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会动态     
《茶世界》2018,(5)
正应邀参加国家评茶员职业技能标准修订研讨会4月13日,国家评茶员职业技能标准修订研讨会在京召开,姚静波副会长受王庆会长委托出席会议。2018首届中国茶旅大会暨五峰春茶旅游节开幕4月14日上午,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的"2018首届中国茶旅大会暨五峰春茶旅游节"在五峰盛大开幕,王庆会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2.
五峰迎春茶     
五峰迎春茶产于江苏省镇江市五峰茶场,以黄山槠叶齐、乌牛早茶树鲜叶为主要原料,经特殊工艺加工制成.茶场位于镇江市西郊,西接宁镇山脉五洲山北麓,南连茅山山脉,东与镇江南山国家森林公园接壤,北过润扬大桥与苏北大平原相通,是苏南茶区连接苏北茶区最近的"桥头堡",历史上就是江苏北缘重点产茶地.  相似文献   

3.
1五峰茶叶生产现状及优势 1.1五峰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上乘,据考证五峰早在2300多年前就有自然生长的茶树.公元1600年左右五峰"宜红"茶就成为出口商品,打入国际市场.1974年全国茶叶会议上五峰被确认为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大县之一.1993年五峰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产茶大县.  相似文献   

4.
《茶世界》2019,(12)
正2014年,俏销的五峰茶首次出现积压,茶叶加工厂开始减量生产,茶农收入缓慢下降,部分采茶工放弃采茶外出打工,一直"红红火火"的五峰茶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面对这种挑战,五峰茶产业开始转变产业运作模式,再次让"五峰茶"享誉全国。  相似文献   

5.
《茶世界》2020,(4)
正2020年,五峰春茶于3月5日开园,开园时间较2019年提前10天。湖北西南茶叶市场于3月15日开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五峰春茶销售受到了一定的阻碍。通过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支持,共同帮助五峰春茶销售,目前滞销情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相似文献   

6.
《茶世界》2018,(9)
正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武陵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的东大门,全县2372平方公里,20.83万人,平均海拔1200公尺。云上五峰,茶香天下。地处北纬30度的五峰,地理条件得天独厚,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越,"雨洗青山净"的宜茶条件,"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独特地形,孕育了以"采花毛尖"、"五峰绿茶"、"五峰宜红茶"为代  相似文献   

7.
近日,湖北五峰银毫茶叶公司在北京与英国伦敦市长办公室暨伦敦发展署北京代表处联合举办“五峰银毫进军奥运新闻发布会”,宣布五峰银毫茶将作为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礼品茶。会上,英国伦敦发展署为五峰银毫茶正式授牌。五峰县副县长孔福生代表县政府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向与会中外嘉宾介绍了该县整合茶叶资源、发展无公害有机茶、打造茶叶品牌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茶文化与禅宗,两者都是中华文化中成就最为突出、最具吸引力的方面。由于茶文化于北宋时期兴盛,佛门亦以茶饮传道,饮茶为佛门僧徒生活的一部分,"茶禅一味"由此产生。"茶禅一味",又称"禅茶一味",主要说明以茶悟禅,因禅悟心,茶心与禅心相印,而达于一种寂静的悟道之境。本文首先简要理清中国茶文化与禅宗文化的发展脉络,随后讨论"茶"与"禅"的融合,并在"茶禅一味"的语境下解读"茶""禅""一""味"之意义,最后指出"茶禅一味"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正前言2015年8月,在湖北省图书馆有幸看到了民国十年版《湖北通志》,在二十二卷《物产》章节"茶类"中介绍了在湖北有名称、起源清楚、产地明确的27只茶和只有茶名没有产地和其他信息的近40只茶,其中没有找到"宜红茶",只提到蒲圻、崇阳、长阳、五峰等地有红茶。2016年9月,五峰县研究古茶道的同仁们告诉笔者,他们查阅了保存在宜昌档案馆的"宜昌海关"自1877年设关到1940年6月活动停滞期间  相似文献   

10.
《茶世界》2020,(6)
正2019年11月27日,联合国大会第14届会议审议通过设立国际茶日的中国方案,并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2020年5月21日是首个国际茶日。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为响应全民饮茶月号召,弘扬和宣传中华传统茶文化,倡导"茶为国饮",普及茶知识、弘扬茶文化,营造"知茶、爱茶、饮茶"氛围,武义县于5月16日-23日,举办了"2020年国际茶日暨武阳春雨品  相似文献   

