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参棚从基本结构上分为坡形棚、平顶棚、拱形棚、弓形棚四类;从透光透雨性上分为全阴棚、单透棚、双透棚三类。弓形棚结构最合理,多畦要因地制宜地应用。全阴棚因光能利用不合理而逐渐被淘汰。单透棚、双透棚要相互调节地应用。参棚发展方向以合理利用光能、成本低、节省土地、便于管理为原则,以弓形调温调光棚为方向。参棚种类名称混乱。应予以统一分类命名。  相似文献   

2.
一、建棚与养殖管理 1.养殖棚建造与棚地整理.建棚前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土质最好采用沙壤土,便于产卵和取卵.建棚地面种上单子叶作物,以备幼蝗食用.棚的建造面积按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饲养1万只,用15平方米即可.  相似文献   

3.
一、苗床准备每个水稻育秧棚长80米、宽6米,在5月底~6月初水稻秧苗出棚后,晒棚,旋地,平整秧棚苗床,将长80米的秧棚分成4段20米×2.7米的小苗床,便于苗床土地平整,并在中间留长80米、宽50厘米、  相似文献   

4.
以延安1号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为材料,对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上棚、中棚和底棚烟叶分别达到黄片青筋、主脉变软时转火进入定色期的烤后烟叶的等级结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烟叶烘烤变黄期各棚间变黄程度差别较大,中部烟叶中棚变黄程度达到黄片青筋、主脉变软时转火,烤后烟叶上等烟比例较上棚和底棚分别提高了15.9%和23.4%,外观质量最好,化学成分协调,感官质量评价最优;在上棚达到黄片青筋、主脉变软时转火,则微带青烟叶比例较大;在底棚达到黄片青筋、主脉变软时转火,则变黄过度,杂色烟比例较高;上部烟叶底棚变黄程度达到黄片青筋、主脉变软时转火,烤后上等烟比例较上棚和中棚分别提高了47.4%和20.7%,淀粉含量分别降低12.6%和5.7%,化学成分趋于协调,感官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江西省现有农机库棚不能满足农业机械存放需求、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户对机库棚需求迫切的现状,结合江西省农机库棚建设工作实际,论述农机库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加强宣传力度、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建设用地、出台建设标准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江西省农机库棚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6.
一、棚址选择和棚体建造(一)棚址选择。建棚地点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棚体可南北走向,也可东西走向。(二)棚体建造。双层拱棚长度要求80~120米为宜,长度过短保温性差,过长操作不方便。棚膜应选用8丝厚,宽度8米的长寿无滴膜,每15米长一块,以利高温季节通风。盖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设施蔬菜夏季闷棚对还田秸秆矿化和CO_2排放的影响。[方法]设计二因素试验,主因素为灌溉方式(传统畦灌施肥、滴灌施肥),副因素为秸秆还田(0、3 500 kg/hm~2),通过测定闷棚前、闷棚期和闷棚后CO_2日排放通量,以及6月1日、11月4日2 d内每3 h的CO_2排放通量,总结闷棚对还田秸秆矿化的影响。[结果]夏季08:00—09:00和冬季17:00—18:00测定的土壤CO_2排放通量与其间CO_2日均排放通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且二者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闷棚期,CO_2日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闷棚前和闷棚后;尤其是秸秆还田后,闷棚期CO_2排放通量急剧增加,是不添加秸秆处理的2倍。尽管闷棚期间CO_2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闷棚后生长季;然而,闷棚期来自于秸秆的CO_2累积排放量和排放率则显著高于闷棚后生长季。[结论]闷棚期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导致闷棚前加入的秸秆迅速矿化,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积累和后续蔬菜作物光合作用对CO_2的高需求。  相似文献   

8.
许正成 《北京农业》2008,(11):25-25
在对桃树进行棚率栽培的过程中,为了使棚桃早熟、优质、高产,就需要对棚桃加强管理。尤其是在升温前,一定要采用一整套的栽培管理技术,为棚桃的生产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于霞 《现代种业》2011,(3):63-64
一、建棚标准低 近几年有些产区的栽培规模不断扩大,大棚数量不断增多。但是部分农民建棚时投人不足,建棚时只求数量和速度,降低建棚标准。如有的棚墙体薄,面积小,后墙不够高,棚体质量差,棚内支撑物细弱,基础不牢固,通风口位置不合理、数量少、口小等,致使保温、保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笆晒和棚晒两种调制方法对晒黄烟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晒黄烟调制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供试烟叶分成2组,分别进行笆晒和棚晒处理,再对处理后的烟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以评价两种调制方法对晒黄烟品质的影响。[结果]两种调制方法晒制的烟叶均以红黄、正黄色为主,总体外观质量差异较小;三部位烟叶平均总糖、还原糖笆晒高于棚晒,而烟碱、总氮棚晒高于笆晒烟叶,综合化学成分以棚晒烟叶氮/碱更适合、钾含量高,较优于笆晒;中部、下部叶感官质量评吸棚晒比笆晒较好,而上部叶笆晒比棚晒较好,综合感官质量棚晒略优于笆晒烟叶;笆晒设备成本投入是棚晒的2.82倍,晒制场地面积是棚晒的3.27倍,晒制管理用工是棚晒的1.77倍,表明采用棚晒调制方法不仅设备成本投入低、晒制管理省工,且对烟叶晒制质量也能保障。[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利用晒烟资源、优化晒制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茬口安排1.冬莴苣育好苗后,于11月中旬定植并搭好中棚,中棚宽140厘米,棚间距20厘米,种植两棚后,棚与棚之间开一条排水沟。每棚内种莴苣4行,平均行距35厘米,株距25厘米,每亩密度6500~7000株,翌年2月中旬上市。  相似文献   

