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袁嫚嫚  叶舒娅  刘枫  李敏  吴学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60-18161,18181
以两系超级杂交稻88s/0293为试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包膜控释尿素对其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处理比普通尿素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氮肥用量为180 kg/hm2时,树脂包膜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按1∶1掺混基施处理水稻增产效果最好。氮肥用量减少30%时,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基施处理氮肥利用率比其他处理高5.0~2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李敏  叶舒娅  刘枫  袁嫚嫚  郑曙枫  王维  徐道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55-20056,20092
[目的]为油菜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油菜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包膜控释尿素对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施用普通尿素相比,施用包膜控释尿素可以在0.05水平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施用树脂包膜控释尿素产量在0.01水平显著高于施用普通尿素;在等氮条件下,施用硫磺树脂包膜控释尿素产量在0.05水平显著高于施用普通尿素。树脂包膜控释尿素通过提高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中的千粒重和每角粒数来提高产量。与施用硫磺包膜控释尿素相比,施用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在0.05水平显著提高油菜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用量30%,树脂包膜控释尿素氮肥利用率最高,在0.01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包膜控释尿素能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控释氮肥在玉米上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3种控释氮肥中树脂包膜氮肥增产和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的效果均最好。相比普通氮肥,不同控释氮肥显著提高了玉米氮肥利用率,增幅达4.9914.54个百分点。[结论]控释氮肥可以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树脂包膜氮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最佳。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新型包膜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晚粳稻‘秀水128’为供试水稻品种,在田间条件下,对金正大新型硫磺加树脂双层包膜控释尿素(SPCU)和树脂包膜控释尿素(PCU)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1)与普通尿素 PU 70%(147 kg/hm2 N)处理相比,等氮量一次性基施 SPCU 70%处理产量为 8 022.5 kg/hm2,显著提高 5.26%;氮肥利用率为 49.32%,显著提高 38.42%;(2)与普通尿素 PU 100%(210 kg/hm2 N)相比,一次性基施 SPCU 70%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 33.69%;(3)相同施氮量下,SPCU产量与PCU无显著差异,但 SPCU比 PCU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2009年在安徽省东至县新桥村,用德油9号油菜品种,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包膜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配施对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树脂包膜控释尿素比普通复合肥极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配施比例7:3处理油菜产量最高,为3571.5 kg/h㎡,极显著高于普通复合肥,比其增产36.84%,增产效果最好;氮肥利用率41.60%,高于其他处理1.02%~27.55%.包膜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7:3配施处理通过提高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中的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来提高产量.从油菜试验结果得出,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最佳配施比例为7:3.  相似文献   

6.
以单季常规晚粳稻‘秀水134’为供试水稻品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传统水作及覆膜旱作下包膜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覆膜旱作与传统水作条件下,与普通尿素PU100%(N180kg·hm-2)处理相比,施用等氮量硫磺加树脂双包膜尿素SPCU 100%产量分别为7781和7775kg·hm-2,显著提高5.7%和9.7%;氮肥利用率分别为57.2%和35.5%,显著提高110.3%和78.4%;氮肥农学效率也有显著性提高.(2)与传统水作相比,覆膜旱作条件下,除PU 100%处理外,其他各对应施肥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2009-2011年连续3年4季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树脂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掺混比例对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中的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农民习惯施用普通尿素处理(N 180 kg·hm-2)相比,等氮量下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用量为7:3的控释氮肥处理水稻和油菜增产效果最好, 平均产量分别为9 934和2 117 kg·hm-2,增产7.00%和17.03%;控释氮肥处理水稻和油菜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平均分别增加9.76~25.84和3.85~10.67个百分点,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也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氮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为试验肥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全量基施普通氮肥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会造成水稻减产;而基施控释氮肥能提高群体的有效穗数,改善单株的产量构成结构,且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最终提高水稻产量。