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15个蚕桑生产省(市、区)的107个蚕桑基地县的蚕桑生产状况、成本收益和生产资料费用的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认为,我国蚕桑生产县域集中度较高,蚕茧供求市场化程度提高;蚕桑生产规模小而粗放,生产效率较低;蚕桑生产成本上升快,比较效益不显著。为此,应该实行蚕桑区域专业化战略,巩固和深化主要蚕桑基地县的发展;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蚕桑生产效率;努力降低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提高蚕桑生产效益;拓展蚕桑多种经营,增加蚕桑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 千阳县为了尽快贯彻落实省农牧厅关于把千阳县建成蚕桑基地县的规划,确立了“蚕桑生产要发展,培养人才是关键”的战略思想。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专业人才少的实际状况,把培养科学技术的“地方部队”作为发展蚕桑生产,振兴千阳经济的首要任务。县蚕桑技术部门与农业局、文教局等单位协商,联合作出决定,在县职业中学设立蚕桑专业,加强和充实本县的蚕桑科技队伍,从根本上扭转专业人才少,科技条件差,生产水平低的落后局面。他们的办学宗旨是:立足本县、服务地方、为千阳县培养初中级蚕桑专业技术人才,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尽快走上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淮阴市蚕桑生产发展较快,全市桑园面积已达30余万亩。蚕桑生产已成为全市农村主要的骨干副业之一。为了开创蚕桑生产的新局面,改变一些社队目前在蚕桑生产上存在的“桑园产叶量低、养蚕张产茧低,蚕茧出丝率低和经济效益差”的三低一差现象,去冬今春以来,市、县、社三级蚕桑技术干部,深入基层和养蚕户签订技术承包合同。全市370多名市、县、社蚕桑技术干部,已有315人和360多个养蚕户签订了技  相似文献   

4.
綦江县蚕桑生产已近170年的历史,曾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自生自灭的发展,解放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蚕桑生产开始走上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的轨道。1980年县设立了蚕桑技术指导站,逐步增配了大中专毕业生和区乡蚕桑技术员,初步形成了县、区、乡三级技术指导网。40年来綦江蚕桑生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蚕桑生产持续发展的需要,不断增长蚕桑技术干部的科技理论知识,使理论联系实际,在技术革新上有所创造和改进,经中国蚕学会广东分会理事会研究,于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二十三日在广州举办蚕桑技术干部学习班,历时九天,来自全省各蚕桑地、县生产部门的蚕桑技术干部共144人参加了这次学习班;华南农学院蚕桑系在校学生29人也参加了学习班。  相似文献   

6.
<正> 邻水县太和乡蚕桑辅导员袁成新,从事蚕桑工作十四年,勤勤恳恳,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为该乡的蚕桑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过去,这个乡在蚕桑生产上是一个后进乡,蚕桑生产没人抓,技术推不开,养蚕产茧一年不如一年,蚕病暴发。蚕农对发展蚕业生产失去信心,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县、  相似文献   

7.
<正> 宝鸡县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中,狠抓多种经营生产,推广实用技术,蚕桑项目发展快,效益明显。1992年全县桑园面积达6457亩,养蚕2500张,蚕茧产量达6万多公斤,产值58万多元,均比1991年翻了一番。宝鸡县蚕桑生产曾两起两落,县丝绸厂80%的原料靠高价外调。为了农民致富,解决原料问题,近年来,宝鸡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蚕桑列入议事日程,坚持常抓不懈。县政协大力支持,帮助解决生产中的问题。1992年县上颁布了发展蚕桑生产的优惠政策;对蚕桑生产任务实行双向承包,县上与各基地乡镇、县业务部门与技术干部及乡镇专干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蚕桑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姣萍 《中国蚕业》2007,28(2):58-60
淳安县于1996年对茧丝绸经营体制进行改革,将县茧丝绸联合公司、县供销社特产公司、县农业局蚕桑技术推广站合并,组建了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行使蚕桑生产技术服务、蚕茧收烘经营、茧丝绸行业管理等职能,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格局。这一体制运行10年来,淳安蚕桑从点  相似文献   

9.
陆路 《四川蚕业》2012,40(1):39-39
<正>2012年3月12日乐至县召开了蚕桑工作会。乡镇长、分管蚕桑的乡镇长、四川红旗丝绸公司、蚕桑业务技术干部以及相关县直部门局长参加了会议,县四大班子领导到会并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彭洪强调,2012年及今后一段时期蚕桑工作要着力四项工作重点:1抓好蚕桑生产区域化布局  相似文献   

10.
万安县于十一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在县的蚕桑基地武术公社举办了全县蚕桑技术训练班,由浙江省聘请的蚕桑师付和农业局主管蚕桑生产的技术员讲授了育苗、栽桑、养蚕技术课,  相似文献   

