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沙棘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沙棘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60年代。据统计,全省现有人工沙棘林面积达13.33万hm^2,沙棘加工企业10余家,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沙棘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辽宁省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沙棘已逐渐发展为一项开发潜力较大的生态型产业。章针对目前辽宁省沙棘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对策和建议:突出沙棘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沙棘建设力度;加强沙棘资源的管理,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力发展沙棘产品精深加工业,推进沙棘产业化进程;加强沙棘科学研究,提高沙棘资源经营管理水平;切实加强领导,为沙棘建设与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陈雷 《沙棘》2002,15(4):2-8
近17年来,我国沙棘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结经验,认识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抓住机遇,明确工作的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重点做好:1.加快沙棘资源建设;2.继续加强现有资源管理;3.加快沙棘产业开发;4.大力实施沙棘产业开发的名牌战略;5.切实加大宣传力度;6.加强科学研究等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狠抓措施落实,进一步为沙棘生态建设与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沙棘建设与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后我国沙棘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郑新民  王俊峰 《沙棘》2002,15(2):1-3
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沙棘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的制约因素,探讨了加入WTO后我国沙棘产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1)加快制订国家标准,建立产品质量保证体系;(2)实施名牌战略,促进沙棘产业化结构调整;(3)大力开发沙棘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4)大力推进沙棘良种化进程,建立高标准的原料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4.
王捷  张占成  王尚义 《沙棘》2002,15(4):37-38
为了实现21世纪中国沙棘高技术产业化发展战略,(1)沙棘产业化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走高技术综合发展之路;(2)沙棘产业化要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走持续展出发展之路;(3)首先要在中国实现沙棘产业化,而后再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黄河流域沙棘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代强 《沙棘》2003,16(1):39-41
我国黄土高原沙棘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推动黄土高原沙棘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1)加强领导,进一步重视做好沙棘生态建设;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建设;3)做好沙棘封育保护;4)不断推进沙棘生态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创新;5)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沙棘科研工作;6)加强沙棘产业开发和沙棘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6.
李敏  张丽 《沙棘》2004,17(2):37-39
进入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压力,我国人均资源非常贫乏,生态环境先天不足,十分脆弱。连续多年的高增长率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尤其是对资源的掠夺、对环境的破坏已造成严重的“后遗症”。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中国面临的最大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问题。沙棘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符合生态建设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在一些地方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生长点,发挥了水土保持“突破口”的作用。当前优良沙棘品种的培育与推广成为影响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瓶颈”。因此,为促进沙棘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应当重视沙棘良种的培育和推广,为沙棘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增加后劲,保障沙棘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建议继续鼓励沙棘开发企业建立原料基地;重视良种推广的技术措施;制定种植区划,指导良种推广。  相似文献   

7.
闫天民 《沙棘》2003,16(3):45-46
论述黑龙江省发展沙棘的八大优势,以期为当地沙棘产业的开发及沙棘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笔者介绍了山西岚县沙棘的产业布局、资源建设、种质创新和开发利用情况,分析了约束其沙棘产业发展的资源供给不足、加工产品单一和市场开发滞后等问题,并从加强沙棘资源保护与开发、加大沙棘产学研结合、提升岚县沙棘品牌市场需求、加大沙棘产业扶持力度和增强沙棘三产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旨在为岚县沙棘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卫东  张勇  秦三民 《沙棘》2002,15(4):9-12
陕西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与时俱进,沙棘生态建设和开发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工作经验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责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治理;科技领先、研究与开发相结合;狠抓质量,注重实效;政策落实,推动群众沙棘建设的积极性。今后以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重点,在沙棘建设和开发中,进一步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搞好技术推广服务,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以不断加快陕西沙棘资源开发和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沙棘加工利用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敏  张丽 《沙棘》2003,16(1):42-46
从1986年至2003年,我国大规模的沙棘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沙棘产品开发深度增加,市场开拓广度扩大,沙棘企业发展形成特色,农民增收获得实效。针对当前沙棘加工利用中存在的一些企业规模小,产品质次量少,产品加工开发关键性技术研究经费不足及缺乏市场的系统研究等问题,采取的主要对策:1)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争取各种优惠政策;2)继续大力宣传沙棘及其营养保健作用,提高社会对沙棘产品的认知程度;3)利用沙棘方面的组织机构开拓市场;4)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发展沙棘国际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