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湖北省公安县是全省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的县,针对目前还没有开展葡萄种植专业气象服务的现实,本文在分析公安县农业气象要素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葡萄种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得出如下结论:公安县农业气象条件虽然满足葡萄种植,但会频发农业气象灾害,如营养生长期的低温寡照、连阴雨天气、高湿环境引起病虫害;生育生长期引起的高低温、高温日灼等灾害,最后分生育期给出了葡萄栽培专业气象服务内容和指标。为公安县开展专业气象服务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围场国家基本气象站多年来积累的气候资料以及围场农业气象观测站多年来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农业部门提供的春玉米种植技术资料,研究分析春玉米不同生育期的生长发育特点、适宜的气象条件、不利的气象条件及其影响、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等,用天气分析方法找出玉米种植各阶段气象服务的着眼点,并提出应对管理措施和生产建议,提供优质高效的农业气象服务,从而有效指导围场县农业生产,以期为农业增产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为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2017年灵川县气象局向市局申请了"灵川县温克提子生长气象条件分析与气象灾害防御"的自立科研项目,开展了灵川县气象为提子种植服务工作,本文从提子的功效、各生育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以及气象为灵川提子服务的工作内容等方面加以总结,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道真县种植玄参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道真玄参生育期和气象条件的关系,总结了道真玄参生长的适宜温度、水分指标及影响玄参高产的气象灾害,为今后开展玄参种植气象业务以及服务提供技术指标,以期提高道真玄参气象服务能力,进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介绍了玉米种植对气象条件的需求,提出了影响玉米种植的各种气象灾害以及提高玉米种植过程中各种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措施,希望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抗灾能力,使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6.
运用新丰镇区域自动站常年气象资料和新丰生姜种植面积、产值和经济损失等数据,分析气象条件对生姜产值的影响因子,拟定了低温冻害指数、高温热害指数、强降水指数3个气象指数,初步设计嘉兴新丰生姜气象指数保险方案。  相似文献   

7.
查阅近20年来绵阳市统计年鉴三台棉花种植规模发现,90年代中后期三台县棉花种植规模却开始出现不断锐减的情况,从1996年开始至2013年,种植面积已由21583hm2降至495hm2。本文采用三台县30年整编气象资料,近10年三台县气象资料及1983年至今三台县出现的气象灾害统计。结合棉花种植所需要的气象条件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三台县在光、温、水等各方面气象条件对于三台县棉花生产匹配良好。虽然极端天气的所造成的损失也同时存在,但总体来讲,气候条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即不存在气候的变化剧烈到造成当地不合适棉花的生产的情况,棉田的种植面积也与出现气象灾害没有绝对关系。因此,气象条件不是构成三台县棉花生产规模急速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宁城地区气象要素与烤烟种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宁城县烤烟种植为例,通过对影响农作物种植的根本性气象因素加以分析,说明如何利用和顺应气象条件,为农业生产服务.科学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9.
利用郸城县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郸城县的气温、降水、日照以及无霜期等气象条件对当地棉花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郸城县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条件对棉花的生长较为有利,但春旱、连阴雨和高温以及早霜是郸城棉花种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0.
