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种子世界》2009,(11):56-56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透露,近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每年推广杂交水稻面积约1600万hm^2,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措施,并在全球累计推广播种超过3.3亿hm^2,增产粮食5亿t。水稻作为主要农作物,在世界上12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栽培种植,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粮食安全成为当下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为提高粮食产量,中国就开始对杂交水稻进行研究。经过十几年的科技攻关,  相似文献   

2.
《作物育种信息》2005,(8):26-26
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水稻,稻米是世界上半数以上人口的主食,目前,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对稻米需求的增长,已经超过了其水稻的生产能力。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指出:全球水稻生产需要增加,但土地、水资源却在减少,生产成本在增加,因此许多稻米生产国和地区希望通过引进中国杂交稻技术以保障粮食安全。这一世界性的消费需求为我国水稻育种技术和良种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为我国稻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有60%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年播种面积3000万hm^2,占世界的20%:产量1.85亿t,占世界的近1/3;单位面积产量6.35t/hm^2.比全球平均产量3.85t/hm^2高65%。水稻在我国谷物产量中始终保持在总量的40%左右,占据了近半壁江山。我国的水稻育种在20世纪经历了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两次革命后,  相似文献   

4.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利用F_1优势越来越成为现代农业增产、稳产和改进品质的重要途径.水稻尤为如此,因为全世界54%的人口以稻米为主粮.国内外生产实践证明,杂交水稻一般比常规品种增产20%~30%。杂交水稻的成功,为解决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李卓杰  傅家瑞 《种子》1991,(3):68-69
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粮食生产开僻了新的途径,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种植杂交水稻的面积已近2亿亩,每年需用杂交水稻种子达5~6亿斤。杂交水稻的增产效果与杂交水稻种子的纯度关系十分密切。使用了纯度不高的杂交水稻种子,不仅不能达到增产的效果,甚至会导致减产,造  相似文献   

6.
根据最新统计资料(IRRI,1993),全世界有10%的耕地约1.5亿公顷种植水稻,全球年产出稻谷5.2亿吨。世界上95%的稻米生产在发展中国家,主要集中在占世界人口59%的亚洲。亚洲种植占全球90%的稻田,产出占世  相似文献   

7.
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优势比较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国是水稻生产大国,其总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二位,同时也是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量、需求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加入WTO以后,对杂交水稻种子出口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借鉴世界各国水稻生产经验,促进我国杂交水稻种子科技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1中国及世界杂交水稻生产形势概述水稻养活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2002年世界水稻种植面积1.46亿公顷,总产量5.79亿吨,低于玉米(6.02亿吨)高于小麦(5.68亿吨),居粮食作物第二位。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有112个之多,但栽培面积主要集中在亚洲,占世界总面积的90%以上。当前发展水稻生产有两…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态条件下影响稻米品质变化的气象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占烈  余显权  黄宗洪  姜萍 《种子》2006,25(7):78-81
利用贵州省区试中的13个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品种在贵州省8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稻作区种植的稻谷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其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灌浆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品种在不同的生态稻作点种植,其稻米品质指标中的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变化较大,达到显著差异;通过气象因子与稻米品质的偏相关分析得出,在水稻灌浆期的日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三因子中,显著影响稻米品质变化的是日平均温度,而日照时数和降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灌浆期的日平均温度是稻米品质中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变化的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9.
两系杂交水稻由于具有优质高产的特性.近几年在全省各地发展较为迅速.六合区为江苏省丘陵地区杂交水稻优势区域,随着水稻优质产业提档升级,至2010年两系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占全区杂交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种子及其技术"走出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 2004年为"国际稻米年",水稻生产受到国际重视.中国是水稻生产大国,其总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推广,为世界水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杂交水稻无论是在研究、应用技术方面,还是在种子繁、育、加工技术方面都领先世界水平至少五年.然而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的推广应用却发展缓慢,使这项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却没有带动经济贸易的发展.为此,本文特就杂交水稻种子及其技术"走出去"问题略陈拙见,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