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林木遗传改良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收集了大量资料,对我国林木遗传改良研究在种源选择、种子园营建及多世代改良技术、无性系选育技术、森林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生物技术及计算机软件开发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研究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林业科学》2012,48(7):7
我国著名的林学家、林木育种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首席科学家,中国林学会《林业科学》副主编洪菊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7月18日15时24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77岁。洪菊生同志主要从事森林经营和林木遗传改良研究。他是小陇山林区天然次生林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广西杉木种源选育的创始人之一,全国杉木种源研究的主要学术带头人。特别是在杉木种源研究领域取得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木遗传改良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刚标 《经济林研究》2003,21(4):120-122
从林木遗传资源发掘与引进、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无性系育种、遗传资源收集与保存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应用等7个方面概述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世纪我国林木育种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4.
根据杉木开花结实早,生长的早一晚龄相关紧密,又极易扦插繁殖的特点,并参照世界林木育种多群体多世代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建立一个兼具遗传测验群体,育种群体和增殖群体功能,同时能为种子园和无性系林业利用的单群体多功能改良方案,以求我国杉木良种事业能低成本地广泛开展,加速各地良种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湖南杉木育种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杉木经过近40年的遗传改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分别种源,家系,无性系收集了14000多份基因材料;(2)种源研究结果表明,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多数性状与产地纬度有密切的线性相关,并为14个省造林综合评选出适生的丰产稳定种源;(3)对14个种子园112个家系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测定。制定了2代种子园建园材料选择标准,确定了木材比重和管胞长度是材性改良的重要性状;(4)在无性系选育方面,对选优方法,标准,不同原始材料优良无性系中选率,无性系与环境互作进行了研究。并选出院 优良无性系89个,材积大于对照50%以上。采穗圃产量提高4倍以上,但杉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要走出困境,在育种策略上,应着重开展杂交育种,筛选正反交均优的组合,建立两个无性系种子园,提高育种效果,降低育种成本。在育种目标上应转向工业用材,装饰材,杉木造纸已走出实验室,是拓宽杉木用途和解决我国纤维浆原料的有效途径。杉木装饰材市场广阔,但需进行遗传改良,为防止人工林地力衰退。充分利用现有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基础。筛选营养捕获量少的无性系造林。  相似文献   

6.
跨世纪林木高新科技——林木生物工程育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林木遗传育种乃至整个林业具有深远意义。本文综述了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分子遗传标记)在国内外林木遗传改良研究中的进展及现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近期内我国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可以开展的有关生物技术的几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我国木麻黄科植物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麻黄是我国重要的热带林木种质资源,其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在木麻黄遗传改良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文章从引种和种源试验、无性繁殖和无性系育林、抗性育种、共生微生物研究、营养遗传改良研究、材性研究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木麻黄遗传改良研究中应重点加强的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8.