对安庆市棉花生长发育过程所需要的气象条件及存在的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御对策及棉花种植建议,以期提升安庆市棉花种植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地区油菜生产气象条件分析与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鄱阳湖地区油菜生产的特点,对影响油菜生长和产量形成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并建立油菜气候区划指标.根据鄱阳湖地区1961~2005年油菜生长季气候要素分析显示,影响该区油菜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为降水和日照条件,关键生长发育期为播种出苗期和开花结荚期.采用1: 5万数字高程模型(DEM)和GIS空间分析,将影响油菜生长的关键气候要素插值生成分布式数据,并根据建立的油菜气候区划指标对鄱阳湖地区油菜种植进行区划.结果表明,除鄱阳湖滨湖区及湖区的南部为油菜种植一般区外,其余地区均为油菜种植的最适区和较适区,尤其鄱阳湖地区北部,为油菜种植的最佳区.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例,通过对气候特点、气候优势、气象灾害以及农业生产结构关系的分析,以"尊重自然、趋利避害、持续发展、提高效益"为原则,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方案:粮食作物扩大优质水稻、玉米、甘薯的种植面积,压缩小麦、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经济作物扩大烤烟、蔬菜、榨菜的种植面积,压缩大豆、花生、油菜的种植面积;水果干果扩大龙眼、甜橙、红心柚、猕猴桃、核桃、板栗的种植规模,压缩葡萄、桃子、李子的种植规模;林业药材扩大速生丰产林、经济林、黄连、杜仲、红豆杉的种植规模。农业结构调整可以因地因时制宜、科学利用气候资源和有限的土地资源,对提升农林产品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鱼静  徐文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50-12252
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阿克苏绿洲种植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978-2007年,种植业结构由粮食作物为主的一元结构逐渐向粮、经、饲、果等多种作物并重的多元结构发展;种植模式由单作向多种作物复种、间套作多样化发展;农田化肥施用、灌溉面积均大幅增加。针对其演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河北省苹果科研与生产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打造了很多苹果品牌,逐渐成 为重要支柱产业,而研究苹果品质和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苹果产量。基于 此,本文分析了河北省苹果品质与温度、降水、光照、湿度、气象灾害的关系,以期为人们种植苹 果提高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品种调整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淮北地区小麦生长发育进程与光、温、水等生态资源的协调同步发展,解决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生产的适播期干旱、土壤适耕性差等造成的播种、出苗困难等问题,在系统分析近年来影响小麦生长的气象因素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多年多点小麦品种适应性研究,探明了弱冬性小麦品种在淮北地区种植的增产潜力与推广应用前景,提出了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应进一步扩大弱冬性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以期为该区域小麦的持续丰产稳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宁夏引黄灌区苜蓿不同轮作模式效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地苜蓿多年连茬种植,导致产量持续低下、效益较低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宁夏灌区水地苜蓿不同轮作周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宁夏灌区的苜蓿轮作模式为两茬作物的轮作模式.该模式为春季老苜蓿割1茬,种植青贮玉米,第二年春季种春小麦,秋季复种新苜蓿,该模式可达到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优.这项成果的取得,为在宁夏灌区大力推广苜蓿种植业,促进农民种植苜蓿的积极性,推动宁夏苜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大苜蓿产业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气象条件对台州和衢州柑橘生长的影响差异。[方法]利用2000~2010年台州市和衢州市的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选取常山、龙游、三门、天台这4个亩产较高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引用气象产量这一概念,并运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了4个城市柑橘气象产量与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的气象要素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柑橘的气象产量具有不同的影响。[结论]柑橘的种植要结合各个城市的气象特点,这样才能提高柑橘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以阿克苏地区为对象研究了该区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一般特征。结果显示,在能流方面,阿克苏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产出水平和效率都处于较低水平;在物流方面,农田肥料投入单一,主要以化肥为主,并且化肥使用量已超出最适施肥量范围,造成土壤养分严重失衡。今后应改善投能结构,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系统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气象因素方面,分析了影响灌溉蒸发的温度、降雨、风速等因素,确定了春小麦、玉米、水稻的适宜播种、收获时期.春小麦的播种至收获适宜时间为3月11日至7月15日;玉米为4月20日至9月19日;水稻育秧至收获的时间为4月12日至10月4日.通过FAO-PM公式,对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全年净水面蒸发量的实际观测结果与作物蒸散量(ET0)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主要农作物春小麦、玉米、水稻的蒸散量(ETc)进行了计算,得出了灌水量、灌水时间等具体指标,以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麦冬前生长期气象条件对冻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不同小麦品种不同播种期种植试验,研究里下河地区小麦冬前气象条件对冬后冻害程度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农业气象试验和统计方法,选择里下河地区的当家品种扬麦158、苏麦6号、宁麦9号进行种植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样气象条件下,不同品种冻害影响程度不一样,差异较大。冬前的温、光、水等气象条件都与冬后的冻害程度相关显著,尤其是出苗到越冬期间更明显。10月20日~11月4日播种,穗粒结构相对随播种期变化波动较小,产量较高。[结论]江苏省里下河腹地的小麦常年播种期安排在10月20日~11月4日,以适当迟播为宜;加强灾害影响和救灾措施研究,在栽培管理上做到适期播种,施足基肥和苗肥,培育壮苗越冬,做好以施好腊肥为主的冬季田间管理工作,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对减轻灾害影响的程度、提高产量和品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