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构建中国新疆和中亚5国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变对中国新疆农业经济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了粮食单产的降低会对未来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GDP、CPI、投资、就业、工资、进出口的下降。从农业部门来看,小麦、水稻、玉米、畜牧业的产出、产出价格、出口、进口、投资、就业全方位下降。但若考虑CO2肥效作用,产量会略有上升。因此,建议政府从立法、调整产业结构、利用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加强生态保护,避免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第九版数据库,运用动态GTAP模型模拟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运输效率对中国和中亚地区农业经济与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基期(运输效率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相比,运输效率提高将会助推中国和中亚地区福利水平、实际GDP、投资等指标的增长;产品产出、进出口的变化反映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有劳动密集型的果蔬、技术与资金密集型的农副产品和工业产品等,中亚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有资源密集型的植物类纤维、马牛羊产品、其他动物产品和羊毛蚕茧等,中国与中亚地区在各自比较优势产品方面的贸易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中亚地区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最大赢家。为早日收获丝绸之路建设成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壮大丝绸之路建设队伍;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哈两国的合作对中亚其他国家起着示范带动作用。本文从农产品贸易、直接投资、良种培育、农产品加工4个方面,对中哈两国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行了探讨和分析,为中哈开展农业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亚5国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合作伙伴。本文采用2004—2015年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AE法和GL指数测度了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技术差异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总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经济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和关税税率差异对产业内贸易总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市场规模和贸易开放程度对三者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市场结构对三者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核心区域,是联通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外延伸的第一环。目前中国已与中亚国家在能源合作等多个领域开展了投资合作,但是由于中亚地区形势复杂,各国发展基础不一,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在推进过程中的阻碍。所以,充分认识中亚五国在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发展风险,对于加强与中亚五国的投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投入—产出(C-D)模型,以丝绸之路(中国)经济带涉及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省为研究对象,采用stata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林业生态修复对林业经济增长以及对林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2005—2014年间,西北5省林业生态修复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造林面积每增加1%,拉动林业经济增长0.682%,拉动林业第一、第三产业增长0.638%、0.613%,林业第二产业回归结果不显著。本研究结果对"林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及生态建设中"具有指导意义,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7.
固定资产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定量研究这两个投资变量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与内蒙古区域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立方程模型,揭示了各投资变量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亚5国是中国农产品尤其是植物类农产品的重要进出口国。本文以2004—2015年中国与中亚5国植物类农产品贸易为研究对象,运用AE法和G-L指数分解和测度了双边植物类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采用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探析了双边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总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如下:经济规模和生产技术差异对双边植物类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总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地理距离和关税税率差异对双边植物类农产品的各项产业内贸易指标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市场规模、贸易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开放度则对双边植物类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面板协整方法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对1986~2008年间我国28省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调整系数为正,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会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但FDI与经济增长的这种长期均衡关系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9):171-174
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现状,选取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11个国家经贸数据,根据引力模型来具体分析中国与"丝绸之路"上各国经济合作的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未来的发展潜力。实证结果也表明,经济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各国之间的贸易政策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的主要因素。在各国经济合作的模型测算上,提出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全球最大的旱区农业生产带。为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的农业自然资源状况及分布特征,开展农业资源保护与开发。本研究通过文献整理,系统总结了丝绸之路沿线5大区域,22个重点国家农业耕地、水、光热等农业自然资源概况。结果表明,5大区域内部表现出农业自然资源特征的一致性,区域间则表现出差异性,各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优势资源条件不同,且限制资源条件也不同;从农业用地面积看,中亚5国、俄罗斯、南亚地区农业用地面积广阔,西亚北非地区与高加索地区农业用地面积较为有限;从农业生产限制因素看,中亚5国和西亚北非地区水资源短缺限制了其农业发展,高加索地区农业用地面积限制了其农业发展,俄罗斯气候寒冷限制了其农业发展,南亚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限制了其农业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农业合作潜力巨大,应在认清现有农业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政策设计与农业合作协议,科学规划,重点领域带动,促进农业自然资源互补,推动各国农业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新疆外贸发展提供了机遇,金融影响对外贸易的发展一方面引起进出口总额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会引起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通过对外贸依存度和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与金融相关率、金融效率、金融深度的协整分析和VAR估计,发现几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新疆的金融相关率对外贸依存度和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正向影响,金融效率和金融深度对外贸依存度的正向影响比较滞后,金融效率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正面影响具有滞后性,金融深度则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严格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 2 0年来 ,湖南省虽然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总量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 ,其来源地以及经营方式的结构却不尽合理 ,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 ,其对湖南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逐渐突出。特别是 90年代以后 ,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南省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本地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 ,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发展 ,消除其负面影响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利用信阳市2000~2012年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AR动态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信阳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及动态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信阳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增加外商直接投资能促进经济增长.基于实证分析,提出了充分利用本市的资源禀赋,开辟经济发展新途径;积极尝试招商引资新方式,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结构,增强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GL指数测算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并运用BI指数、HI指数分析中国与各国之间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特征,最后运用计量模型探究影响产业贸易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且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食品及活动物类产品上,阿富汗、沙特阿拉伯、意大利、巴基斯坦、德国等国家与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对于产业内贸易类型,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及产品类别之间均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产品质量的差异是我国与沿线各国之间农产品发生贸易的重要原因.此外,回归模型表明双方贸易不平衡程度、地理距离、贸易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均对农产品贸易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贸易不平衡程度呈现负向影响;而地理距离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贸易开放程度仅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仅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建设区域,中国与中亚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对中国内陆开放和中亚5国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采用UN COMTRADE数据库,整理了双边1992—2016年的贸易数据,运用ESI指数、TII指数、G-L模型、B-L模型和RCA指数等指标,并且采用趋势线分析中国与中亚5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结论显示,双边贸易互补性在增强,竞争性在减弱;中国出口至中亚的商品优势大于中亚5国出口至中国的商品优势;STIC5、6类商品基本呈现间断性产业内贸易的趋势,其余类目为产业间贸易趋势;中国出口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中亚5国出口以资源密集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具有较大合作潜力,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背景下,深入分析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区域差异与空间集聚效应对深化双方农业经贸合作、扩大中国农业在沿线国家的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量呈现上升趋势,但贸易进出口结构和区域分布存在多重不平衡性;5大区域农产品贸易地区结构的分散趋势低于沿线整体,各区域与整体进口分散趋势低于出口,但呈现出较快增长态势;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在贸易上显现出负向的空间相关性,在全局上显现出低—高集聚为主的关系,局部空间上主要以部分南亚国家为轴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1986年--2005年的山东省年度经济数据,运用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 Test)和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分析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实证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原因,但经济增长不是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乌兹别克斯坦曾是前苏联的棉花基地,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关键节点的中亚五国之一。自1991年9月正式脱离苏联独立后,其农业改革和发展一直是被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在农业经济方面颁布了诸多改革新政策,通过新政策的实施其果蔬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在土地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国际合作和发展是乌兹别克斯坦农业改革未来的重点方向之一,中乌农业合作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但不知人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大战略的提出与一连串的小故事连在一起。2013年9月3日—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亚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其间,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这一战略构想引起巨大关注。国际社会认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培育出一个巨大市场和商机,给中亚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