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食量是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目前普遍认为,动物的食欲调控主要在于下丘脑食欲中枢的信号整合。下丘脑弓状核促采食神经元能够感应包括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在内的营养物质的浓度变化,通过刺激刺鼠相关蛋白(AgRP,一种促采食肽)的表达和分泌进而参与动物采食和能量平衡的调控。迄今为止,各种脂肪酸对动物采食的调控和影响机制还不是很系统。本文依据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脂肪酸调控畜禽采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析不同饲养水平对杂种肉羊能量代谢的影响,将30只试验羔羊随机分为3组进行不同水平的干物质饲喂(DMI):自由采食或者限制其自由采食量的65%和35%。在3个饲养水平下,随着饲养水平的降低,骨、血、脂肪部位能量沉积各饲养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总能量沉积随着饲养水平的降低呈下降趋势,自由采食的饲养条件下,更有利于杂交肉羊体组成能量的沉积。饲料能值一定,限制饲喂导致总能采食量减少,能量消化率提高,消化能采食量与代谢能采食量随着饲养水平下降而下降,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自由采食的饲养条件下更有助于杂种肉羊能量的沉积。  相似文献   

3.
禽类采食以满足能量需要,同时也为了产生饱感。采食量决定于许多因素,包括禽的体形和年龄、环境温度、活动性、繁殖周期的阶段、食物的外观和滋味、以及能否获得饮水。有些学者认为,能量需要量(最终是脂肪组织的储备)是食欲或采食量的主要调节因素。一般认为,饱感中枢和食欲中枢都位于下丘脑的腹侧正中核秘侧核。Polin和Wolford(1973)断言,采食量受容量受体(volume recepfors)的控制,而容量受体又受饲料的充盈速度、体积和排空的影响。Steffens(1987)论证了下丘脑的腹侧正中核(VMH)和侧核(LH)在调节采食量中的作用。脑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腹腔注射葡萄糖对肉鸡食欲的影响。选取16只相同生长环境下生长状况相近的28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试验组注射1.1 g/mL的葡萄糖(500 mg/kg),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试验共进行三次注射,每次间隔12 h,前两次注射前禁饲1 h,最后一次注射后采血并屠宰取肝脏样品,统计其24 h内采食量并测定其血液中营养代谢物的变化及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腹腔注射葡萄糖可在1~2 h内影响肉鸡的食欲,使肉鸡采食量降低;试验组肉鸡血液中的葡萄糖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和总胆固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肝脏中FAS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腹腔注射葡萄糖会在短期内降低肉鸡的食欲,并对血液中营养代谢物及肝脏中脂肪代谢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优质鸡的顿间间隔。以慢速型优质鸡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采食量自动测定设备记录的采食事件,包括每次进出测定站的时间和期间的采食量,对722只公鸡共366 432个采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用三元正态分布拟合混合数据采食间隔得出的顿间间隔为1 148 s,用与食欲相关的概率法计算的顿间间隔为909 s。(2)以顿间间隔1 148 s为基础计算的每顿采食次数为1.25次,日均顿数为10.5顿;以顿间间隔909 s为基础计算的每顿采食次数为1.22次,日均顿数为10.9顿。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应激损失最大的是产奶量的损失。研究表明,在采食量降低幅度相似的条件下,因为限制采食导致的产奶量降低只占热应激下采食量下降导致的产奶量下降幅度的35%~50%,而其他是由代谢变化引起的,也表明产奶量的下降不但与采食量的降低有关,而且更重要的是其他生理、代谢方面的变化。奶牛热应激采食量降低导致的能量负平衡也与泌乳早期的能量负平衡不同,并不会导致生长激素(ST)和游离脂肪酸水平  相似文献   

