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9月,中国农业部办公厅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有条件地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两个品种产品的加工经营,因暗纹东方鲀不可以以鲜活的形式销售,需要对河豚鱼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2.
国内     
<正>养殖河鲀品种即将有条件入市近日,记者在广州番禺海鸥岛河鲀养殖区走访时看到,广州市金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潘淦满心欢喜。据潘淦介绍,两个养殖河鲀品种在不久的将来有望迎来市场解禁。原来,今年4月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则《关于征求拟批准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为新食品原料意见的函》,被业界视为养殖河鲀有条件入市的官方信号。该函指出:禁止食用野生河豚鱼;养殖河豚鱼来源于农业部门认定的鱼源基地;养殖红鳍东方鲀的人工繁育技术、养殖技术及加工操作规范应符合相关标准;必须在符合法定加  相似文献   

3.
河鲀异钩虫病是日本养殖红鳍东方鲀危害最大的寄生虫病,我国在2002年首次确认此病在养殖红鳍东方鲀时发生,笔者于2002年在暗纹东方鲀亲鱼越冬时发现,2003年和2004年一龄暗纹东方鲀越冬时又多次发现,是目前长江口区域养殖暗纹东方鲀鱼种时发病最严重的,损失最大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危害各生长阶段的河纯鱼,并且常常和纤毛虫病、车轮虫病、细菌病并发。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部办公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自1990年起不得流入市场的河鲀(俗称河豚)可以有条件"合法化"食用了。根据通知要求,中国渔业协会开展了2016年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备案工作,共有大连天正等12家单位的16个养殖河鲀鱼源基地符合要求。预计2016年11月底,首批16个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出  相似文献   

5.
正7月26日,中国渔业协会、中国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在中国河鲀产业健康发展大会上探讨了有条件放开河鲀养殖、河鲀加工机遇与挑战等行业热点问题。与会代表认为,未来"公司+基地+养殖户+标准化"的河鲀产业模式将成为主流。2016年9月,《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颁布,中小养殖企业将被逐渐纳入规模化养殖基地的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9月5日,农业部、国家食药监总局联合签发《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意味着自1990年起饱受争议、历经政策波动的河鲀"禁食令",终于在26年之后有条件地放开了。在河鲀市场有条件放开之际,梳理河鲀养殖产业发展变动情况有助于有关各方及时掌握产业动态,特撰写此报告,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产》2016,(6):66-70
正大连天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正集团)创立于1993年,是一家集育苗业、水产养殖、水产加工、国际贸易、活鱼物流、科技研发、餐饮连锁等产业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公司,是中国渔业协会河豚鱼分会常务副会长单位,在河鲀养殖中以红鳍东方鲀为主营业务。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众多喜爱吃河豚的老饕来说,尽情享受河豚的美味与保证饮食安全一直是难以解决的矛盾。2016年9月7日,农业部办公厅和国家食药监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意味着自1990年起不得流入市场的河鲀(俗称河豚),可以有条件"合法化"食用了。  相似文献   

9.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为底栖肉食性的沿岸种类。因其性凶猛、个体大、生长陕、味鲜美,素享"鱼类之王"之美誉。1990年黄海水产研究所与烟台海带育苗场和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合作,进行红鳍东方鲀工厂化育苗首次在国内获得成功以后,我国北方和南方相继进行红鳍东方鲀的工厂化养殖,红鳍东方鲀的人工育苗技术不断改  相似文献   

10.
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属硬骨鱼纲,辐鳍亚纲,棘鳍总目,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其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享有“鱼中之王”的美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暗纹东方鲀为近海海域河川洄游鱼类,溯河性强。每年春末夏初,性成熟的亲鱼成群游入江河产卵,幼鱼在江河或通江湖泊中育肥,到翌年春季返回海里,在海里长大,到性成熟时再溯河到淡水中产卵。暗纹东方鲀为肉食性鱼类,在自然界中主食虾、蟹、螺、鱼苗、水生昆虫,是一种对盐度适应能力较强的鱼。近几年,随着暗纹东方鲀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和养殖技术的成熟,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由于…  相似文献   