在施N量减少30%条件下(CRU70%处理),水稻氮肥利用率最高,且产量显著高于普通氮肥处理(PU100%处理)。本研究条件下,CRU70%+PU30%处理的实粒数和结实率最高,水稻产量最高(8 939 kg/hm2),较CRU70%处理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的水稻生产大国,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施用氮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农田氮肥的利用率低,且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氮肥利用率,研制高效、无污染的肥料已成为现代农业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金正大硫磺和树脂双层包膜尿素具有长效、可控释的特点,且生产成本较低,是目前在大田作物上推广应用的主要控释肥品种。它可提高氮肥利用率,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氮肥对环境污染的双赢效果。本试验在田间条件下就控释肥用量及其与普通尿素的掺混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单季晚稻甬优12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考察不同用量水平的控释尿素处理和当地推广的配方施肥处理在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方面的表现,研究本地区应用控释尿素减少水稻施氮量的适宜比例。结果表明,应用包膜控释尿素,在较配方施肥减少氮肥用量30%条件下,作物产量无明显差异,氮肥利用率提高50%。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作业方式下的速效氮与缓控释氮合理配比,保证水稻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氮素流失,实现水稻的清洁化生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肥,T1:农民习惯施肥(施N量早稻150 kg·hm~(-2),晚稻165 kg·hm~(-2)),T2~T6: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施N量早稻105 kg·hm~(-2),晚稻132 kg·hm~(-2)),其中T2~T6处理的缓控释氮分别占总氮的0%、10%、20%、30%、40%。结果表明:在早稻季,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晚稻季,T3~T5处理的产量间差异不显著,T6处理产量显著低于T4和T5处理;与T1处理相比,T2~T6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了8.08~14.10(早稻)个和6.68~26.61(晚稻)个百分点。与T2处理相比,早、晚稻T3~T6处理氨挥发累积量分别降低了5.20%~38.20%、29.41%~35.60%,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下降了20.90%~38.22%、7.39%~29.14%,田面水铵态氮平均浓度降低了26.26%~46.09%、42.57%~45.61%,其中T4处理早、晚稻不减产,肥料吸收利用率达到37.93%(早稻)、61.32%(晚稻),氨挥发累积量、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和铵态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7.00%、30.48%、31.88%(早稻),35.58%、12.88%、52.58%(晚稻),综合效果最好。研究表明,在湖南双季稻生产中,采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作业方式,缓控释氮占总氮的20%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5种控释肥的氮素释放规律、水稻生长效应及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控释肥BCUF、BNF、BLF处理在水稻移栽后的前30 d内氮素养分释放量高,中后期氮素供应充足,成穗率高、实粒数多,较对照SRSF处理产量分别增长21.56%、6.36%和5.51%,氮素利用率分别增加69.76%、23.62%和15.23%,磷素利用率分别增加28.24%、7.49%和10.95%,钾素利用率分别增加21.53%、10.03%和19.02%。而控释肥BTF和BAF处理因养分的释放过于缓慢,限制了分蘖增长和穗发育,以致穗数、实粒数显著减少,较SRSF处理产量分别降低9.15%和28.66%,养分利用率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前茬冬作马铃薯的早稻氮肥合理调控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前茬冬作马铃薯的早稻氮肥合理调控,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对早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施氮量为60 kg/hm~2时产量显著高于施氮量为90、120 kg/hm~2的处理,抗倒伏能力强,同时氮素农学利用效率和偏生产力均具有显著优势。此外,施用有机肥的增产效果显著。建议前茬冬作马铃薯的早稻氮肥减施70%~80%,合理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产量、提高利用率、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控释BB肥对西瓜的施用效果,为控释肥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丰乐1号西瓜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研究了控释BB肥对西瓜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控释BB肥能显著提高西瓜产量,在等养分施用下较常规施肥增产20.18%,在养分减少20%的情况下,仍能增产8.69%;控释船肥能明显提高西瓜的品质,在等量、减量20%、减氮30%的3个不同控释BB肥处理中,西瓜果实的Vc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常规施肥分别增加了28.69%和16.35%,硝酸盐含量也有显著的降低,氮素利用率分别较常规施肥提高38.13%、37.08%和27.79%。[结论]控释BB肥具有延缓养分释放的功能,是一种既增产又经济,还对环境友好的肥料。  相似文献   

15.
