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费再丽 《福建茶叶》2022,(4):186-188
"大思政"视阈下,新时代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且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高职院校作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将思政教育与茶文化教育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教育目的,分析茶,文化,育人与思政育人相结合,对学生展开的育人作用,并研究"大思政"视阈下,高校对学生进行茶文化...  相似文献   

2.
从大思政的角度出发,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升,高校是培养各类社会所需优秀人才的摇篮,应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革新自身的人才培育模式和方法从而培养出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优质人才。本文解析了思政教育和茶文化的内涵,论述了将茶文化引入到思政教育之中的必要性和价值。在此基础上详细全面的概述了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之中引入茶文化育人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大思政”的视角中,新时代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逐渐增加,高校是至关重要的人才培育场地,需要对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升级。本篇文章把茶文化育人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分析了茶文化育人的含义,研究了在“大思政”的视角中,高校进行茶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其对于国家、社会、个人都具有特殊的价值,并且就茶文化教学课程、校园层次和社会服务三个层次,探讨了进行茶文化育人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4.
提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必然离不开茶文化.茶文化对塑造正确价值观念和人格有着积极作用,这与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方向一致.在茶文化背景下,探索辅导员与思政教师联合育人新模式,在茶文化的融入下提升高校思政育人效果,让学生可以在茶文化熏陶下获得更好成长.然而,高校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效果不理想,辅导员与思政教师联合育人模式还需...  相似文献   

5.
茶文化不仅仅是顺天道,尚简朴,更值得我们研究的是以人为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德育精神。茶文化诠释了文化育人的本质。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德育观,分析茶文化的育人思想。以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为导向,从弥补高校思政教育文化缺失、健全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丰富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出发,论述了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育人的可行性。最后,总结了茶文化思想与高校思政文化育人相契合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茶文化之所以能够发挥出如此重要的作用,与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育人价值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茶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目标上高度一致,而且与高校所推行的人才培养计划也有诸多相通之处。因此,将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有着非常强的可行性。本文将基于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途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将茶文化应用在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中不仅可以深化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提升资助育人质量;还有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茶文化,让茶文化香飘于世界各个角落。为充分发挥茶文化在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促进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质量提升,本文拟从引言入手,对茶文化在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茶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现状,探究了茶文化在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茶文化不仅包含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将茶文化与"三全"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模式的进行有机结合,已成为推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对茶文化视角下"三全"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模式构建价值进行阐述,提出了茶文化视角下"三全"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从思政课程体系的构建和第二课堂建设两方面着手分析了"三全"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模式的实效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茶文化视域下为促进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本文从引言入手,对茶文化视阈下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的探究了茶文化视阈下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思政教育将传统茶叶文化的多元理论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推动高校教育政策的施行。以茶道太极思维、饮茶文化思维、茶德教育思维为主,导入在高校资助育人政策中,协调了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政策缺乏人文素养和心理建设的短板。针对贫困生教育资源不均、阶段性扶持出现断层的特点,以茶文化思政教育下的终身教育理念为基础,开启校企合作帮扶模式,推进高校资助育人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将茶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教学工作中,有助于推动高校教学制度改革和教学管理制度优化,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且对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和三观的科学建立有着积极作用。从茶文化思想内涵入手,简析茶文化内涵对高校教学的价值,结合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学引入茶文化的意义,提出课程思政背景下关于茶文化与高校教学有效融合策略,以期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对我国优秀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茶文化和红色文化都是育人的重要资源。以文化为基础落实育人教育,能够有效提升育人工作开展的效率,增强育人质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茶文化和红色文化运用其中,是思政教育实践文化育人的主要方式,在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果方面呈现良好的价值。因此,本文主要阐述茶文化和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意义,并提出具体运用策略,为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双育人模式是大思政的必然要求,也是资源整合的优化选择。文章以茶文化为视角,强调体验性、过程性、传承性,在时代背景下,将文化基因移植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中,强调文化基因的一致性、历史积淀的相关性、原则方向的正确性,明确两支队伍构建育人模式的前提基础,在此基础上,探索茶文化视域下高职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双育人模式创新路径,利用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育人联动,协调好宏观与微观的统筹管理,推动好主渠道和主阵地的育人实效,开创思政教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而且其引导性和服务性也较强,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其契合作用更强,需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形式。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与文化育人的契合作用基础上,重点分析茶文化与思政教育契合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旨在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取得更好成效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看似简单的茶文化,实际上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历史沉淀的结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是具有个人德育号召力的优秀文化。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开展一直以来都比较传统化,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在育人效果上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不断开拓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思政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本文将针对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路径进行研究,希望对提高思政育人工作质量与效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施乐 《福建茶叶》2023,(2):117-119
茶文化与红色文化同为我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都彰显各自独有的育人功效,可作为宝贵的思政教育资源,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革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以文化教育为导向,促进茶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入到其中,发挥思政文化教育与育人特性,使高校学生在了解与认知文化的基础上,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彰显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的优质性。对此,依据茶文化、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的内涵及三者之间的关联,分析茶文化背景下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的特性、价值,并提出茶文化背景下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茶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浓郁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较好的育人功能。基于多元文化发展视域下,西方错误思想正在侵蚀着大学生群体,而高校则要合理运用思政教育来进行应对。本文基于对茶文化的价值内核进行解读,明确茶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程融合的意义,而后总结出茶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政课程实践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在我国经历悠久历史发展,累积丰厚的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价值和功效。所以,应积极在高校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过程中,将茶文化内涵加以融入,进一步巩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分析高校思政课课堂与茶文化内涵的融合可行性与意义,并提出具体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19.
时海翔 《福建茶叶》2022,(5):260-262
在"大思政"背景下,思政教育成为了高校开展日常育人工作的核心和要点,通过思政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素养、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还可以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对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茶是我国传统的饮品,在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特殊的茶文化,茶文化具有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等特点,茶文化中不仅包含了茶叶...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探索出高效长久的育人机制,长久以来都是思政教育的研究重点。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其自身的形成融合了传统文化、古代哲学、艺术思考等,可从中挖掘出大量适合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本文将从刨析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态育人思路相融合,探讨在面对当前思政教育存在的挑战时,如何探索出思政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