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文通用名称: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英文通用名称: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ranulovirus,简称CnmeGV。物理性状: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属微生物类杀虫剂。其颗粒体呈卵形或肾形,大小为长350~450nm,宽200~330nm。颗粒体病毒粒子杆状,微弯而两端钝圆,其大小为长280~  相似文献   

2.
1978年春,在新疆博湖从惊纹地老虎Agrotis exclamationis(Linné)(鳞翅目:夜蛾科)幼虫中发现一株病毒“Ae—02”,病毒颗粒体为卵形或卵圆形,大小为374~780×312~450nm,平均为578×412nm;病毒粒子杆状,两端钝圆,不弯曲或稍弯曲,大小为350~450×40~65nm,平均为395×50nm。该病毒对惊纹地老虎和黄地老虎A.segetum(Schiff.)幼虫致病力强。在日平均温度为24.2℃时,对1日龄惊纹地老虎幼虫感病19天后死亡率达96~100%;25天后10日龄幼虫死亡率达84~92%;对15日龄幼虫死亡率为73.96~80.96%。惊纹地老虎病毒“Ae—02”毒株,属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B”亚组,定名为惊纹地老虎颗粒体病毒Agrotis excula-mationis granulosis virus,俗名鸣夜蛾颗粒体病毒,拉丁学名为Baculovirusexclamationis“B”,简称AeGV。  相似文献   

3.
1984年5月中旬至8月上旬,在中山大学校园内的细叶女贞树上,发现罹病而死的灰白天蛾(Psilogramma increta)幼虫,自然死亡率达30—60%。经光学和电子显微镜鉴定,其病原体是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B亚组的颗粒体病毒,简称PiGV。这种病毒的颗粒体呈卵形,大小为289—368×184—289毫微米,平均约336×221毫微米  相似文献   

4.
茶刺蛾颗粒体病毒生物学特性和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从四川省珙县某茶场自然罹病死亡的茶刺蛾幼虫中分离到一种颗粒体病毒,该病毒为杆状,大小为281nm×73.5nm,对茶刺蛾幼虫具较强的感染力,对3龄茶刺蛾幼虫的LD_(50)为2.63×10~4GB。该病毒专一性强,用10~6GB/ml的茶刺蛾颗粒体病毒防治4龄茶刺蛾幼虫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从褐带长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 Nietner)幼虫虫尸中分离到一种颗粒体病毒。其颗粒体为椭圆形或卵形,大小约156~194×250~325毫微米。颗粒体在0.01M Na_2CO_3+0.05M NaCl 溶液中,能游离释放出杆状病毒粒子。其大小约62.5×275毫微米。实验室和田间试验结果证明,该病毒对褐带长卷叶蛾有很高的致病力;但对拟小黄卷叶蛾、拟后黄卷叶蛾及家蚕均不致病。  相似文献   

6.
1984年7月初,在旱金莲(Tropaeolum majus L.)上发现一种菜粉蝶(Pieris rapaeL.)幼虫大量自然罹病死亡,经分离鉴定,是被杆状病毒属的颗粒体病毒侵染所致。此颗粒体病毒暂称PrGV-Y株。菜青虫感染3天后显出病症:食欲减退,行动迟钝,体节肿胀变色稍有光泽,临死前拒食,吐泻,皮肤易破,溢出黄褐色浓汁,少数能化蛹,但不能羽化。 PrGV-Y株包含体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为290~580×180~300mμ,包埋一  相似文献   

7.
一种枣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在饲养枣尺蠖过程中,发现罹病虫尸,从中分离到一种核多角体病毒。经鉴定,属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的A亚组。扫描电镜观察,多角体大都呈正立方球体,平均直径为1.4~2.2微米。病毒粒子杆状,大小为57×257微米左右,单粒包埋。该病毒主要侵染脂肪体、皮细胞、气管壁、神经细胞及马氏管等的细胞核。对枣尺蠖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8.
玉米矮花叶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粒体线状,大小750nm×12~15nm,在电镜下观察病组织切片有风轮状内含体。体外保毒期为24h,致死温度55~60℃,稀释限点1000~2000倍。病株组织里的病毒在超低温冰箱保存5年后,仍具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带病组织汁液和带病组织超薄切片负染电镜技术对侵染观赏百合的病毒粒子和内含体进行观察,证明在表现不同症状的5个品种中存在球状、短线状、长线状、短杆状4种病毒粒子和晶体状、风轮状、束状、卷筒状、正六边形5种内含体,通过ELISA检测及病毒粒子形态、大小及内含体形态分析,确定球状病毒粒子(直径29.5 nm)为黄瓜花叶病毒,短线状病毒粒子(593.29~639.97 nm×12.15~14.12 nm)为百合无症病毒,长线状病毒粒子(757.58~846.25 nm×12.12~12.75 nm)为马铃薯Y病毒,短杆状病毒粒子(500~807.69 nm×153.85~192.31 nm)为烟草脆裂病毒。  相似文献   

