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家蚕细纤度三眠蚕品种“芊春×知日”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方法,用显性三眠蚕品种和经济性状优良的四眠蚕品种单杂交,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眠性稳定的三眠蚕品种芊春和知日。通过杂交选配,育成了强健好养、眠性稳定、茧丝纤度细、茧丝质优的三眠蚕品种"芊春×知日"。经实验室、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及农村试养成绩表明,该品种孵化良好、齐一,发育整齐,眠起快齐、上蔟齐涌,生命力强,三眠率达99%以上,全龄经过21 d左右,茧丝长1 100~1 200 m,解舒丝长800~900 m,净度93~95分,茧丝纤度1.9~2.1D,适于缫制细纤度高品位生丝。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适应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细纤度三眠蚕品种,以眠性稳定的三眠蚕土种大毛和LS2为父本,以经济性状优良,茧丝量高、丝质优、解舒丝长长、强健三齐的四眠蚕实用品种菁松、皓月为母本进行杂交,通过系统定向选育出综合经济性状良好且眠性稳定的强健性三眠蚕育种材料P035、P053、P055、P057、P059、P061、P077、H036、H088、H092、H102;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强健性细纤度三眠蚕品种蜀细1号,品种强健好养,眠性稳定(三眠率≥98%),龄期经过短(较常规四眠蚕品种短2~3d),食桑量少,感染发病率低,茧丝纤度细(2.244D)、纤度均方差小(0.203D)、净度优(95.14分)等特点,于2019年通过四川省级品种审定[川蚕品审(2019)03号],适合在四川蚕区全年推广饲育。  相似文献   

3.
三眠性家蚕具有茧丝纤度细、可缫制高品位生丝(5~6A级)的优点,细纤度生丝可全部用于出口,是我国家蚕品种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对贵州地方三眠家蚕与普通四眠蚕的遗传显隐性表现研究,鉴定了贵州三眠蚕品种"202"对普通四眠蚕品种781、丰1、渝1、782等的遗传强势性。同时从鉴定的杂交组合中选择具有生产性能优的组合进行定向培育,选育出适应贵州条件的三眠蚕品种材料,结果培育了4个性能优良的品种材料,为实用三眠蚕品种的育成完成了前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3眠性蚕品种的全龄期经过比4眠性蚕品种短,眠期处理减少1次,茧丝纤度比4眠性蚕品种细;而4眠性蚕品种在全茧量、茧层量及茧层率等方面又优于3眠性蚕品种。文章对3眠性与4眠性蚕品种资源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利用显性3眠蚕与4眠蚕组配成3眠性杂交组合,目的在于通过不同眠性蚕品种的经济性状特点,培育出优良的3眠性家蚕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5.
用显性三眠蚕品种(N3)和经济性状优良的四眠蚕品种(C1、C2、C6、C9、C10、C12)进行杂交,选育经济性状优良、眠性稳定的实用型三眠蚕品种。结果表明:选育的三眠蚕全龄期为21d左右,比常规种少5~7d;在6对三眠蚕组合中,综合表现最好的是N3×C6(正反交),其次是N3×C10(正反交),再次是N3×C2(正反交)。但在6对三眠蚕组合中只有N3×C2(正反交)全是三眠蚕,而其他几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四眠蚕。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在柞蚕3龄起添食咪唑类化合物GD,可使四眠蚕诱变为三眠蚕.三眠蚕全龄经过缩短8~9d,其茧丝纤度为4.157D,比对照四眠蚕细1.522D,获得了细纤度柞蚕丝。三眠蚕的产卵量为对照的43.8%,但其产出卵率明显提高.三眠蚕的后代仍为四眠五龄,对其产量、质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9年早秋和正秋两季在四川省珙县对细纤度三眠蚕品种"蜀细1号"进行了农村中试,结果表明:"蜀细1号"的眠性稳定,三眠率99%以上;全龄经过21 d,较对照品种"川山×蜀水"短2 d;早秋健蛹率较对照种高1.52%,正秋与对照种相当;茧丝纤度细、净度优,两季丝质成绩均优于对照种,适于缫制高位生丝。  相似文献   

