氏病病鸡。随后,鸡群食欲减退,鸡只逐渐消瘦,舍内地面散落羽毛增加;B群相继发病,情况见表2。表2两群鸡发病情况自第一例MD病鸡出现后,即实施诊断跟踪检测。对死亡鸡只和疑为MD的鸡只…  相似文献   

5.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本病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潜伏期长(1~6个月不等).患急性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鸡群淘汰及死亡率高达8%一30%.严重发病的鸡群可造成全群覆灭,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相似文献   

6.
鸡马立克氏病是以危害蛋鸡为主的传染病,多在6~20周龄的育成鸡群发生,曾在我市多个商品蛋鸡场发病,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为预防马立克氏病,种鸡场多采用1日龄颈部皮下注射1头份马立克氏病液氮苗的方法进行防疫,但在马立克氏病毒污染严重的地区,只进行这一次免疫,效果往往不理想,在蛋鸡育成期和产蛋初期仍有马立克氏病发生。马立克氏病二免防疫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应用已比较普遍,在我国应用和报道较少。为验证马立克氏病的二免效果,我们进行了马立克氏病弱毒苗的二次免疫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鸡群与分组将从当地3个不同种鸡场引进的3批…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 3月以来 ,华东某地种鸡场陆续发生鸡马立克氏病 ( MD) ,并因马立克氏病病毒 ( MDV)主要侵害免疫细胞 ,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同时也导致了新城疫 ( ND)等疾病的发生 ,使鸡群的死亡率增加 ,给种鸡场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现将有关情况及综合防制的一些策略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某大型鸡场1993年用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免疫鸡群后.其鸡马立克氏病(MI))发病率为7.2%。1994年改用美国苏威公司的免疫促进素ACM—1+HVT冻干疫苗免疫鸣41.6万只,结果鸡群发病率为0.06%,很快控制了马立克氏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疤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性疾病。本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潜伏期长等特点。患急性N脏型马立克氏病的鸡群淘汰及死亡率达10%~SO%不等。本病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和流行。我国于1973年首次发现MD,1978年开始生产预防  相似文献   

10.
刘玉弟  汤东平 《中国家禽》2002,24(14):17-18
鸡马立克氏病(MD)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由于各种MD疫苗的广泛使用,马立克氏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由于疫苗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保护鸡群安全,加之超强毒马立克氏病病毒(vvMDV)的出现,因此,仍有MD的发生,尽管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但对养禽业仍带来一定的危害,下面就如何预防MD的发生,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般认为22周龄以前的鸡才易感马立克氏病。著者认真记录了鸡的年龄与跛行、瘫痪、虚弱等临床症状的关系,并描述了老龄鸡爆发马立克氏病临床和病理学的研究成果。这群1,500只60周龄鸡成对地饲养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南部一个通风良好的大型棚舍的鸡笼里。1981年11月,把即将产蛋的18周龄母鸡运到了农场。为了预防马立克氏病,这些鸡业已接种了火鸡疱疹病毒。在25周龄以前,死亡率一直处于最低限度。在此期间,每周死亡率为0.4%。  相似文献   

12.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常见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由马立克氏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肿瘤疾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独或多发的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主要危害3~5月龄的鸡,死亡率可高达80%,尤其是未经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的鸡群更易暴发此本病.  相似文献   

13.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疾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造成淋巴组织增生,产生肿瘤,以使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个或多个组织器官发生以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由于疫苗免疫不是100%有效,因此,免疫鸡群仍有MD病发生.至目前为止,此病仍对养禽业构成严重的危害.为此我们提出了控制鸡马立克氏病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武威市某鸡场1986年5月因引种不慎,忽视检疫,引进马立克氏病带毒鸡300只作种用,翌年该场使用所产带毒种蛋孵化,雏鸡未做主动免疫,致使2—4月龄暴发马立克氏病,累计死亡3000余只,死亡率达70%以上。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扑灭了疫情。1988年对该场鸡群作马立克氏病监  相似文献   

15.
对确认鸡马立克病的肉种鸡群采取检测死淘鸡,整顿鸡群,注射克马灵药,及早免疫等综合防治措施,综合治理后种鸡产生水平恢复接近健康鸡,病种鸡恢复后育雏试验表明,24周龄成活率达92%以上,没有发生马立克氏病。  相似文献   

16.
马立克氏病是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鸡表现神经症状或内脏发生大量肿瘤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无特效药物,通常在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进行预防接种.但近几年来陆续发生经马立克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疫苗防疫的鸡群仍有马立克氏病发生,死亡率达20%~30%,鸡群的生产水平不高,给养鸡单位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分析这些鸡群的发病情况,发现引起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与疫苗的保护率、毒株和接种方法等有关,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强化免疫效果,控制马立克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的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具有高度接触性和传染性的肿瘤性疾病。未经免疫或免疫失败的鸡群患病后死亡率一般在25%~30%不等,最高可达70%~80%,严重时甚至全群覆灭。自20世纪70年代广泛使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以来,本病造成的损失已大大下降。近年来世界各地相继发现毒力极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疫苗免疫失败屡有发生,给本病的防制带来了新的问题。本人现将对MD的一些新认识提供给同行,以供参考。1MD免疫失败的原因1.1MDV的早期感染鸡的日龄越小,对MDV敏感性越高。据测定,1日龄雏鸡对MD…  相似文献   

18.
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肿瘤性疾病,病毒可长期存在于鸡群中,能无限制地成为传染源。未经免疫或免疫失败的鸡群患病后,其死亡率达30%-60%。建德市从1984年开始发展规模饲养蛋鸡,并达到存栏30075羽蛋鸡的高蜂。因鸡马立克氏病的频繁发生,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进而引起蛋鸡生产的大起大落。1994年我市蛋鸡存栏降至160万羽的低谷。我们曾~度使用马立克冻干菌苗及二价苗进行防疫,有一定的防疫  相似文献   

19.
1发病情况近几年来,鸡马立克氏病在本地区多呈散发性,但时有暴发流行。如2004年5月,黄集镇后李村某养殖户饲养本地草鸡2 300只,已接种过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苗(MDV),但在鸡18~20周龄时,先后发病488只,发病率21.23%,死亡227只,死亡率9.87%,其中混合型感染192只,占发病数39.34  相似文献   

20.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氏病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肿瘤性疾病,对养鸡业的危害极大。我地区早在七十年代就有个别县发生疑似鸡马立克氏病。几年来,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各养鸡场从外地区、外省引种不断增加和频繁,MD在我地区流行的县和场在不断增加。为了弄清楚MD在我地区流行情况,为防制鸡MD提供依据,我们1987年在全地区范围内对13个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