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油菜新品种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德徽油903、秦优10号、宁杂1818、德核杂8号等4个品种的产量结构较为协调,产量比较高;宁杂1818、德核杂8号、德徽油903对倒伏具有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吕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56-8857
[目的]为国审杂交油菜(Brassia campestris L.)新品种德核杂油8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德核杂油8号是安徽省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隐性核不育三系技术育成的油菜新品种。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结果]2008~2009和2009~2010年度参加国家冬油菜新品种试验。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10001。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和抗性强等优良特点。2年度国家油菜试验中,其平均芥酸含量0.2%,硫苷27.75μmol/g饼,含油量41.97%,平均产量2 579.70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8.31%。[结论]德核杂油8号适宜长江下游地区及相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快江苏省海安市油菜品种的更新力度,对9个油菜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邡油777""德徽油9号""秦优10号""德核杂油8号"在海安市的种植表现较好,"沣油737"作为早熟品种在海安市的种植表现也较好,这5个油菜品种可在海安市推广种植,其他品种有待继续进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为了验证不同油菜品种在广德县的适应性及丰产性,2014年开展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铜油2008、核杂5号、德油8号等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合兴化市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油菜品种,对8个油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宁杂1818"、"德核杂8号"、"沣油737"、"秦优10号"等品种稳产性、丰产性、抗病性都很突出,生产潜力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鉴定海门市种子管理站引进的"双低"早熟油菜新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特进行了早熟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同油杂2号"产量综合性状较好,可继续种植观察;"德核杂油8号"产量较高,但其抗病性和抗倒性有待进一步考察;其余品种建议不再种植。  相似文献   

7.
杂交油菜制种的几个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油菜制种,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制种的目标是在获得高质量杂种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制种的产量,达到杂种质量和产量的统一,以便很好地用于生产。目前我省用于油菜生产的杂交组合主要有三个,即秦油二号、郑杂油一号和华杂二号,结合制种试验和实践,现将制种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启东市地处长江入海口,是多元多熟制旱作地区,油菜是本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德核杂油8号"在我市种植多年,产量表现较好,一般667平方米产在230~240kg左右,高产农户在280kg以上,通过多年试验,总结出德核杂油8号油菜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为:在建立合理群体起点基础上,主攻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亩总角果数,提高千粒重。通过抓好适期播种,培育壮苗,争秋发冬壮,科学运筹肥料,综合防治病虫草害,药肥混喷等技术措施,协调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提高油菜群体质量,达到油菜超高产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合在庐江县泥河镇及同一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油菜新品种,于2019—2020年开展了冬油菜新品种(系)比较试验,调查生育进程、植株生长情况及抗性能力、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沣油837、德胜油6号和德核杂油8号综合表现突出,可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其中德胜油6号易感菌核病,生产中要注意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启东市地处长江入海口,是多元多熟制旱作地区,油菜是本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德核杂油8号"在我市种植多年,产量表现较好,一般667平方米产在230~240kg左右,高产农户在280kg以上,通过多年试验,总结出德核杂油8号油菜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为:在建立合理群体起点基础上,主攻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亩总角果数,提高千粒重。通过抓好适期播种,培育壮苗,争秋发冬壮,科学运筹肥料,综合防治病虫草害,药肥混喷等技术措施,协调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提高油菜群体质量,达到油菜超高产目的。  相似文献   

11.
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的纯度鉴定是油菜种子生产中重要的一环。选用173对SSR引物在中油杂8号的亲本间扩增,从中筛选到6对扩增效果好、条带清晰且差异片断在亲本间能够重复出现的引物,其中P051、P078和P203三对SSR引物在杂种F1中同时表现出父母本的特征条带。用这3对引物对32份中油杂8号的DNA进行鉴定,发现P078和P203的鉴定结果完全相同,因此采用其中的P078引物对经过田间种植鉴定的中油杂8号样品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SSR鉴定的结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的结果非常接近,说明采用P078或P203都可以对中油杂8号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油菜南北异地制种气象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历年来江西宜春地区须远赴青海省西宁进行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的问题 ,探索了在江西当地选择海拔高 ,昼夜温差大的山区 ,进行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的可能性。重点分析比较了青海西宁与江西靖安中源山区的气候条件。结果表明 :江西靖安中源山区安排在 2月下旬~ 3月上旬播种 ,可能获得两系杂交油菜繁殖制种的成功 ,但产量和纯度得不到保证。而青海西宁的春季升温缓慢、长日照、少雨湿度低等条件远远优于江西山区气候条件 ,制种纯度可靠 ,产量可达 1875kg/hm2 (江西靖安为 60 0kg/hm2 )。因此 ,在青海西宁进行两系杂交油菜制种更合算 ,而江西适于两用不育系 5 0 1 8s的繁殖。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种业是油菜产业化的基础,甘肃省是国家三大种业核心基地之一,为了给甘肃省油菜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对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现状的梳理,分析了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整合科研资源,提升科研育种创新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现代油菜种业生产基地;深化品牌建设,提升油菜种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科企合作力度,推进油菜种业育繁推销一体化;强化市场监管,建立油菜种业检疫监管体系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油菜杂交制种中的效率低、质量差问题,应用壁蜂对油菜杂交制种进行辅助授粉。通过对壁蜂生物学特性的连续观察及其在油菜制种授粉上的应用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壁蜂的活动周期与油菜花期吻合性好,适用度高,不仅适合油菜大面积制种应用,而且适用于小面积网棚应用。每平方米投放10~15头壁蜂、巢箱高度1.0~1.5 m,可有效解决油菜制种过程中的串粉、用工多、结实率低等难题,是有效提高油菜制种质量和产量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摘苔在杂交油菜制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父母本具有不同化期的三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为材料,从摘苔对杂交制种的花期相遇性、制种产量与制种纯度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摘苔深度能有效地调节花期相遇性,父母小初花期相差7d左右,以摘苔10cm为最佳;父母本同步开花的杂交组合通过摘苔处理,也能有效地提高制种纯度.  相似文献   

16.
菌核病是目前油菜上最重要的病害,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防治油菜茵核病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药剂防病效果好。病株、病指防效均在80%以上,可增产油菜籽591.7kg/hm2,且对油菜安全,无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就半冬性优质油菜的制种技术进行了陈述,提出了培育优质种子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父母本不同播差期对陆两优267制种产量的影响,2009年,在娄底市娄星区早园村进行了试验。母本播种期不变,父本采用5个不同的播种期。结果表明,母本5月27日播种,父本5月14日播种,父母本播差期13d的,花期相遇良好,制种产量最高,达到262.83kg/667m^2。父本5月11日播种,父母本播差期16d的,花期基本相遇,制种产量次之,为207.35kg/667m^2。其余3个处理,花期相遇状况较差,制种产量低。  相似文献   

19.
影响杂交大豆制种的几个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卫玲  刘博  周安定 《农学学报》2014,4(11):15-18
为了探索不同因素对大豆杂交制种产量影响,设计了播期、行距、父母本行数比例三因素裂区试验和播期、母本与油葵距离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制种产量影响显著,行距、父母本行数比例,三因素之间两两互作、三者互作均对制种产量影响不显著。播期5 月10 日、行距50 cm、父本:母本=1:2 处理时制种产量最高。母本与油葵距离对大豆制种产量影响极显著。母本距油葵90 cm 处理下产量最高。结论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较早播期、较短母本与油葵距离,可以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杂交大豆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