8.
贵州地方三眠蚕对普通四眠蚕的遗传显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三眠蚕品种“202”同时与四眠蚕品种781、丰1等杂交,通过对其后代各项性状的表现及眠性遗传显隐性研究,检测贵州地方三眠蚕与普通四眠蚕的遗传显隐性表现,分析贵州地方三眠蚕品种的遗传强势性。结果,贵州地方三眠蚕品种“202”对普通四眠蚕为显性遗传。研究为贵州实用三眠蚕品种的选育准备了基础材料,同时为贵州地方三眠蚕品种遗传改良,育成实用三眠蚕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6个三眠蚕品种SG×54A、春兰×秋菊、853白、543B、SG、853白×543B引种到普洱后的饲养技术参数、体重饲料效率、健康性和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G×54A是6个参试品种中生长发育较好、体质强健、饲料利用率较高、鲜茧产量较高、茧质较好、丝质较优、茧丝纤度细而开差较小的三眠蚕品种,是适宜在普洱饲养的经济性状较好的三眠蚕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适宜贵州饲养的四元春秋蚕品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育成了强健优质春秋用蚕品种贵蚕7号(781.57A×7532.862),并进行了室内成绩鉴定,农村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四龄万蚕产茧量为21.76kg,四龄万蚕茧层量5.04kg,茧层率23.15%,茧丝长1 166.0m,解舒丝长933.3m,解舒率80.0%,茧丝纤度2.720D,张种产茧量52.20kg。贵蚕7号体质强健,茧丝质良好,综合经济性状优良,适宜作贵州广大蚕区春秋季用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育成实用化的限性黄茧品种,采用杂交育种方法,结合抗逆性选拨,育成综合经济性状得到显著提高的限性黄茧品种995、997、936、限82,经配合力测定,筛选出四元杂交组合995·997×936·限82.实验室饲养鉴定表明,该杂交组合强健性、产茧量接近现行杂交组合菁松×皓月;缫丝鉴定表明,其雌蚕丝金黄色,茧丝长较短,纤度较粗,但雄蚕丝丝质优良,茧丝长1400m以上,解舒率91.30 %,洁净98.00分,优于对照种.  相似文献   

12.
桑蚕的三龄期或四龄期使用保幼激素(JHA)及抗保幼激素(AJH)活性物质,能从四眠蚕中诱导出三眠蚕(村越,1972;桑野,1983;赤井弘,1984)。应用抗保幼激素诱导三眠蚕,使茧丝细纤度化的同时,茧层量从原来的0.4~0.6克降低到0.1g左右(AKaiet al,1984),这对蚕桑生产上的应用极为不利。作为生产细纤度丝的技术,应力求做到既使茧丝细纤度化,又不影响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饲料转化效率。作者通过对五龄期桑蚕添食抗保幼激素类活性物质,调查了对生长发育及茧质的影响。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现行夏秋种薪杭×科明为基础,通过加入多丝量品种827和826,组配育成了强健优质的夏秋用品种贵蚕一号(827·薪杭×826·科明)四元杂交种.经多次鉴定、农村试养、试繁结果表明,该品种体质强健好养,制种性能好,产量高,茧丝质良好,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四龄万蚕收茧量20.68 kg,四龄万蚕茧层量4.92 kg,茧层率23.85%,茧丝长1 203 m,解舒丝长1 046.8 m,解舒率86.95%,鲜毛茧出丝率17.80%,茧丝纤度2.82 D,净度97.81分,克蚁制种18.70张.适宜贵州省广大蚕区夏秋季用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担桑产茧量、茧重和茧层量饲料效率,探讨四川省首对细纤度三眠蚕品种“蜀细1号”与四眠蚕的饲料效率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蜀细1号”食下1 kg桑叶的产茧量为58.72 g,比四眠蚕的产茧量高20.72%。“蜀细1号”的茧重饲料效率为5.83%,茧层饲料效率为1.25%,分别比四眠蚕高33.11%,26.26%。以上研究为三眠蚕品种“蜀细1号”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育适于广东蚕区饲养的抗 BmNPV 家蚕新品种,为 BmNPV 病易发季节提供稳产性能好的家蚕品种。【方法】通过累代病原胁迫、航空诱变的方法创制抗性家蚕种质,再采用杂交与系统选育的方法,分别育成中系品种和日系品种,在此基础上进行中·中 × 日·日四元杂交组合的组配,以广东省现行家蚕品种两广二号为对照,进行实验室品比、抗 BmNPV 能力检测和连续 2 年的实验室共同鉴定、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育成中系家蚕品种芙抗、春 5N 和日系家蚕品种航 7、7532N,并组配获得四元杂交组合芙抗·春 5N× 航 7·7532N,命名为粤蚕 11 号。该品种对 BmNPV 的抗性极显著高于对照,在实验室共同鉴定试验中的综合表现为:龄期经过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当,生命力强,虫蛹率 97.58%,全茧量 1.712 g,茧层量 0.369 g,茧层率 21.55%,万蚕收茧量 16.874 kg、万蚕茧层量 3.636 kg,一粒茧丝长 942 m、解舒率 80.15%,茧丝纤度 2.568 dtex、净度 93.5 分。【结论】粤蚕 11 号发育、眠起齐一,对 BmNPV 具较强抗性,产量高,茧丝质优良,是一个易繁易养、综合性状优良的家蚕新品种,于 2019 年 10 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鉴定,适宜在广东蚕区全年饲养。  相似文献   