11.
<正> 在陕北老区蚕桑会议精神鼓舞下,在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蚕桑生产的决定》的精神推动下,地区园蚕站、县农业局、县园蚕站领导上下配合,组建了由砖窑山大队蹲点人员牵头的地县驻横沟、寇家原两公社蚕桑重点队连片蹲点工作组。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毛家沟蹲点组在饲育、管理等技术上给了有力的支持,加上今年春雨充沛,各蹲点人员和广大蚕农配合紧密,所以六大队春蚕生产首战告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1985年江西省蚕桑生产会议于11月20--23日在高安县招待所召开。出席会议代表有来自各地(市)和重点蚕桑县、国营蚕桑(种)场领导和负责蚕桑生产技术干部以及养蚕重点户、专业户代表  相似文献   

13.
<正> 海安县南屏乡为加强蚕桑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调动乡、村蚕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发展全乡蚕桑生产,于今年8月份成立了蚕桑技术指导站,省、市、县业务部门,海安县科委、科协、县妇联、县供销社、有关蚕种场及本县部分乡、镇等单位派员参加了建站落成典礼,县政府负责人及部分代表致词祝贺。该站设施较完备,设有档案室、培训室、资料室、展览窒、实验室、办公室及技术人员的宿舍等,计506平方米,附属室55平方米,还设有蚕具蚕药服务部。  相似文献   

14.
<正> 宝鸡县是我省蚕桑基地县之一,十年动乱前,桑园面积曾达到4900多亩,但1973年又下降到1737亩,亩产茧只有21斤,全县仅产茧3.6万多斤,只够县缫丝厂生产十多天的原科,由于原料严重不足,每年都要向外省调入蚕茧,加大了生产成本。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1973年,县委决定大抓蚕桑生产,并成立了县蚕桑技术指导站,加强对蚕桑生产的具体领导,在资金扶持上,改变了过去向社队无偿投资的做法,从1976年开始,实行钱物结合,有偿借款周转的办法,有力地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已在11个蚕桑基地公社、128个大队,恢复发展桑园6463亩,其中近两年内新  相似文献   

15.
<正> 七月九日至十二日,省农林厅在常州市武进县召开了全省蚕桑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春茧生产和蚕桑工作的改革经验,研究落实秋茧生产任务和增产措施,狠抓秋蚕饲养,努力提高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力争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蚕茧生产任务。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市、县蚕桑业务负责人,各市和年产茧量万担以上的县(包括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我县蚕桑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紧紧依托和发挥县、乡二级蚕技站统一服务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加强了村级蚕桑辅导员队伍建设。目前我们在全县522个蚕桑村中已设有农民蚕桑辅导员308名,其中专职蚕桑辅导员197名。随着这支队伍的不断充实和壮大,我县蚕桑技术三级推广网络已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蚕技队伍的人数结构已发展为1:5:20,逐步趋向合理。为广大蚕农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了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一、村蚕桑辅导员队伍建设由兼职到专职 1981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蚕桑生产技术服务工作面临了新的问题,其一  相似文献   

17.
广丰县一九八五年第一期蚕桑技术培训班于3月16日——27日在县农林水技术培训学校开办。县农牧渔业局付局长戴连标同志在开学典礼上作了蚕桑生产形势、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浙江有4700余年的栽桑养蚕历史。近年来,系统记述浙江蚕桑生产历史的志书有,《浙江省蚕桑志》、《浙江通志·蚕桑丝绸专志》,但二专著,或因时限,或因篇幅要求,对1978~2014年浙江蚕业的发展不能充分记述,特整理近40年来浙江蚕业发展的有关资料,以供查阅参考。全文分蚕桑生产、蚕桑生产技术、蚕种生产技术、蚕业管理等部分。本部分为第一部分之蚕业生产概况与蚕区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蚕业迅速得到恢复与发展,1992年,蚕茧产量创历史纪录达14.07万t;此后,随茧丝市场行情的变化出现了波动;从2008年开始产茧量连年下降。浙江蚕区的划分,不同时期各有不同;最高峰时,蚕区分布于全省11个市(地)68个县,到2014年10个市45个县(市、区)有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9.
<正> 1981年12月1日至15日,由山西省农业厅经特处主持在太原举办了全省蚕桑生产训练班,普及栽桑养蚕技术。训练班的学员包括全省蚕区地、县农业局(蚕业局)分管蚕桑生产的局长、蚕桑站站长与技术骨干,共270余人。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应邀派员到会讲了课。  相似文献   

20.
<正> 海安县蚕桑学会一行十四人,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春江同志带领下,带着如何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革新养蚕技术等问题,于1982年10月12日至31日赴四川、陕西省的五个县14个单位进行参观考察。在蚕桑生产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室具改革等方面,学到了不少先进经验,四川省资中县李井、石膏等公社,全部实行了小蚕共育专业化、企业化,收到省桑叶、省人工、省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