10.
陈炜  田波 《植物病理学报》1985,15(3):185-188
 对含有牛蒡矮化类病毒(BSV) RNA-1和RNA-2的病叶组织和健叶组织进行了固定、包埋、切片及电镜观察。在含BSV RNA-1及BSV RNA-2的病叶切片中均未观察到病毒颗粒。在有病细胞的旁壁体与健康的不同,病细胞中观察到畸变的旁壁体,有的似风轮状。而健康细胞中未观察到。健叶和病叶细胞的叶绿体和细胞核等细胞器未观察到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水稻白叶枯病菌两类噬菌体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感染白叶枯病的稻叶、种子和田水中先后分离到24株噬菌体,测定了它们在琼胶平板上形成噬菌斑的大小、血清学反应、热钝化温度、铁盐的钝化作用、寄主范围、一级生长曲线以及在电镜下观察它们的形态。根据测定结果,可将它们区分为两个类群。第一群称为XOP 1型,以OP-3为代表,其噬菌斑直径为3~5毫米,热钝化温度为58℃/10分钟,易为三价铁盐所钝化;寄主范围较窄;潜育期为40分钟,上升期30分钟,平均裂解量为35个。第二群称为XOP 2型,以OP-12为代表,噬菌斑小,热钝化温度68℃/10分钟,对三价铁盐不敏感,潜育期80分钟,上升期50分钟,平均裂解量为8个。它们都是蝌蚪形,但OP-3的尾部细长而不能收缩,OP-12的尾部短粗而能收缩。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The effects were determined of paraquat dichloride and Lissapol NX, consutuents of the commercial formulation Gramoxone W, on the rate of oxygen uptake by cultures of Fusarium cutmanmt and Trkkoderma viride. When applied separately, paraquat dichode was less inhibitory than the wetting agent; when applied together, the inhibitory effect wa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those obtained separately. Synergism was also observed between paraquat dichloride of commercial purity and a solution containing the additives used m Gramoxone W but without the paraquat dichloride. This effect is thought to be due to increased permeation of paraquat dichioride into fungal mycelia in the presence of a wetting agent. Older cultures were less affected than younger ones by the coniponents of Gramoxone W.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dditives used in formulating herbicides may be critical in determining fungitoxicity.
Effets des constituants du Gramoxone W sur les taux de respiration de champignons du sol  相似文献   

13.
 君子兰软腐病是君子兰花卉最重要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茎、叶。发病后轻者影响生长,失去观赏价值,重者全株毁灭。  相似文献   

14.
PCR应用技术进展简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虽然PCR技术自1985年诞生以来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遗传工程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棉花枯萎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目前在我国传播迅速,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对1985、1986两年自北美进口之西洋参种子带菌检验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7.
芦笋茎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分布广、为害重的毁灭性病害。研究证实,临沂市芦笋茎枯病病原为Phoma asparagi Sacc.。该菌分生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适温为23—26℃,致死温度分别为50℃10分钟和60℃10分钟,发芽和生长最适pH为7。分生孢子生长在分生孢子器内,单个分生孢子常温下可活10天,菌块内可活25天,孢子器内则长达240天。分生孢子在蒸馏水中不发芽,加糖液发芽率略有提高,在文竹和芦笋茎煮液中发芽率最高;条件适宜时2小时产生芽突,5小时发芽率达98.21%。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区高粱丝黑穗病菌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做好抗二化螟水稻的鉴定工作,作者于近年探索了二化螟饲养及大量保存技术。结果表明:在大田自然感虫条件下抗性表现在3级以上的品种,需进行室内、室外多次重复的人工接虫鉴定才能肯定抗性。这就需要积累大量的虫源。作者采取的办法是天然饲料饲养幼虫加上低温保卵、幼虫和蛹。研究表明:前、后期卵均比中期卵耐低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浙江嘉兴市及余杭市晚稻谷粒上发现一种新细菌性病害,该病在扬花期始现,最初在内颖或外颖上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变成黑褐色,褐斑主要出现在内颖上,有时内外颖同时褐变,受害枝梗上常出现较多的秕谷。本研究旨在明确该病的病原及与日本已报道的水稻谷粒内颖褐变病原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花卉线虫病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虫对花卉的危害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花卉的广泛交流和品种的不断丰富,线虫病害问题亦日益突出,造成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降低。为此从1987-1989年,我们对北京市花卉线虫病害进行了较全面的系统调查,确定出线虫病害的寄主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