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城市山体公园是山地城市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山体公园社会评价指标决定了城市山体绿地资源的科学利用与有效开发可行性。通过对贵阳市、安顺市不同规模的山体公园进行游客问卷调查,分析了游客对山体公园的需求倾向、舒适度感受、满意度以及游玩山体公园的目的等数据,探讨了山体公园社会评价指标的各项比重,旨在为山体公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山地公园群是以城市所处的山体为背景,将可利用的山形地势与人们对于城市绿地功能的需求相融合,既满足人们生活休闲,又丰富城市形态与功能的一种绿地空间布局形式。基于山地城市中绿地空间发展的不足的问题,以万州城市山地公园群规划为例,探索山地公园群在城市中的运用,为山地公园群在未来城市中的规划建立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蕾  王万喜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129-130,183
概述了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的概念、发展概况与特点,阐述了带状公园绿地的类型和设计要点及规划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4.
山地公园是指拥有高低起伏的地形、丰富的植被,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公园,通常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以太平山公园为例,通过对生态山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与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着重介绍了山地公园景观规划与植物配置,提出山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不同于其他城市公园的规划,应当以山地资源保护为前提,适度建设最基本、最简单的公园设施,并追求设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减少对自然景观的干扰与分割。在景区分部建设时,合理运用中国园林造园技术,充分挖掘山林景区山体、植被等自然资源,为恢复自然的山体景观提供有效途径。同时,针对山地公园的特点提出了山地公园设计与植物配置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保护和利用好城市山体自然遗存、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多山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以凯里市主城区2018年9月遥感影像图为基本数据源,在ARCGIS10.2及FRAGSTATS4.2软件支持下,结合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凯里市现有公园绿地的体系组成、空间布局、基地背景与服务能力、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凯里市主城区现有公园绿地体系较为全面,但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不明显;公园绿地整体上呈明显的聚集分布,各社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指标不均衡;公园绿地斑块规模差异巨大,离城市居民生活最近的社区公园和游园数量最多,平均面积最小,公园绿地统计指标的主要贡献来源是遗存于城市之中的自然山体,但其基于游憩休闲的环境友性低,公园可进入性差,游人容量低;公园绿地中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很少,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能力弱。为充分保护和利用传承好得天独厚的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生态资源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形成独具特色少数民族多山城市,从更新观念、增量联网、扩容提质、传承文化和保护山体5个方面提出凯里市公园绿地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拥有一个休闲的公园,是人们可以很好地生活的前提保障。它可以给人们日益忙碌的生活增添一点舒适感,可以减缓人们日意日益碌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等等。然而一个公园,并不是说只是一块绿地、一个仅仅可以供人们乘凉的地方,而是包含绿地、乘凉功能和游玩功能的整合体。在这个整合体里面,需要有很好的游园交通游线组织,能够引领人们进入休闲区域。现就以南宁市民族大道山体公园为例,探讨一下城市山体公园的建设,以及城市山体公园的游线组织对整个城市、整个公园的益处。  相似文献   

7.
结合贵州惠水县"桔乡花海"景观规划设计方案,针对山体公园在山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努力探寻尊重城市建设和自然发展规律的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方法,以山体公园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从保护自然地形、地貌,设计依据,功能空间组织,景点设置等方面探讨城市山体公园景观营造。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正面临土地资源紧张、绿地增量指标不足的情况,已进入存量更新时代。丰富的林下闲置地是可利用的存量绿地,本文旨在探索山地公园林下闲置地更新途径的方法和思路。结合相关国内外文献对闲置土地含义、山地公园、林下闲置地概念进行研究,从山地空间类型、视觉变化、林相特点3个角度分析了山地公园利用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由此提出因地制宜、空间功能多元、林相结构丰富和持续性维护管理4种更新策略。并结合临平杜鹃园项目实践,探讨这种更新方式的现实意义,对未来山地公园林下闲置地更新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外围绿色山体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拓展空间和城市生命的能量延续空间,笔者通过阐述城市郊区绿地存在的现实意义、存在问题和认识上的不足,提出保护、利用城郊山体延脉的风景林地,构建和优化绿地群落,说明不同的有效路径对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山水的关系向来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于现代物质文明中的人们,渴望舒缓由高节奏的生活带来的紧张与压抑。于是,寄情山水就成了人们逃离喧嚣的手段。所以,山地公园就成了人们特殊的情感场所和户外开放空间。山地公园由于其富于变化和立体感的自然景观特色,以及丰富的人文景观内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但现代山地公园的建设并没有真正结合山地特点,山地景观资源非但没有得以利用和保护,反遭破坏,景观的城市化、现代化较为严重,与山地周围环境不协调。笔者希望从传统古典园林中得到启发,以求能够指导山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创造出大自然的美妙景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快速城镇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给人类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作为一种应对气候变化、构建绿色宜居生存环境的方法得到推广。建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模拟演算的绿色空间规划框架,对于客观评价绿色空间的服务功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网络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方法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浅山地区为例,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绿色空间规划框架,选取缓解热岛效应、水土保持、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娱乐6种功能指标,采用径流系数公式计算、MaxEnt模型模拟等方法进行评价,识别区域不同服务类型的关键绿色空间位置并提出适宜的绿色空间类型,最后通过构建游憩绿道以及生态廊道加强绿色空间联系,完善绿色空间布局。结果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效益空间分布呈现一定差异性,根据不同区域提供的服务差异划定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生态保育绿地7种绿色空间类型,新增6条绿道(195 km)连接平原与浅山区,在温泉镇、延寿镇、十三陵镇、峪口镇等村镇构建生态廊道,建立以目标动物保护为目的的线性绿色空间。结论绿色空间能够提供多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绿色空间规划框架对于加强落实浅山区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方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南园滨江绿地设计为例,从设计构思生态化改造植物规划等方面,对人性化理念进行了诠释和探索认为应根据生态文化资源,展现公园绿地空间的景观特色,将功能性生态性观赏性可持续性融于一体,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空间  相似文献   

