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1998年8月以来,牲畜坏死杆菌病呈地域性大批发生。现将诊疗结果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1998年8月下旬对本市沿嫩江、讷谟尔河、老莱河流域的17个乡镇进行畜禽疫病普查,调查的5群共287头牛中,患腐蹄病的34头,发病率为11.8%;8群共643只绵羊中...  相似文献   

2.
家畜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诊上牛、羊表现为腐蹄病,猪表现为坏死性皮炎的症状1998年6月下旬,阴雨连绵,江河泛滥,泻洪区的草场被洪水淹没,牧场、牲畜圈舍泥泞不堪,给坏死杆菌生长繁殖、传播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致使牲畜坏死杆菌病呈地域性大批发生。报  相似文献   

3.
山羊腐蹄病的诊治林忠靖西县畜牧兽医站5338001996年7月,本县吞盘乡渠怀村弄芽屯发生山羊坏死杆菌病(羊腐蹄病)。该病传染快,死亡率高,给发展养羊业带来一定影响,经过诊治,控制了疫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1996年7月23日,县政府开发办...  相似文献   

4.
牛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临床上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腐蹄病。  相似文献   

5.
坏死杆菌病是各种畜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鹿坏死杆菌病临床上主要以蹄部损害和内脏发生坏死为特征,又称此病为腐蹄病. 鹿场每年秋季发生坏死杆菌病,轻者影响生长、繁育,重者衰竭死亡,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坏死杆菌病亦称腐蹄病,是偶蹄兽共患传染病。鹿感染坏死杆菌病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四肢、皮肤和深部组织,以及口腔粘膜。消化道粘膜发生坏死病变。而病程通常为慢性经过,是一种散发性的传染病。一般多在夏秋两季易发生。夏季阴雨天较多,鹿长期在泥泞的运动场内,使蹄部受  相似文献   

7.
坏死杆菌病是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共患传染病。绵羊患病后常侵害四肢关节及蹄部,因而俗称“腐蹄病”。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问腐烂,夏秋季节易发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有炎症,具有腐败、恶臭、剧烈疼痛等症状。2009年10月,  相似文献   

8.
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可侵害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多为慢性经过、常呈散发或地方流行.在山羊,坏死杆菌病临床上表现有腐蹄病、坏死性皮炎、坏死性肝炎、坏死性口炎(白喉)、坏死性乳房炎等多种病型.笔者在临床上见到的山羊坏死杆菌病主要以坏死性口炎为特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上表现为组织坏死,多见于皮肤、皮下组织和消化道粘膜,有时在内脏形成转移性坏死灶。由于各种动物及其年龄受侵害的组织和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腐蹄病、坏死性皮炎、坏死性口炎(白喉)、坏死性乳房炎等。  相似文献   

10.
腐蹄病主要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阴雨连绵季节易发生,主要表现为皮肤有炎症,具有腐败、恶臭、剧烈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羊腐蹄病牧民群众称“唐查”,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羊表现跛行,蹄部肿痛或溃烂流脓,恶臭,严重者蹄部深层组织坏死,蹄壳脱落,消瘦甚至死亡。笔者在拉加地区用食盐水治疗羊腐蹄病14例,全部治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98年8月下旬因嫩江洪水泛滥,二克浅镇良种场村二屯绵羊钩端螺旋体病,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由于连降暴雨,洪水泛滥,秦庭友等三个养羊户于1998年8月27日把在内蒙莫力达瓦旗饲养的301只绵羊从被洪水淹收稿日期:1998-11-30作者简介:刘忠义...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4,(6):140-141
<正>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可侵害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多为慢性且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在山羊临床上表现为腐蹄病、坏死性皮炎、坏死性肝炎、坏死性口炎(白喉)、坏死性乳房炎等多种病征,贵州本地黑山羊坏死杆菌感染病例少见报道。2013年11月6日,贵州某本地山羊养殖基地饲养的黑山羊发生以蹄冠部及体表皮肤化脓、坏死、流出的黄黑色坏死组织分泌物有突出臭味,并形  相似文献   

14.
山羊腐蹄病在养羊户中发生较多且普遍,危害也较为严重。引起山羊腐蹄病的病原主要是坏死杆菌,占山羊发生跛行病的50%左右。笔者自拟验方治疗该病多例,效果较好,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牛羊的腐蹄病主要是由坏死杆菌的侵入引起的,阴雨连绵季节容易发生,主要表现为皮肤有炎症,具有腐败、恶臭、剧烈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6.
<正>腐蹄病是危害山羊、绵羊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趾间皮肤外伤后感染了化脓杆菌、坏死杆菌或坏疽性放线菌而引起,大多数属于顽固性蹄病。绵羊腐蹄病主要表现为绵羊蹄部发热、肿胀、化脓,乃至跛行。临床上以不同程度的跛行为主要特征。梅雨季节或其他潮湿多雨季节易造成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7.
腐蹄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和节瘤拟杆菌协同感染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创伤性传染病。牛、羊、鹿等反刍动物常见且发病率较高,以侵害反刍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为主。该病的特征为动物蹄部组织化脓、坏死、腐败以及角质层破坏。目前,在我国牛、羊饲养场中,腐蹄病的发生率可达到50%,是牛、羊,尤其是奶牛养殖业中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性疾病之一。患腐蹄病的奶牛,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泌乳量下降,繁殖能力降低,严重者被迫淘汰,从而严重地影响到奶牛的生产性能和产奶质量,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国牛、羊,尤其是奶牛腐蹄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一般为慢性经过,多位散发,有时表现为地方流行性。坏死梭杆菌主要以白细胞毒素、内毒素、溶血素、血凝素和各种蛋白酶起致病作用。节瘤拟杆菌主要通过细菌纤毛和蛋白酶起致病作用,其他杂菌在致病中起辅助作用,所以腐蹄病的主要判定依据是检测到病料中是否有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梭杆菌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小尾寒羊腐蹄病的诊治智战术,孙秀荣(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兽医卫生站,110141)小尾寒羊腐蹄病是由坏死杆菌所引起。本病流行于洪区平罗镇等四处,病畜200余只,现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诊场1994年5~6月间从辽中县与本地区购入小尾寒羊101只,其中公...  相似文献   

19.
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畜禽和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患病羊主要表现腐蹄病和羔羊坏死性口膜炎。钩端螺旋体病即细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哺乳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传染病,鼠类最易感,羊发病率较低。以上二病共同表现为皮肤或黏膜坏死症状。  相似文献   

20.
<正>腐蹄病是危害山羊、绵羊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趾间皮肤外伤后感染了化脓杆菌、坏死杆菌或坏疽性放线菌而引起,大多数属于顽固性蹄病。绵羊腐蹄病主要表现为绵羊蹄部发热、肿胀、化脓,乃至跛行。临床上以不同程度的跛行为主要特征。梅雨季节或其他潮湿多雨季节易造成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