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奶牛场的卫生防疫 1.1疫病控制措施 牛场应建围墙或防疫沟;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分开。生产区门口设消毒室和消毒池。消毒室内应装紫外线灯、洗手用消毒池(或消毒器),消毒池内放置2.0%~3.0%氢氧化钠或0.2%~0.5%过氧乙酸等溶液,药液定期更换以保持有效浓度。应设醒目的防疫须知标志。  相似文献   

2.
1日常的预防措施在奶牛场内应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生产区门口应设置消毒池和消毒室(内设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消毒池内应常年保持2%~4%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药。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  相似文献   

3.
<正>1生物安全意识薄弱,猪场不设消毒池,或有消毒池没有消毒液,或消毒药长期不更换,消毒走过场。正确的作法是:大门口设消毒池,侧门设消毒室,经淋浴室或消毒室更衣、换鞋后方可进入。每幢猪舍门前设小消毒池(桶),进  相似文献   

4.
根据市畜牧水产局部署,近月来市兽医检疫站组织执法组对辖区奶牛场进行《动物防疫合格证》年审检查,共检查28个奶牛场,近1000头奶牛。检查发现总的情况较好,特别是国有奶牛场和上了规模的外资、集体和个体奶牛场卫生防疫条件较好,有的有一套完整的防疫、检疫、饲养管理和工作人员健康与卫生要求制度。但检查中也发现不少问题:一是奶牛场门口未设消毒池和紫外线消毒室,有消毒池池消毒水未达到消毒浓度。二是饲养员进入牛舍前未经紫外线消毒。三是奶牛场内养有其它家禽家畜。四是牛舍、牛体不干净。五是奶牛场动物防疫制度不健全…  相似文献   

5.
1 奶牛场卫生防疫。牛场应建围墙,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生产区门口设消毒室和消毒池。消毒室内设紫外线灯。消毒池内设置2%氢氧化钠液或0.5%过氧乙酸等消毒药液,药液要定期更换,以保持有效浓度。非牛场工作人员不能随便进入场区,进入生产区的人员要更换工作服、胶鞋,不能携带动物、畜产品、自行车等物进场。牛场工作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上班穿工作服、带工作帽,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凡检出有布病、结核病等,应调离牛场。  相似文献   

6.
1 鸡场场区的防疫消毒鸡场场区和生产区四周应设有围墙或挖防疫沟 ,场区、生产区、鸡舍门口设置脚踏消毒池和紫外线灯 ,生产区设更衣室。一切车辆出入须经消毒池 ,通过喷雾消毒后才能通行。出入口设专人看守 ,非本场工作人员一律不得入内。环境消毒 :整个鸡场的环境、道路、鸡舍周围定期用火碱(1% )喷雾消毒 ,每周 1~ 2次。疫情时 ,应加强对场区环境的消毒。禽舍消毒 :消毒工作程序是 :一冲 ,二烧 ,三喷 ,四熏蒸。孵化厅消毒 :孵化前熏蒸 ,孵化期间要做好室内消毒工作。消毒效果的测定 :监测方法是 ,消毒前后同一物体 ;同一环境 ;同一地点…  相似文献   

7.
(一)生产区及生活区门口设消毒池,池内盛2%火碱液,火碱液每周更换2次;(二)外来车辆:进入生活区要进行两次消毒处理,先用高压水枪用清水对车体、轮胎、车窗、车辆底部、笼子进行彻底冲洗,再用喷雾枪用碘三氧(1∶1000)或过氧乙酸(0.2%)进行喷洒消毒;  相似文献   

8.
1奶牛场卫生防疫奶牛场应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卫生防疫方针,它对保障牛只健康生长发育及高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规模化养牛场更是如此,一旦疫病流行,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1及时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奶牛场院应将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生产区门口设置消毒室(内有紫外线等消毒设施)和消毒池(内常有2%~4%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药)。要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生产区不准解剖尸体,不准养猫、犬及其它家禽,定期灭蚊、蝇和鼠。根据各地流行情况,可以考虑定期免疫无毒炭疽芽胞苗、巴氏杆菌、魏氏梭菌和口蹄疫等疫苗。每年春、秋…  相似文献   

9.
1 奶 牛场 卫生 防 疫 牛 场应 建 围墙 ,生 产区 与生 活 区分 开。生 产区 门口 设消 毒室 和 消毒 池。消毒 室内 设 紫外 线灯 。消毒 池内 设 置 2%氢 氧 化 钠 液 或 0.5%过 氧 乙 酸 等 消 毒 药液 ,药液 要 定期 更换 ,以 保 持有 效浓 度 。非 牛场 工 作人 员不 能随  相似文献   

