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陆中15在喀什地区扩繁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陆中15(原选系号16-1)是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于1991年用自育品系ND25为母本、海岛棉3287品系为父本杂交,其后代经南繁北育,连续与ND25回交4次,在人工病圃中系选出16号株系,又从16号株系中选出16-1单株培育而成的中长绒陆地棉新品种,2002年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由于该品种综合性状较优,被作为新疆与喀什地区中长绒优质棉专用、特用品种开发;2001年由新疆自治区农业厅安排在麦盖提县重点繁殖,2002年起开展提纯复壮、当年当选单株送海南岛南繁加代;到2004年该品种扩繁面积约4577hm2,预计可满足2005年喀什地区45770~68660hm2棉田用种,发挥该品种在喀什地区棉花生产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朱玉国 《种子世界》2003,(10):37-37
新陆中15(原选系号16-1)是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育成的中长绒陆地棉新品种,2002年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由于该品种在1999~2000年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区试中除早熟性略差外综合性状较优,被作为新疆中长绒优质棉专用、特用品种开发.于2001年由新疆自治区农业厅安排在南疆尉犁县、麦盖提县、阿瓦提县中早熟棉区重点繁殖,2002年起开展提纯复壮当选单株送海南岛南繁加代;在3a的试验、示范繁殖中,该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深受欢迎.为了更好地推广该品种,尽早发挥该品种在棉花生产中的应有作用,现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力  杨华  张丽娟 《中国种业》2007,(12):52-53
新疆是我国最适宜棉区和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之一。根据新疆自治区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自治区棉花种植面积128.66万hm^2,其中兵团棉花种植面积48.80万hm^2。棉花总产218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32.4%以上。连续十多年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调出量一直居全国之首。目前不仅全疆棉区良种覆盖率达100%,而且棉种还远销甘肃河西走廊等地棉区。北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种生产、加工、销售地。除棉花种子企业生产规模大、种子成熟度好这些因素外,棉花品种的选育、引进、推广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在棉种繁育推广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优质强筋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合作选育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中麦578,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强筋、综合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并先后于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别通过河南省(豫审麦20190057)、国家黄淮南片区(国审麦20200016)、国家黄淮北片区(国审麦20210059)和新疆自治区(新审麦2022年041号)审定,至今在河南省已推广80余万hm2。从选地与整地、种子处理、播期播量、肥水应用、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方面提出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为中麦578在河南省适宜种植区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的种子工作,是从1949年全省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开始的。当时在人民政府农业厅的技术室内,组成了10来个人的棉花选种工作队,分赴晋南、晋中的主要产棉县,重点发动群众选单株、选腰花,然后单轧、单藏、自留、自用。对粮、油等只是号召选种、留种,就地组织串换。 1950年春,农业厅新成立了“山西省农业推广所”,主管优良品种、农药农械、化学肥料、新式农具(主要是七寸步犁)等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原棉选队撤销。在推广所内设有种子组,专门承办良种的推广业务。除发动群众选优种,种优种,组织重点农场示范、繁殖良种外,当年春夏还从辽宁、平原、河北等省  相似文献   

6.
国家级棉花品种区试研究进展、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级棉花品种区域试验 195 6年由农业部组建 ,除 196 8年至 1972年中断外 ,至今已 40年。它在全国棉花品种更换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自 1990年以来的 10年国家审定的棉花品种共 42个 ,其中 40个是经国家棉花区试推荐审定的。据农业部 1990~1998年年推广面积 0 .6 7万 hm2以上的品种统计 ,国家级棉花品种区试推荐的品种占推广品种数 2 5 %,但种植面积却占 80 %以上 ,其中中棉所 12连续 6年年推广面积超过10 0万 hm2 ,累计推广达 10 0 0万 hm2 以上。年推广面积超过 10 0万 hm2 的品种还包括中棉所 16、中棉所 19、泗棉 3号等品种。1 …  相似文献   

7.
陆地棉繁殖群体大小对遗传完整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形态标记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澳L23/757(鸡脚叶)、中棉所19(正常叶)、红桃(红叶)的25、50、100、150株不同自然授粉繁殖群体的遗传完整性。结果表明,3个种质间的形态标记的天然异交率和SSR标记遗传纯度有显著差异,但4个群体大小间的天然异交率和SSR标记遗传纯度的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棉花繁殖群体为25株时,可作为棉花种质繁殖更新过程中的最低繁殖群体量,能较好地保持繁殖种质的遗传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棉花新品种冀丰107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与河北冀丰棉花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抗病、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该品种2004~2005年参加新疆自治区早中熟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6年1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名称为冀丰107。1亲本来源  相似文献   