论林木群体改良与杉木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笔者1986年提出的关于林木改良存在着个体改良与群体改良两种理论体系的见解,林木改良由个体改良转变为群体改良的原因,林木群体改良的理论基础、策略和方法。此外,笔者用群体改良的理论对我国杉木改良的历史进行了分析后认为,我国杉木改良进入了一个新的无性系选择阶段,并提出了分两步迅速实现杉木良种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尚福强 《辽宁林业科技》2019,(4):49-51,62,66
林木种源试验是为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最适宜的种源,对林木种源的区划及良种选育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文章论述了林木种源试验的定义、分类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我国林木种源试验存在问题及对策,提出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未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刺槐遗传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开展刺槐遗传育种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育种历程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刺槐速生良种选育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第2阶段是刺槐用材林无性系定向选育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期;第3阶段是刺槐观赏、饲用等专用品种引进和选育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作者概括了每个阶段开展刺槐育种研究的单位及取得的成就,列出了每个阶段选育的刺槐良种名录,全国10余个省市区的林业科研、教学单位共选育了100余个优良无性系、14个优良家系和3个优良次生种源。总结了我国剌槐良种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刺槐育种发展策略和创新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遗传改良研究现状及育种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述樟子松引种概况、地理变异与种源试验、优良林分选择与母树林营建、优树选择与种子园建设和杂交育种等遗传改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育种策略,尤其要重视遗传资源的收集、改建或营建高世代种子园、开展无性系育种以及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我国林木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新世纪我国林木育种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遗传改良研究进展及育种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综述云南松地理变异与种源试验、优良林分选择与母树林建立、优树选择与种子园建立等遗传改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育种策略,尤其要重视遗传资源的收集、开展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营建高世代种子园、提高种子园的经营管理,以及加强无性系早期选择等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06年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3~25日在广西南宁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是历届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研讨会,10个省(市)56个教学、科研生产单位1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内容有:热带、南亚热带速生商品林树种遗传、改良与育种现存问题的研讨(问题与对策);热带、南亚热带珍贵乡土阔叶树种在商品林、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南方生物质能源资源树种的开发与发展潜力;南方片2~3个具代表性的区域造林树木遗传改良科技协作;今后林木遗传改良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研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联邦德国,有8个从事林木遗传育种研究的机构,其中4个全国性研究所侧重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另4个地区性研究机构则致力于育种实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研究工作中重视国内、国际协作.着重介绍了种源试验、种子园、杂交育种、抗性育种、无性繁殖方法及生物技术应用这几个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应用同功酶分析技术研究挪威云杉天然群体的地理遗传变异、欧州赤松种子园的交配系统、以及空气污染对林木的遗传影响,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结果.挪威云杉扦插繁殖及杨树组织培养已在生产上推广.几个树种的基因转移试验也取得了初步进展.今后的研究重点包括加强生物技术应用的研究,加速育种成果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60年代以来,国内叶培忠、陈岳武等林木遗传育种专家系统地开展了杉木产地间、产地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规律和遗传改良研究。中国林科院于1976年和1979年先后两次组织了杉木全分布区的大规模试验研究,摸清了不同地理种源的遗传变异规律,选出了一批杉木优良种源。通过“六五”国家攻关,全国杉木种子园攻关协作组提出了杉木多层次利用的育种策略和程序。把优树经子代测定后筛选出的优良家系,在杉木分布区内进行区域化试验,进一步筛选出适应各种生境的优良家系,同时在这些家系中选择表现突出的优良单株进行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英国林业、林地利用、木材生产的过去和将来,林木育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讨论中英两国在林木育种上差异。英国林木改良仍然以常规育种为主,同时综合林业生物技术育种,极力提倡由群体选择到个体选择的多层利用,最后就我国林木遗传改良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无性系林业的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无性系选育,是林木遗传改良的一种方法、程序或策略;其二指用选育的无性系经过适当配置而进行的造林和经营方法。因此,无性系林业主要包括无性系选育、无性系与立地互作效应、无  相似文献   

19.
我国林木无性系育种回顾和今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性系育种及以其为基础的无性系林业是现阶段世界林业发展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国家都积极探索各自传统实生苗造林树种的无性系繁殖技术和育种途径。高效无性繁殖技术昀开发,巳促使云杉、落叶橙、辐射松,杉、桉,木麻黄、柚术、榆、刺槐、浊桐、油茶及一些经济灌术由实生造林向大规模无性系造林过渡,从而使遗传改良效率和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针叶树种(球果类)遗传改良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林木遗传改良从建国后可以分成初始阶段(50~60年代)、全面发展阶段(70~80年代)和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阶段(90年代以后)。近35年来山东林业科技针叶树遗传改良论文占3.06%,总体呈下降的趋势。本文对我省针叶树育种场建设、种源试验和种源选择、优树选择、杂交育种、子代测定、良种快繁技术、针叶树遗传改良项目、成果及品种等进行了回顾。同时对针叶树遗传改良策略、种源选择、种子园与遗传增益、现代育种技术在针叶树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和杂交育种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