10.
规模化猪场应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为防止重大传染病在猪场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须作好如下的防疫工作: 1 猪舍的卫生管理措施 (1)猪场生产区只能有一个出入口,禁止非生产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猪场门口设消毒池和更衣室。 (2)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时都要更换已消毒的工作衣裤和胶靴,工作服在场内清洗并定期消毒。  相似文献   

11.
一、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畜禽舍要经过洗澡、更衣、紫外线消毒。养殖场一般谢绝参观,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洗澡,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进入养殖场的人员,必须在场门口更换靴鞋,并在消毒池内进行消毒,场门口设消毒池,用2%~3%火碱溶液(氢氧化钠),3天更换一次。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养牛死活一个价。”因而农户对牛的传染性疾病的防制相对鸡、猪而言重视不够。但是牛的口蹄疫等传染病一旦发生,危害极大。为此,作为牛场防疫的关键环节——牛场消毒显得尤为重要。牛场消毒采取如下三个步骤效果较好。 1.常规消毒。牛场及牛舍的门口设消毒池,以供来往人员鞋底消毒之用。池的长度以2米为宜,宽度与门口相一致,深度10~15厘米为  相似文献   

13.
1 消毒意识薄弱 猪场不设消毒池,或有消毒池没有消毒液,或消毒药长期不更换,消毒走过场。正确的做法是在场区大门口设置消毒池,侧门设消毒室,经淋浴室或消毒室更衣、换鞋后方可进入。每幢猪舍门前设小消毒池(桶),进、出猪舍时脚踏消毒。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多年的技术服务过程中,发现一些养猪场在养猪生产、兽医卫生、病猪诊治等工作细节中存在诸多失误之处,现举30例,希望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工作,增加养猪效益。1生物安全意识淡薄不设消毒池,或有消毒池没有消毒液,或消毒药长期不更换,不定期消毒,消毒走过场。没有出猪台,拉病死猪的车随便进入生产区,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工作服长期不清洗,藏污纳秽,工作服成为传染源。正确的做法是:大门口设消毒池,侧门设消毒室,经淋浴室或消毒室更衣、换鞋后方可进入。每幢猪舍门前设小消毒池(桶),进出脚踏消毒。工作服应备2套,供换洗。  相似文献   

15.
1基础设施禽场基础设施体系主要指禽场的选址建设、各项配套设施和笼舍等设备。在选址上,禽场应建在地势高燥、南向、开阔、有一定坡度的岗地。禽场应建有完好的围墙,大门设大消毒池、禽舍门口设小消毒池,有更衣室和淋浴设备,配备出禽专用产品台、车  相似文献   

16.
正建立消毒设施:养殖场和生产区门口必须设立消毒池、消毒室等防疫消毒设施,消毒池要保持消毒池药物的有效浓度,所有进出人员和车辆必须进入消毒池消毒,严禁跨越通行;要严格按程序做好消毒更衣及其他防疫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1防疫总则奶牛场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奶牛场日常防疫的目的是防止疾病的传入或发生,控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2防疫要求奶牛场所有出入口应设立消毒池,车辆出入口消毒池尺寸:长×宽×深≥6×3×0.3米。池内保持有效的消毒液量及浓度,一般用2%的苛性钠或1∶  相似文献   

18.
<正>消灭病原微生物主要是通过消毒来完成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的、化学、生物等方法,不论采取何种方法,都要做到完全彻底,不留死角。以防猪疫病特别是重大疫病(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的发生。消毒工作应贯穿于猪饲养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切不能因为通过免疫可避免猪重大疫病发生的观念,从而忽视消毒工作。1把好各个出入口的消毒关1.1车辆出入门口设消毒池消毒池长5~9m(消毒池的长度一般为车轮周长的2倍左  相似文献   

19.
<正>1 统一消毒标准1.1 门口消毒池消毒池烧碱使用浓度为2%~3%,每周更换2次,下雨后可适量增加烧碱。消毒池容量可通过如下方法计算:①打开水管开关,计算装满50 L水桶所需要的时间;②保持水流不变,计算装满消毒池所需时间;③计算消毒池所装水量。1.2 司机洗手可在冲洗车辆的卫可溶液中洗手。1.3 门口车辆消毒车辆消毒用卫可1:200比例稀释,300 mL/m2。1.4 空栏冲洗后消毒菌毒敌用量1:300稀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以来,我们审查规模养猪场动物防疫条件时,发现消毒中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1问题1.1消毒布局不合理在对申办的210个规模猪场的现场审查中,只有7个大型养猪场有消毒池,12个场有更衣消毒室,其设置也不规范;场区大门没有消毒池,消毒池只设置在生产区入口处,更衣消毒室设置在场区门口,每栋猪舍门口也没有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