7.
研究利用全自动饲料消耗测定系统记录了111只北京鸭21~42日龄的采食时间、采食次数及采食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采食规律。结果表明:鸭群进入不同位置测定站的次数有显著差异。肉鸭基本全天采食,在4∶00以后采食次数开始增加,至6∶00~8∶00达到全天采食高峰,16∶00~18∶00达到全天第二个采食高峰,18∶00~20∶00是全天采食次数最少的时段。剩余采食量呈正态分布,表明在现有群体中改良饲料转化效率有很大空间。剩余采食量与饲料转化率呈中度相关(R=0.52)。研究发现采食量是影响剩余采食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断奶(前)仔猪采食量下降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其生长放缓,进一步引发整个饲养期经济损失.众所周知,推迟断奶后首次采食的时间将会显著提高断奶后厌食对肠道发育和维护进而对仔猪生产性能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仔猪生长的最早时期优化采食量是仔猪营养师最重要的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9.
反刍动物采食量的概念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17  
本研究对反刍家畜采食量的研究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采食量及其相关术语的定义主要基于饲草料或家畜,其测定方法和精确含义有差异;反刍家畜采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复杂动态过程,采食量影响因子主要分为家畜的(胃肠蠕动力、选择性采食等)、饲草料的(粗纤维含量、抗营养成分等)和饲养条件的(草层结构、草地饮水点分布等)因素3个方面;采食量的测定方法有基于牧草测定的直接法和基于家畜测定的间接法,后者较多地应用于放牧家畜;预测方法有基于数学函数和生物学原理的模型法,基于消化试验的经验法和结合家畜属性的改进经验法。舍饲条件下可准确地测定和预测家畜的采食量,但对放牧家畜还没有精确的方法。通过测定与饲草水平密切相关的家畜尿液、血液或粪便中的代谢物水平将成为预测放牧家畜采食量的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科研人员应用音响技术自动测定28日龄罗斯肉鸡的采食量。试验研制出可检测每只肉鸡采食声音的算法,根据该算法可计算采食声音与采食量间的相关性;同时设定对照组,对照组的采食量值通过称量系统和视频观测获得。通过将麦克风连接到肉鸡采食槽连续3 d、每次15 min记录肉鸡的采食声音;每次试验前4 h肉鸡停止采食。通过称量系统自动记录肉鸡的采食量,同时人工收集肉鸡浪费的饲料并在每次试验结束后称重。基于以上数据,可计算肉鸡的采食量并进一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5,(6)
<正>采食活动是动物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活动之一,也是畜禽消化代谢过程中的首要环节,而采食量高低与动物生产性能密切相关,掌握猪的采食规律,如猪的日采食量、日采食次数、每次采食所需时间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确饲喂,对提高动物生产效果和饲料转化率具有重要意义[1-3]。本研究利用Osborne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FIRE),记录了测定猪只在小群饲养条件下的采食次数、采食时间、采食量和体重,进行肥育猪采食规  相似文献   

12.
奶牛的营养需要对其生长发育,健康长寿、稳产高产都十分重要。但是决定奶牛生产性能的直接因素不是饲料的有效能量浓度,而是有效能量(代谢能、净能)在单位时间内的绝对进食量。饲料(干物质)的进食量对各种畜禽生产性能的发挥都很重要,凡是高产的畜禽都具有较高的进食量。奶牛的采食量对其生产性能的发挥更为重要,尤其是高产奶牛,在采食量与采食能量及营养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化。所以探讨奶牛采食量并以采食量作为一个重要经济性状加  相似文献   

13.
“热应激”一词是由英文 heat stress翻译而来,通俗地讲,热应激即可称作高温、热逆境或热压力。通常凡室温在 27℃以上都可认为是热应激。在全世界许多地区,夏天的热应激对产蛋鸡的生产性能的确是一种 不可避免的危害。   一.热应激对产蛋鸡的主要危害   (一)采食量下降   在 15- 27℃的适中温度范围内温度与采食量之间呈正相关。但气温在 27℃以上时,温度和采食量之间呈负相关,温度越高,采食量越少,在 27℃以上每上升 1℃,采食量下降 1.5- 2.0%。因此,随着气温的升高,采食量会迅速下降。   鸡往往因不舒适而不采食…  相似文献   

14.
夏季高温炎热,严重影响蛋鸡采食和产蛋,如何提高蛋鸡产蛋率和蛋鸡饲养经济效益,成为夏季蛋鸡饲养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使产蛋鸡在夏季保持较高的产蛋性能,笔者结合农村养殖实际,认为重点应注意如下几点:(一)加强营养,注意能量饲料的添加进入炎热夏季,蛋鸡食欲降低,采食量下降。实验证明,当环境温度超过25℃时,鸡就会通过降低能量饲料的采食以减少自身的产热量,致使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取量也相应减少,导致产蛋性能下降,这就需要饲喂含较高营养浓度的配合日粮。1.由于鸡对能量需要的采食调节能力差,夏季可适当提高配合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在日粮…  相似文献   

