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我们再次深度关注化肥产能过剩的现状时,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心头冲撞蔓延。近年以来,我国磷肥产能过剩日益显现。因为此前我国磷肥行业的项目建设由企业和地方自行决定,相关部门缺乏对该产业的系统规划和宏观调控,因此造成了目前产能过剩与资源利用等矛盾日益突出。目前,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能过剩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正>从1983年至今,中国硝酸磷肥产业已经走过了坎坎坷坷36年。现如今,硝酸磷肥这一小肥种需要从绿色环保、农业需求、持续发展等方面重新考量——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该公告由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类别组成。在鼓励类中,"硝酸磷肥法生产磷肥"尤为引人瞩目。在我国磷肥产能过剩的当下,为何仍要鼓励硝酸磷肥法生产磷肥?且一直以来,我国硝酸磷肥行业发展迟滞,此时发展硝酸磷肥工艺是否具备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资》2014,(15):3-3
4月11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了《石化行业产能过剩预警报告》。报告显示,全行业出现普遍性产能过剩,传统产业和部分新兴产业产能过剩严重。其中,尿素、磷肥、甲醇等过剩程度十分严重,已经影响了行业的盈利情况。  相似文献   

4.
徐骞 《中国农资》2014,(42):5-5
<正>2014是磷肥行业收获的一年。长期以来,我国磷酸二铵、磷酸一铵产能严重过剩,产品低层次、同质化竞争激烈。而随着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生产理念深入人心,部分具有前瞻性、导向性的新型磷肥登陆市场,为传统的磷肥产品线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元制酸:改变原料市场格局在出口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国际硫磺价格高位不断推翻国内企业的盈利预期。磷肥企业生产如何不再"受制于人"已是老生常谈的旧话,而在今年,我们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  相似文献   

5.
<正>全球化肥需求进入平缓期俄罗斯Acron集团主席亚历山大波夫近期表示,近期全球化肥需求增长仅上涨了0.5%,远远低于预期。上涨主要是中国市场的拉动,尿素和磷肥的出口量比较大。他表示,未来全球化肥需求将不再大幅波动,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平缓期。从近几年的出口价格可以看出,全球对氮、磷、钾的需求不再猛增,尤其是氮肥跟磷肥,已经出现了过剩的局面。IFA预测,2015年磷肥消费市场将明显回升,从去年的-1.3%上涨到0.6%,消费复苏的主要地区在印度。作为全球  相似文献   

6.
<正>4月11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了《石化行业产能过剩预警报告》。报告显示,全行业出现普遍性产能过剩,传统产业和部分新兴产业产能过剩严重。其中,尿素、磷肥、甲醇等过剩程度十分严重,已经影响了行业的盈利情况。报告认为,石化产业要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总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国内西南龙头磷肥企业装置开工正常,部分企业已经减产,云南云天化日产5000吨左右,主产64%含量二铵,64%二铵出厂报价2250元/吨,国内主发西北和华北地区。据企业介绍,目前国内企业以出口为主,主要出前期订单,多数企业暂无新单。限产、减产是当前一段时间国内磷肥企  相似文献   

8.
<正>进入8月,北方地区进入备肥"冲刺"阶段,各地经销商也开始积极备货,但是部分经销商发现往年供应过剩的磷肥市场呈现出供应紧张的局面。针对这种现象,《中国农资》记者采访了开磷集团、瓮福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受环保压力、产品结构调整等的影响使得磷肥产能释放受限,市场供应量少于去年同期,再加上今年上半年出口增加,使得国内磷肥市场回暖。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资》2012,(50):10-15
<正>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CEO兼总裁杨业新:化肥行业应发挥市场的作用来加速结构性调整中国化肥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后,现在已经完全具备了市场化竞争、加速结构性调整的条件。在这样的契机下,中国政府应该审时度势、抓住机会、有所作为,更多地让市场这只手发挥它的调控作用。目前,我国氮肥产能过剩20%以上,产能还会不断增加,造成严重过剩;磷肥和复合肥的产能也在不断增加;钾肥虽然长期依赖进口,但国内市场并不缺货,也不缺  相似文献   