9.
棉花种子优质高效繁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勤 《中国种业》2013,(3):61-61
棉花种子是棉花生产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它的繁殖推广对棉花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棉花品种的育成速度加快,品种更换周期缩短,在2000-2009年的10年间就审定842个品种.周口市棉区是河南省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为满足棉种市场对棉花优质良种的需求,特对棉花种子高效优质繁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现总结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栽培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枯萎病的主要措施。2002年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在枯萎病团中对北疆棉区棉花推广品种进行了全生育期抗枯萎病鉴定。参与鉴定的l0个棉花品种经苗期、蕾期、生长中期及收获期剖秆检查,结果表明:近2年我区自育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抗病育种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研究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特征对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布局、农民增收、促进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88—2016年的新疆棉花生产数据,使用区位商、区位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的影响程度,揭示了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经历了持续增长(1988—1999年)、缓慢减少(2000—2004年)以及波动增长(2005—2016年) 3个阶段, 2016年已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5,其专业化集聚水平自1992年起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主导地位日益增强;新疆棉花种植业的区域特征明显,南疆棉区的变化主导新疆棉花种植业的变化;新疆棉花种植业的集聚水平自1988年起呈现出波动中下降后缓慢回升的趋势,其高值集聚区由喀什地区转移至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新和县等地,高-低集聚、低-高集聚及低低集聚变化不大;推动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生产性土地面积比重、棉花比较收益、机械化水平以及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2.
很少有人知道碳水化合物聚集在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植物的非叶和非生殖部分以内。对来源于相同育种程序、大约相距50年的两个已推广的棉花栽培品种[Delrapine(DPL)14,1941年推广和Deltapine 5690,1990年推广]实施两年的田间研究,以便确定两者茎上下部、营养枝和根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淀粉的浓度和总含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建国初期河南省小麦、棉花等良种引进、繁殖与推广工作的片段回忆,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河南省种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新彩棉10号(原代号石彩3)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1999年以早熟、丰产、优质中394选系为母本,与深棕絮黄绒棉为父本杂交,经病圃强化选择,定向培育而成。2004至2005年参加新疆自治区彩色棉品种区域试验,2005年进行生产试验,2006年2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15.
谭新跃  刘国斌 《种子》1997,(3):51-53
水稻、玉米、油菜的杂文化已基本普及,棉花已有不少好的杂交组合在生产上应用,但推广速度缓慢,本文试图对杂交棉的应用和推广作一些探讨。 1 杂交棉应用及推广概况 杂文棉推广面积最大的国家首推印度,1990年种值杂交棉206.7万公顷,占印度总棉田面积的28%,而产量占总产的45%。我国的杂交棉育种起步早,但推广应用成效不显著。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在“七·五”期间就选育出了中杂019等组合。湖南省棉花所的“湘杂棉一号”已通过了省级审定,“93—4”在区试中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中棉所7号     
中棉所7号(原名乌_3)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从引进的乌干达棉中系统选育而成的。1970年以来,曾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多点试种,其农艺性状与当前推广的岱字或斯字系统品种有显著不同,普遍反映中棉所7号出苗快,好抓苗,耐旱不耐涝;纤维品质优良。目前种植面积已达万亩。  相似文献   

17.
《作物育种信息》2006,(7):15-15
新彩棉5号是由新疆中国彩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新陆早7号为母本,棕9802为父本进行杂交,并对其后代选择和南繁加代以及多次自交纯合而育成,表现早熟、优质、抗枯黄萎病、絮色棕色透红的天然彩色棉花新品种。2002-2003年参加新疆自治区天然彩色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2004年3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当前喀什地区棉花生产中产量和品质不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指导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19.
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简称棉花区试)是棉花品种审定的依据,棉花区试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品种审定、推广和农民的利益,对棉花生产、纺织工业和种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笔者在从事主持棉花区试工作中,发现许多问题,认为规范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工作势在必行.现对棉花区试的关键环节提出规范化建议,着重就实施方法谈谈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法国棉花及纺织纤维研究所(IRCT)基因库是世界上棉花种质资源较丰富的基因库之一。1978年以来,该所研究人员在亚、非、中南美及大洋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集了大量野生棉和半野生棉;并系统研究了野生棉利用问题。他们利用自己创造的三元杂种,育出了一批优良品种,在非洲推广面积较大。该所棉花种质的繁殖与保存较有成效,并对种质材料的分析、测试以及信息储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