15.
采食是动物-植物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是维持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的主要过程。动物的生产水平和草地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动物的采食量,明确放牧家畜采食量是草地管理的关键之一。目前,直接观测法、指示剂法、粪氮指数法和近红外光谱法等现有技术被广泛运用到采食量的测定中。直接观测法利用较低成本对采食量进行计算,但主观性较强;食道瘘管法能够把握采食量却忽略了动物福利;近红外光谱法和饱和链烷烃法在测定采食量的同时能够认识家畜的择食特征。为此,本文对现有常规测定方法进行综述,分析影响测定放牧家畜采食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放牧行为与无人机技术相结合等新思路,为今后草原精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2013年8-10月,采用模拟采食法、群牧差额法、内外指示剂结合法在昭苏马场草甸草地上进行了放牧条件下乳用伊犁马采食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同种测定方法不同月份之间测定的乳用伊犁马干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模拟采食法测得的干物质采食量为12.79 kg·15 h-1·匹-1,群牧差额法测得为16.39kg·d-1·匹-1,内外指示剂结合法测得为13.28 kg·d-1·匹-1。3)群牧差额法与内外指示剂结合法测定的乳用伊犁马干物质采食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初步确定乳用伊犁马平均干物质采食量为14.83 kg·d-1·匹-1。  相似文献   

17.
利用链烷烃技术测定了植物春季返青期、夏季旺盛期、冬季枯黄期放牧绒山羊的采食量及采食植物组成,春季、夏季天然草场的植物种类相同共有26种植物,而冬季只有15种植物.不同放牧时期,内蒙古白绒山羊采食植物学组成变化明显,春季主要采食分布广泛的禾本科(寸苔草和段花针茅)、菊科(小白篙)、鸢尾科(彭氏鸢尾)及蒺藜科(骆驼蓬)牧草,夏季主要采食蒺藜科(骆驼蓬和蒺藜)、禾本科(早熟禾和狐尾草)及百合科(沙葱)和牤牛儿苗科(牤牛儿苗)牧草,冬季主要采食菊科(黄篙和黄花篙)及禾本科(寸苔草).在3个放牧期,绒山羊采食的牧草主要为未本科(贯穿3个放牧期)、蒺黎科和菊科,其他科牧草采食比例较小.绒山羊不同放牧期采食量分别为0.779、0.845和1.632kg.其中春季幼嫩期与夏季旺盛期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枯黄期采食量最高,与幼嫩期和旺盛期测定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8.
正在整个围产期,无论是体况或是饲喂策略,对机体新陈代谢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围产期的自由采食可增加整个哺乳期的总采食量,同时可防止过多的背膘损失,并且明显改善仔猪生长速度和增加断奶重。为克服母猪围产期的能量负平衡,特对自由采食策略替代传统限料饲喂方法(标准为3kg/(头/d))进行了试验评估,并对血浆代谢物浓度、甲状腺激素变化、背膘厚度变化、母仔猪的生产性能等参数进行监测。在分娩时,自由采食的母猪采食量会降低,但仍是限饲母猪采食量的两倍。结果显示:自由采食的母猪(试验组)  相似文献   

19.
成年蛋鸡、种鸡利用年限较多,可经历几个寒暑交替。其生理习性在一年四季中有很大差异,其差异呈现规律性的循环变化,应按此规律进行饲养管理。1采食习性的变化规律夏季采食量明显下降。蛋鸡在夏季气温高时,对能量的需求减少,因而采食量下降。气温超过30℃时,采食量减少10%~15%;酷热时,可减少30%以  相似文献   

20.
正肉鸡采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能量需要,同时也为了产生饱感。采食量决定于许多因素,包括肉鸡的体形和年龄、环境温度、活动性、繁殖周期的阶段、食物的外观和滋味等因素。1采食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1.1营养因素对鸡采食量的影响"鸡为能而食",在正常情况下,代谢能增加,采食量下降,这是因为鸡试图维持相对恒定的能量进食。饲料合理均衡的营养浓度是决定采食量的前提。在非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