16.
利用连续多代的蛾区、个体、活蛹缫丝等定向选育方法,对细纤度三眠蚕“蜀细1号”的亲本P061和H102进行改良,从而达到优化蚕品种的目的。结果表明,亲本P061和H102的纇节和切断次数较对照分别降低81.61%和53.37%、38.14%和54.17%,茧丝长较对照分别增长22.67%和12.78%;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亲本P061和H102的结茧率和茧层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蜀细1号”春季和秋季普茧率、结茧率、茧层率、茧丝长、洁净分别增加1.40%和0.76、1.12%和1.39%、3.91%和3.88%、10.03%和8.07%、2.62和2.69%。表明蛾区、个体、活蛹缫丝等定向选择对保持和提高蚕品种优良性状起着重要作用,达到对蚕品种改良与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灰黑蛾基础蚕品种的育成及其杂交种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在蚕雌雄蛾交配生产一代杂交种时,能根据蛾色不同识别是否瀛华系杂交,并及时淘汰纯对,使蚕种杂交率达到100 %,将经济性状较差,蚕蛾灰黑色的蚕品种8216的成虫暗化型基因mln(18-35.3)导入经济性状优良的实用家蚕品种782和882中,育成了成虫全身灰黑色的龄期经过短、健康性好的蚕品种952和茧层厚、丝量多、丝质优的蚕品种956.对其一代杂交组合952·956×781·881(灰黑蛾×白蛾)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表明其健康性好、产茧量高、茧丝质优,综合经济性状达到或超过实用品种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选育出适宜四川及长江中下游蚕区春季饲养的优质家蚕品种,采用杂交与定向选育等育种方法,结合选育的早期、中期、后期世代对个体、蛾区、系统三个水平上采用不同的选择技术进行生命力、茧丝质性状的选择,育成主要经济性状互补的家蚕新材料“君”“兰”“星”“月”,并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合力测试,筛选出家蚕强健多丝量杂交组合品种君?兰×星?月。经鉴定,该杂交组合健康好养,产量高,茧层厚,丝量多,茧丝质性状优良,综合经济性状超过对照品种(川蚕30号)。川蚕30号经同地域不同年份、同年份不同地域饲养,其主要经济性状稳定、高产稳产、健康好养、质量优,于2020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四川蚕区及长江中下游蚕区春季饲养。  相似文献   

19.
正该品种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家蚕新品种。201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1.品质产量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测定,一茧丝长1090米,解舒丝长835.6米,解舒率76.7%,鲜毛茧出丝率19.15%,净度96.25分,茧丝纤度2.670旦。2011~2014年在黄冈、宜昌、十堰等地夏秋季饲养,一般张种产茧量40千克左右。2.特征特性四元杂交夏秋用品种,二化,四眠。正交卵色灰绿、卵壳淡黄色,克卵1640粒左右;反交卵色灰褐、卵壳白色,克卵1700粒左右。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按4×4的“格子方”设计,分析了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长、解舒率,解舒丝长、茧丝量、纤度、净度等九个性状配合力的遗传妇成,估算了8个蚕品种在这九项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16个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并且估算了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狭义遺传力、平均显性度等遗传参数。试验结果,各性状广义遗传力的大小顺次为: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长、茧丝量、解舒率、解舒丝长、纤度、净度;狭义遗传力的大小顺次为:茧层率、全茧量、茧层量、解舒率、茧丝长、解舒丝长、纤度、茧丝量、净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