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饲料博览》2002,(3):50-50
中国已入世,它能为我国畜牧业,特别是畜产品出口带来什么影响,专家认为,入世对我国种植业影响比较大,但畜牧业入世后会是一个获利的部门,我国政府近些年政策也倾向于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担负了国家更多的期待,人们希望畜牧业借入世的机遇有大发展、大收益。目前,中国畜产品发展的优势是价格低,由于中国畜产品价格低于国际水平,这将有利于扩大出口,加上国际市场饲料粮价格低,如果进口国际市场饲料粮,我们的饲养成本也会相应降低。加入WTO以后,中国畜产品供给需求增加,但安全、健康、高质量的畜产品生产量并不多,现在生产…  相似文献   

2.
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规模扩大、市场全面开放、国际交流提速、畜禽产品流通加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发展畜牧业越来越重要。但传统的养殖模式依然十分突出。因此,必须加大对畜牧业养殖方面的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3.
四、在新举措实施上力争三个大突破 首先是对外开放要有大突破。要实现这个大突破,首先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要有一个转变。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思路,走出一条“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畜牧业发展路子。用闽台两岸优势互补的思路,实现闽台畜牧业对接和互补,使福建成为台湾畜牧业的外移基地和畜产品的供应基地。在饲料进口上,选择1—2个大型口岸作为饲料粮专用进口口岸,设立饲料粮专用进口码头和仓储设施。同时要有腹地作为进口  相似文献   