13.
张光明  张延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39-14641
在对兴平市绿地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区绿地系统进行了规划设计,提出了以"绿、水、城、林、山、田"交融一体的绿化原则,"一环、两带、二网、多点"的绿地结构布局方案。并指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从城市大环境角度出发,构建区域绿地景观安全格局,方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发展的进程,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以及对艺术的品味在不断提升,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除了对规划的宏观调控以及对建筑的把控外,由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城市居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城市公园这一载体。城市公园是城市的绿肺,也是现阶段城市中最直接的小型生态系统,城市公园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城市公园主要的构成因素有植物配置、水系、公共空间等,这些公共空间的排列组合成为城市公园建设的一大亮点,是凸显整个城市公园的内在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5.
郊野公园是城市边缘区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乡土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应用对于郊野公园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研究结合榆林市榆溪河郊野公园案例,以“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融为目标,提出乡土景观资源在郊野公园中的保护、延续与再生应用策略,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满足现代城市人群游憩需求、展现地域乡土特色、促进周边区域发展、构建符合现代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适于双城市城市发展的绿地系统规划,以公园、滨水和道路3种绿地作为设计实例,对双城市绿地系统进行实地调研。公园绿地主要强调生产要素和景观要素的融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景观空间;滨水绿地主要是为双城市增加景观多样性,打造具有休闲、游憩功能的短暂停留空间;道路绿地主要是与防护、生产绿地结合,塑造生态性与景观性相融合的城市绿线。  相似文献   

17.
雨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收集利用雨水既可以缓解目前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又是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有效途径。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大量文献表明,城市公园具有雨水管理、净化和再利用等多重功能,是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中流砥柱。以城市公园内的基本要素作为切入点,对近年来城市公园雨水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阐述,从雨水利用技术结合铺装、绿地、水景和建筑4 个方面进行逐个分析。总结得出各项技术的可行条件及优缺点,并针对目前城市公园关于雨水利用技术的建设的不合理、管理的不完善和后期维护不全面等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展望未来城市公园雨水利用技术研究趋势必将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并且雨水利用技术不再单一使用,而是多种技术综合运用来达到城市公园雨水收集最大化。研究以期为今后城市公园雨水利用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山区最古老、最丰富、最被误解的昆虫资源——胡蜂科蜂类资源产业现 状和发展前景,主要有以下内容:1、养殖胡蜂产业现状与前景;2、胡蜂资源系列产品研发现状及 前景;3、胡蜂除虫产业现状与前景;4、胡蜂蜂疗产业现状与前景。目的是变害为利,从源头、从顶 层设计等方面构建胡蜂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体系,开辟山区农户就地取材、科学靠山吃 山,可持续增收的新途径,把山区丰富的胡蜂资源优势,变成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优势,促成科技 型、网络型、惠农型胡蜂资源产业龙头企业的形成,构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产业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园林绿化是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的基础。目前,有许多城市盲目移植大树、绿地中建造假树假景、园林装饰材料高档化以及人为破坏绿地较为严重,这些影响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坚持生态学原则,从转变规划观念、创建节水型园林、实施垂直绿化、等方面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使人、城市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