11.
《茶世界》2020,(6)
正2020年5月21日是首个"国际茶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茶日"系列活动致信表示热烈祝贺并指出,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叶》2014,(2):42
正经世界茶联合会授权,"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由Cajomir(捷克)承办,颁奖大会于2014年在捷克布拉格举行。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世界茶联合会二、奖项设立本次评比决出世界佳茗大奖、金奖、银奖。得奖的参评茶,均可获得由"世界茶联合会"、"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组织委员会"联合颁发的证书,并编入《2014国际名茶评比年鉴》,评比获奖情况将在相应的杂志、媒体、网站等公布。三、评审组织及办法由世界茶联合会聘请全球茶业界权威性评茶人士组成本届"国际名茶评审团",由评审团对参评茶样按既定审评方法进行分组密码审评。并邀请茶企业代表和业界专家一起参与监评.组成"监评团",  相似文献   

13.
正红茶发源于武夷山区(即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和江西省铅山县),然后传到江西省修水县,再又传到浮梁县和安徽省东至县,最后传到祁门。就红茶而言,是先有"正山小种""河红",次有"宁红",再有"浮红",后有"祁红"。修水宁红茶有着深厚的茶历史基础。毛文锡在后唐二年写的《茶谱》中载"洪州双井白芽制造极精""武宁严阳茶与双井茶相亚,为草茶第一"。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载"其品(双井茶)远在日注(浙江绍兴)上,遂为草茶第一"。修水古时称义宁州,所产红茶称宁州红茶,简称"宁  相似文献   

14.
《茶世界》2017,(5)
<正>湖北5月8日,来自18个国家的60名国际茶叶商齐聚宜昌,在参观五峰青岗岭万亩茶叶基地,品味了宜昌采花毛尖、长盛川青砖茶后,纷纷为宜昌茶点赞。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伊恩·吉布斯表示,要将宜昌茶推广到世界各地。湖南5月14日上午,"金毛猴杯2017"首届中国·湖南红茶美食节在长沙举行。为了让市民更加了解红茶文化,现场进行了以"母亲节"为主题的茶艺表演,并展示了手工制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品茗空间千百年来接受着儒释道思想的传承和洗礼,茶之为饮,最宜于精行俭德之人,古人提倡"茶利礼仁",主张"禅茶一味",认同"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历代茶人名家都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顺应于生命与环境的发展规律,寄情于人和自然的情景交融,因此中国品茗空间并没有固定的建筑和标准,在场所的选择和环境的布置上也更为丰富多彩。本文通过古代文学和绘画作品的记  相似文献   

16.
《茶世界》2015,(1)
<正>江西浮梁,茶瓷同辉,不仅孕育了千年窑火不熄的世界瓷都景德镇,而且茶文化底蕴深厚。浮梁产茶,始于汉晋,风盛于唐,千百年来浮梁人民"摘叶为茗,伐木为纸,坯土为器"。唐·王敷《茶酒论》载"浮梁歙州,万国来求",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记述"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元和郡县图志》载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  相似文献   

17.
甲金文中未见"茶"字,《九经》中"茶"字亦非今日之"茶",《说文解字》只收录"荼",未见"茶"。"茶"字,出自唐玄宗时的《开元文字音义》,而"荼",则出自汉初的《尔雅》。"茶"字产生之前,曾以"荼"指"茶",甚至中唐之前主要以"荼"指称"茶",但"荼"并不专指"茶"。为了弥补名与实之间的不对等,在"槚,苦荼"的基础上新造一"(木茶)"字。"茶"字先是作为俗文出现民间,直到《茶经》一书问世才逐渐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18.
《茶世界》2015,(2)
<正>江西浮梁,茶瓷同辉,不仅孕育了千年窑火不熄的世界瓷都景德镇,而且茶文化底蕴深厚。浮梁产茶,始于汉晋,风盛于唐,千百年来浮梁人民"摘叶为茗,伐木为纸,坯土为器"。唐·王敷《茶酒论》载"浮梁歙州,万国来求",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记述"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元和郡县图志》载: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占全国茶叶税八分之三。浮梁当时已成为繁盛的茶叶贸易之都。1915年浮梁茶与祁红茶同获"巴拿马万  相似文献   

19.
《茶世界》2015,(6)
<正>江西浮梁,茶瓷同辉,不仅孕育了千年窑火不熄的世界瓷都景德镇,而且茶文化底蕴深厚。浮梁产茶,始于汉晋,风盛于唐,千百年来浮梁人民"摘叶为茗,伐木为纸,坯土为器"。唐·王敷《茶酒论》载"浮梁歙州,万国来求",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记述"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元和郡县图志》载: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占全国茶叶税八分之三。浮梁当时已成为繁盛的茶叶贸易之都。1915年浮梁茶与祁红茶同获"巴拿马万  相似文献   

20.
茶健康是阶段性过程中,茶文化与茶科学在精神与物质方面对人身心健康的综合作用。本文浅析了茶文化与科学对人体健康的关系,结合目前人们对茶健康的认识与研究,解读"茶为万病之药",并选择性地针对茶的二十四功效进行论证分析,从而提出茶文化"调心"、茶科学"理气"的茶健康观点。希望给饮茶爱好者提供相关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