4.
饲料粮安全问题是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很重要的一方面,国民食物营养消费结构特征决定我们应当把饲料粮安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基于不同方法测算了饲料粮的生产规模、需求规模和自给水平,在测算生产规模时采用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在测算需求规模时对理论需求量、实际消费量分别分析,并将进口畜产品折算为饲料粮的间接需求。研究发现,中国饲料粮生产规模与需求规模均呈明显增长,直接系数法测得的饲料粮产量由2001年的15 842.28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27 416.72万吨,直接需求增至30 915.98万吨,间接需求增至1 594.37万吨,产能增长驱动需求自给能力提升但进口增加促使消费自给水平下降。总体来看,中国饲料粮已经从供给不足变为“高位供给、高位进口”并存的局面,应当特别关注饲料粮的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最后,本文从转变思想观念、权衡进口结构、调整畜种结构、拓展进口渠道、强化市场监管方面给出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5.
养殖黄鳝是当今热门养殖项目,国内市场黄鳝供求矛盾突出,日本、韩国、泰国、港澳台地区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仅韩国每年进口就达20万t。野生黄鳝资源除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区还有一定分布外,其它地区已被大量破坏,预计几年后将逐步绝迹。需求的增长和资源的减少使黄鳝的市场供应日趋紧张,价格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6.
养殖黄鳝是当今热门养殖项目,国内市场黄鳝供求矛盾突出,日本、韩国、泰国、港澳台地区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仅韩国每年进口就达20万吨。野生黄鳝资源除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区还有一定分布外,其它地区已被大量破坏,预计几年后将逐步绝迹。需求的增长和资源的减少使黄鳝的市场供应日趋紧张,价格稳步上升。[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的速度逐年加快,正确认识畜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制定相应的贸易策略关系到国内粮食安全和畜牧业发展。本文基于畜产品贸易逆差的规模、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分别从进口和出口角度分析了畜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结果发现,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国外产品价格优势是进口持续增加的驱动力,国内畜产品国际竞争力弱、质量达不到国际市场要求是出口的根本障碍。最后,提出了缓解贸易逆差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减少养殖污染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畜产品需求的增长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畜牧业成为农村发展最快的产业。但人们在追求畜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为了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治理畜牧业污染成为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仅就养殖污染的来源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吴秋萍 《农业展望》2023,(2):105-113
中国和RCEP伙伴国畜产品贸易总额常年处于逆差地位。在依存性方面,中国畜产品出口对RCEP伙伴国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RCEP伙伴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其中中国畜产品出口与柬埔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缅甸、韩国、泰国和越南的贸易依存度较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韩国畜产品出口与中国的贸易联系紧密程度较高。在竞争性方面,中国的畜产品贸易具有较强的比较劣势,但相较文莱、柬埔寨、日本、韩国、新加坡和越南,仍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中国和RCEP伙伴国畜产品出口相似度较低,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程度不激烈。在互补性方面,中国作为进口国时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指数值整体高于中国作为出口国时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值。中国进口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西兰和泰国的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和RCEP伙伴国的畜产品贸易符合双边利益,贸易发展潜力大,有很好的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中国畜产品贸易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大量进口畜产品对国内畜产品产业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畜产品的大量进口对中国畜产品产业产生了一定的促进效应和冲击效应。其中,促进效应包括通过消费示范创造市场需求、提高畜产品相关加工业原料供给能力、减轻国内畜产品生产对环境的压力等;冲击作用包括如畜产品进口依存度增加,导致市场经营风险加大、进口畜产品挤占国内畜产品的市场空间,抑制国内畜产品的生产发展、畜产品大量进口打压了国内畜产品价格,影响了农户收入等。最后,提出了应对畜产品大量进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运用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法和综合优势指数法,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两方面对黑龙江省主要畜产品生产比较优势状况进行详尽分析;然后将黑龙江省放在世界和全国大背景下,分析主要畜产品市场供求现状,明确各产品市场发展空间;并对黑龙江省主要畜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和需求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做出结论性评述。并提出大力发展畜牧业、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是我国的主要牧区之一,也是我国畜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十一五"以来,兵团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各项畜牧业生产指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粗放、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团场畜牧业发展迅速,畜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生产实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畜牧业已经成为兵团农业的主要产业之一,并呈现出现代畜牧业的一些基本特征。但面对入世和畜产品市场以及需求变化的新形势,兵团畜牧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际国内市场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仍表现突出,畜牧业对团场经济和职工收入的贡献率与发达省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3.
《当代农业》2011,(5):63-63
黄鳝是淡水名贵鱼类,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率较高的水产养殖名优品种。据了解,目前国内市场对黄鳝需求量近300万吨。日本、韩国每年需进口20万吨.港澳地区需求也呈增长趋势.在冬季,仅上海、杭州、宁波一带日供需缺口达100吨以上.黄鳝供应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4.
畜产品是日本人主要食物来源之一,但其国内消费却严重依赖进口.本文首先对日本畜产品贸易政策、进出口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接着分析了日本畜产品贸易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其贸易结构.研究发现,尽管日本是畜产品进口大国,但作为畜产品生产大国和日本的邻国,中国对日本畜产品贸易处于一种灯下黑的状况.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中国对日本畜产品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于许多日本公司热衷购买美国玉米,因此日本农林水产省在2003年4月份推出一项新的饲料粮进口法规,这项新法规规定,日本农林水产省将允许进口饲粮中未经批准的转基因含量达到1%,即承认了饲料粮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可能会意外受到污染。新的法规将为日本谷物进口商开启新的道路,允许他们把受StarLink污染的船货用做动物饲料。目前,如果日本进口商发现采购的船货中受到未经批准的转基因污染,他们必须销毁或者退货。日本是世界最大的玉米净进口国,每年需求约为1600万t,其中1200万t为饲料玉米,其余的用作食用或其他用途,这些玉米90%是从美国进口…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中国畜产品的供求形势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生产、消费、国际贸易和供求平衡4个角度对中国畜产品供求变动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畜产品产量和出栏量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生产结构变化明显,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加深;城乡居民人均畜产品需求量均不断增加,但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畜产品消费量仍存在一定差距;中国已经从畜产品的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从贸易顺差国变为贸易逆差国,国内需求的"刚性"增长和国内外畜产品价格差的存在可能是导致中国畜产品进口快速增加的原因。根据中国食物供求模型的模拟结果可知,2030年中国将净进口畜产品622.5万t。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畜产品进口对我国畜牧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基于全国31个省份2005—2020年的面板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畜产品进口对我国畜牧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畜产品进口显著抑制了我国畜牧业碳排放,经多重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旧成立;相较于西部地带及边疆牧区,畜产品进口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地带以及非边疆牧区畜牧业碳排放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同时畜产品进口的碳减排效应具有畜禽品种异质性;畜产品进口对我国畜牧业碳排放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某省域畜产品进口不仅对本地畜牧业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也会对邻接地区、经济地理条件相似地区的畜牧业碳排放产生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畜产品生产、市场和成本效益等角度对2016年畜牧业发展进行分析,并对2017年下半年畜牧业发展形势进行了展望.2016年,畜牧业总产值同比增加,肉类、猪肉和生鲜奶产量同比下降,牛肉、羊肉产量略有增长,禽肉产量大幅上升.主要畜产品供求关系有紧有松,猪肉、牛肉价格高位稳定,羊肉价格继续下降,生鲜奶价格触底,复苏迹象显现.2017年下半年,畜产品消费需求增长空间有限,猪肉价格趋于稳定并可能有一定回落,牛肉价格因国内供给与进口共同增加而趋于下降,羊肉价格可能企稳回升,生鲜奶价格继续回升空间不大.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下半年以来兔业市场出现了难得的机遇,给我国兔业养殖带来了商机。专家预言,2005年畜牧业市场的佼佼者将属于养兔业。一、国内外兔业产品形势1.肉兔。2004年7月16日,欧盟恢复进口我国肉兔产品。国内市场也加大了对肉兔产品的需求,国际、国内  相似文献   

20.
<正>畜牧业生态养殖增加了农民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基于畜牧业生态养殖具有低消耗、高效率以及低排放的特征,使受到养殖设施、科学管理均受到了限制,畜牧养殖出现诸多问题,养殖链比较脆弱。因此,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应采用生态养殖技术,规范养殖行为,加强对饲料的监管,对市场需求和行情进行合理分析,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能够有效摆脱传统污染、浪费的恶性循环,提高农民收入,保证畜产品质量,实现畜牧养殖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