11.
河纯是纯形目、鲍科各属鱼类的统称,我国共有35种,自然分布在东海、黄海、渤海等水域,是重要的海洋捕捞鱼类。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大力发展河纯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目前主要的养殖品种为红鳍东方纯和暗纹东方纯,并有少量假晴东方鲍和菊黄东方鲍,年养殖量3万吨以上,居世界首位。我国的河纯养殖广泛分布于辽宁至广东的沿海各省,各地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2.
北方地区菊黄东方鲀全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属于鲀科,东方鲀属,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该属鱼是继红鳍东方纯、假睛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之后又一可开发养殖的种类,其肉质鲜美,是鱼中极品,近年市场价格可达300元/kg。在我国江苏、福建食用量较大,目前,南方沿海开始人工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丰富北方地区养殖品种,我们于2002年从浙江引种,在河北省昌黎九亿养殖场进行养殖与育苗试验研究工作,2003年春季进行了人工育苗生产试验,并取得成功。培育出体长3cm以上苗种25万尾,本文就主要技术及问题进行初步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英文名Tiger puffer,俗名廷巴鱼、黑艇巴、黑蜡头、虎河鲀,是沿海地区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红鳍东方鲀的养殖是近几年兴起的产业,目前各养殖单位或个人在红鳍东方鲀成鱼养殖成活率上高低不等,高的可达90%以上,低的只在50%左右。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就红鳍东方纯在成鱼养殖上保持成活率达90%以上的几个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暗纹东方鲀"中洋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3-2018)是由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联合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中洋1号"与未经选育的暗纹东方鲀相比,具有较强耐低温特性,并且可稳定遗传,经养殖户试验养殖,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5.
正1河豚及其中的暗纹东方鲀产业概况河豚养殖已成为我国一个新型的产业,2003年产量达11 545 t,2009年海捕和养殖的河豚近10万t[1]。2011年,农业部渔业局统计养殖河豚鱼总面积6 587.73 hm2,总产量1.47万t[2],主要是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和暗纹东方鲀(Fugu obscurus)。2013年江苏、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省市养殖暗纹东方鲀报表记录总产量约1万t,据实地调研数据估测应在4万~5万t[3],以国内消费为主,在市场上全年流通,既未经市场引导,也未有效堵截,其流向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以养殖红鳍东方鲀、黄鳍东方鲀为主,在南方江、浙、福建、广东一带主要养殖双斑东方鲀,其养殖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严美姣  吴旭  黄军 《水利渔业》2008,28(1):38-42
根据红鳍东方鲀生长激素基因全序列,设计13对引物,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和克隆测序技术对野生红鳍东方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东方鲀整个生长激素基因的6个外显子中没有多态性,在其内含子2、内含子5以及3′侧翼区发现有多处序列变异位点,包括碱基的缺失、插入和一些单核苷酸突变.这些遗传多态性的存在为从分子水平上对东方鲀的鉴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养殖群体的一些等位基因丧失,造成其遗传多样性显著下降,应及早加强对其种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杨州 《水产科技》2001,(3):24-25
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俗称河鲀,隶属于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是一种名贵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每年4~5月份溯河进入长江或通江的湖泊中水草丰盛的地方产卵繁殖,幼鱼在淡水中肥育。由于对淡水的很好适应性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暗纹东方鲀已经被培育成淡水养殖新品种,目前的养殖方式有池塘露天养殖和温室集约化养殖,或两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暗纹东方鲀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渔业资源,和鲥鱼、刀鱼并称"长江三鲜".每当清明前后,暗纹东方鲀的生殖群体溯河洄游入长江,其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长江中下游地区老百姓喜爱.随着暗纹东方鲀产业的不断延伸,全年供应商品鱼及加工产品成为新的趋势,笔者根据自己的繁殖、养殖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暗纹东方鲀繁殖及养...  相似文献   

20.
<正>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属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俗称黑艇巴、黑腊头、河豚。红鳍东方鲀体型肥大,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历来有"鱼中之王"之美称。日本、韩国人最为喜食,我国沿海渔民自古以来就有食用红鳍东方鲀的习惯。为探索红鳍东方鲀在我国北方池塘的生态养殖技术,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