猪粪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氮素含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化肥有机肥在农田的配施对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养分利用率具有较好的效果,还提升了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效率。为此,为明确猪粪化肥配施对南方典型双季稻田土壤氮素含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双季稻田系统进行田间定位试验。试验共设置了4个处理,即不施氮肥处理(N0)、50%化学氮肥处理(1/2N)、100%化学氮肥处理(N)和猪粪替代50%氮肥处理(1/2N+M)。测定了稻田土壤全氮、有效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水稻氮含量并计算氮吸收量。结果表明:在定位试验开展后第5~6年,猪粪替代50%氮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较100%化学氮肥处理显著提高15%;而不施氮肥导致土壤全氮含量显著下降达20%。猪粪化肥配施显著增加晚稻季土壤铵态氮含量。水稻氮肥吸收主要与氮肥用量、土壤全氮含量、铵态氮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氮成正相关。2年内猪粪化肥配施较全量氮肥显著提高了晚稻季水稻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提升幅度分别为9.2%~18.0%和19.6%~43.0%,且水稻产量略有提升。早稻季猪粪化肥配施较全量氮肥水稻籽粒产量、水稻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无显著差异或出现显著下降。研究表明,双季稻体系猪粪替代50%氮肥可提高晚稻季稻田土壤氮素有效性,减少化肥施用并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控释掺混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控释掺混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控释掺混肥对水稻有增产效果,与习惯施肥相比,等养分控释掺混肥处理产量可增加7.1%,减10%养分的控释掺混肥处理产量增幅为4.2%~6.1%,但减20%养分施用不利于水稻产量,产量下降8.5%.在田间试验中,控释掺混肥1号每667 m2施用45 kg在水稻上经济效益最高,在水稻生产上显得更有优势,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包膜控释BB肥对大葱产量、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探索了不同养分比例的包膜控释BB肥及控释BB肥减量化施用对章丘大葱产量、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施肥能明显增加大葱产量,而在所有包膜控释肥处理中,以包膜控释肥Ⅱ处理的大葱产量最高,与习惯施肥相比,增幅为2.57%。施用包膜控释BB肥亦能显著提高大葱品质。包膜控释BB肥可以使大葱中Vc含量提高1.64%~14.29%,硝酸盐含量降低23.18%~39.71%。其中,以包膜控释肥Ⅱ在提高大葱Vc、降低硝酸盐含量方面效果最佳。在大葱养分含量方面,包膜控释肥Ⅰ处理的大葱吸氮量最高,包膜控释肥Ⅲ处理的大葱吸磷量最高,包膜控释肥Ⅱ处理的大葱吸钾量最高,但3种包膜控释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培育和利用氮高效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适宜广西稻区的6个水稻品种,设4个施氮量水平(0、75、150和225 kg/ha)的田间试验,测定不同施氮量下各水稻品种的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和氮积累量,并计算氮肥利用率,通过回归分析各水稻品种产量与施氮量的关系,估算出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及其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结果】在0~225 kg/ha施氮量范围内,6个水稻品种的株高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高,但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与施氮量的关系表现不一致;水稻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达225 kg/ha时,除桂野丰产量开始下降外,其他品种产量增加缓慢。与无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产量平均增产幅度在35.92%~67.45%,由高到低依次是恒丰优777>桂育11号>野香优3号>桂野丰>百香优139>桂育9号。6个水稻品种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氮肥贡献率则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达225 kg/ha时,氮肥贡献率增加缓慢甚至开始下降;不同水稻品种的氮肥利用率不同,氮高效利用品种(恒丰优777)的平均氮肥吸收利用率是氮低效利用品种(野香优3号)的1.53倍。6个水稻品种当季获得最高产量时的适宜施氮量在181.9~219.7 kg/ha,氮肥农学效率在10.1~17.9 kg/kg,氮肥偏生产力在30.6~41.9 kg/kg。【结论】不同水稻品种对氮肥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条件下,初步筛选出恒丰优777和桂育11号两个氮高效利用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