10.
<正>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面对化肥行业产能过剩、优惠政策取消、农业需求放缓、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等不利市场局面,我国磷肥行业在困境中砥砺奋进,特别是近两年,磷肥行业在创新、品牌、技术和营销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期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开始向全产业链和农业综合服务方向发展。产量稳中有增,环保趋严加速去产能近年来,国内化肥行业去产能化脚步加快,磷肥行业也不例外。自2010年以来,中国磷肥(折P2O5100%)产量整体波动较大,同时磷肥产量的增长率也波动较大。2012年我国磷肥产量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资》2008,(6):22-23
<正>中国近几年除了钾肥,氮肥、磷肥和复合肥产能都是过剩的,国家限制化肥出口肯定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也使国外部分化肥生产企业对中国市场望而怯步。——哈萨克斯坦磷业公司驻华首席代表秦卫星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磷肥产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而且国内磷铵的贡献主体都是大型国有企业,过剩的产量无法出口,导致目前市场的困境。任何一个行业要想走出困境必须要调整供求关系,国内过剩的行业太多,在这种背景下需要一个硬性淘汰制度。  相似文献   

13.
<正>未来磷肥结构或调整为50%磷铵、30%硝酸磷肥、20%其他低浓度磷肥,而现在硝酸磷肥占比还不到1%。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该公告由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类别组成。在鼓励类中,"硝酸磷肥法生产磷肥"尤为引人瞩目。为此,《中国农资》记者采写了《硝酸磷肥:小肥种将迎来大发展》的专题报道。文章刊发后,引发业内关注。部分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4.
<正>磷肥工业是关系到国家农业发展、粮食安全的基础性行业,经过60年的"卧薪尝胆",我国磷肥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产能过剩、面源污染等问题也掣肘着行业的健康发展。面对新时代下的新形势,磷肥工业如何实现转型并继续发挥作用?带着这一疑问,《中国农资》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中心主任、教授张福锁。  相似文献   

15.
张永志 《新农业》2010,(1):38-39
<正>建国初期,我国磷肥产量为0,从2005年起磷肥产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结束了磷肥长期依靠进口的历史。目前,我国虽为世界磷肥生产大国,但仍不是磷肥生产强国。  相似文献   

16.
<正>来自农业部的消息称,日前农业部组织专家完成了《中国三大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研究报告》并于近期发布了有关研究成果。《报告》表明,目前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当季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3%、24%、42%。其中,小麦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2%、19%、44%,水稻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5%、25%、41%,玉米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倪大琴 《甘肃农业》2009,(12):108-108
磷肥是继氮素化肥后被普遍认识和接受的肥料,使用磷肥已被菜农纳入田间常规管理.但是,使用磷肥的时期和方法不当也会造成磷供应不足或过剩的现象,磷肥一般很少过剩,但在连作温室里,使用高浓度磷肥的现象也会发生,导致蔬菜果实皮变厚、变硬,而且还会引起铁和锌等微量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18.
<正>磷肥市场需求前景分析磷肥的表观消费量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磷肥市场,磷肥消费量约占全球的27%。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磷肥消费量仍是增长趋势。竞争力分析磷复肥是我国入世后受冲击较为严重的行业之一,入世3年来,磷肥行业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这说明我国的磷复肥行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1)优势第一,近年来建设的大中型磷复肥装置,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当;产品质量可以和进口产品相媲美,等养分肥料的增产效果和进口产品一样好,国产磷肥越来越为农民所认识;部分磷酸二铵企业的产品已具有和进口产品竞争的实力;大部分磷酸一铵生产企业及相当部分的三元复合肥生产企业也可以与进口产品一争高低。  相似文献   

19.
农业部网站消息,农业部组织专家完成了《中国三大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研究报告》并于近期发布了有关研究成果. 《报告》表明,目前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当季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3%、24%、42%.其中,小麦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2%、19%、44%,水稻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5%、25%、41%,玉米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2%、25%、43%.目前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水平已经进入国际上公认的适宜范围,但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0.
<正>化肥季节性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氮肥、磷肥都是常年生产季节性施用的品种,在用肥旺季保证国内供给,但是最近几年每年一到淡季时候,化肥企业都比较惨。氮肥相较于磷肥而言,它还存在氮肥原料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有效产能不足的问题。我国氮肥行业原料结构不合理表现在: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的氮肥产能不到17%;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氮肥产能占23%,天然气价格会逐年上升,这部分企业会很快出现连续亏损;以无烟块作为原料的占总产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