12.
四种材料结构的棚型试验表明,简易钢管棚年均成本最低,其次为竹木结构拱棚和塑型材料棚,钢架春秋棚最高;使用性能和抗风雪能力及美观耐用性则以钢架春秋棚最好,其次为塑型材料棚和简易钢管棚,竹木结构拱棚最差。这一结果将为当地甜瓜产业设施改造换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 我乡冬季蔬菜生产主要采用中小拱棚,实践证明,这种棚的结构存在着棚矮、跨度窄、棚北侧有三分之一面积光照不足、保温性差等缺点,蔬菜产量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乡技术人员经多年实地观察和研究,吸收和借鉴了温室、大棚、中棚等不同类型保护地结构特点,研究设计一种一面坡式加苫竹木中棚,我们称之为改良式中棚。通过1990-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设施栽培黄瓜适宜的种植密度,比较了一棚四畦和一棚五畦两种种植密度对大棚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以及黄瓜产量和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棚四畦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秋季后期大棚空气温度、降低空气湿度,从而降低了植株病害的发生;一棚四畦由于种植密度小,促进了植株茎粗和叶面积的增长,单株产量也有所提高。因此,黄瓜在八型棚(棚宽8 m)内栽培,可以采取一棚四畦的种植密度(即每棚种植900株)。  相似文献   

15.
一、栽培时间春种以4~5月为最佳,秋种以9~10月为最好。二、建灵芝棚建造合格的灵芝棚是取得灵芝高产的重要前提。根据灵芝的生物学特性,要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照适量、排水顺畅、方便管理操作的灵芝大棚,要求灵芝棚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灵芝棚大小要根据培养料多少而定,一般把灵芝棚建在房前房后有树  相似文献   

16.
1栽培场地选择及菇棚构筑1.1栽培场地选择菇场选择在避风向阳、排水良好又近水源且交通便利的地方,以土壤偏酸性、富含腐殖质、保水性和透气性好的地块为佳。1.2菇棚构筑1)选择菇棚地址:菇棚地点应坐北朝南,附近有足够的堆料场地和充足卫生的水源供应的地块,并在上游和上风向没有废气废水污染。2)菇棚规划设计:菇棚一般不宜过大,太大操作不便,通风不良和二次发酵增温难,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以来,棚民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诸如在棚民的分布与成分,棚民、土著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棚民的生产经营活动,棚民活动的影响,以及明清社会对于棚民问题之应对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学术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视角单一,缺乏创新,研究不够深入,棚民自身话语权的弱化等方面。学术理念的更新,新资料的发掘,区域比较研究等,是今后深化棚民研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非洲菊的设施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和棚的管理 ,两者相互制约 ,缺一不可。只有掌握好栽培、管理技术 ,才可能产出高品质的非洲菊。1 栽培1 1 棚的构造和搭建 选交通便利、地势好、排水方便、地下水位低、光照较好的地段建棚 ,棚架采用钢管 ,棚的大小因地而定 ,棚顶高 2m ,棚向  相似文献   

19.
姜技 《农家致富》2023,(9):22-23
<正>一、搭内棚和覆膜大棚西瓜在定植结束后,应立即在棚内用玻璃纤维杆等材料作为支架,搭建小环棚和中环棚两层内棚,一般小环棚高60厘米,中环棚高80厘米。随后在支架上覆盖棚膜,小环棚膜厚0.02~0.03毫米,中环棚膜厚0.03~0.04毫米。  相似文献   

20.
正1.底肥要以有机肥(农家粪肥、商品有机肥)为主,不但营养全面,肥效持久,还能肥地、暖地、改地和分解释放二氧化碳。2.底肥施用的有机肥要根据棚龄长短进行调整,棚龄短要多施,棚龄长要少施,不能年年都是一个量。如1年棚(新棚)进行番茄、茄子、黄瓜、角瓜、甜(辣)椒等作物生产,每亩可施用农家肥30方以上,2年棚25~30方,3年棚20~25方,加快棚室培肥进程。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