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卫 《中国林业》2014,(13):54-55
狼是凶恶的、残暴的、冷酷的,比如人们熟知的寓言《东郭先生和狼》、《狼和鹤》,比如我们常用到的成语“豺狼虎豹”、“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不过,大多数人对狼的认识并不清晰,基本停留在祖先对狼的描述或思维定势上。其实,狼被人们误解了,这是我看过《狼的生活艺术》的第一感受。  相似文献   

2.
狼的诠释     
狼的诠释对于狼,人们均认为它凶狠、狡诈,有谁不知道“披着羊皮的狼”以及“狼狈为奸”的成语呢?但生物学家对狼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狼是极害羞的动物,并且是尽可能远离人的。GEO杂志说,其实狼很怕人,尽管它的外表很凶狠,用“外强中干”来解释一点也不过分...  相似文献   

3.
狼图绘     
<正>从《狼来了》到《狼图腾》,狼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除了文学作品和童话故事之外,我们对狼的知识还了解多少?许多博物学家都研究和描述过狼。从布丰到纳尔逊,博物学家对狼的态度逐渐深化和软化,从厌恶到同情,展示出博物学家悲悯的情怀和对生态平衡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前不久,著名作家贾平凹发表了长篇小说《怀念狼》,引起读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反响热烈,评论不一。本刊就此作出专题策划,在对小说进行研讨的同时,探讨狼的生态状况。   过去,在我们的小学教科书中曾有过有关狼的寓言故事。故事的立意是教育孩子不要撒谎,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免得狼真的来了,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如今,在我们的现实生存环境中,狼每遇到人时,害怕的不再是人,而是狼,狼每每都在呼唤救命:人来了,人来了,赶快逃命……  在狼和人类长期共存的历史时期,狼始终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所以人们一提起狼都能…  相似文献   

5.
张洪海 《森林与人类》2006,26(3):F0006-F0006
“灰毛刀子嘴,月圆对天嚎”,这则儿时的谜语大概是人们对狼这种动物的第一印象,但多数人对狼的认识或许只能停留在这一印象之上了,自由驰骋的狼早已离我们而去,动物园笼舍里来回踱步的,也只是毛色灰黄似狗非狗的东西,有很长一段时间,狼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毫无干系。直到最近几年,  相似文献   

6.
对于文学研究者来说,能一听作者在后记中的创作经历,尤其像贾平凹这样当今中国的文坛大家,仅仅是这样 ,《怀念狼》这部新作也是值得购买的:定价 16元人民币,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家的仰慕者也可以从这部新作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扉页的作者像(面对“上帝无言”的长条幅)、插图以及作家亲笔书写的插图文字(想一想现在的新书还有几本有漫画插图)。然而,读者果真“听信”小说封底的商业宣传,比如“寻找天人合一的祈歌”、“一部奇书”,比如“血光之灾”、“诡事异象”等,那就可能要遭遇作者本人所面对的两难:“上帝无言”而作…  相似文献   

7.
曾峥 《森林与人类》2002,22(9):36-37
一谈到狼这种动物,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灰溜溜的身体、眼中散发着贪婪可怕的绿色凶光,一个残忍凶狠的坏家伙形象,充满了对它的鄙夷厌恶。古往今来,一些流传于民间的故事以及许多带“狼”字的成语诸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等也充分体现了这种情感。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狼这种凶残的野兽,几乎对任何动物都构成威胁。野狼捕食狼赶驴,也许你不信,在山区却真有其事。由于山区交通闭塞,几乎家家户户养驴役使,这些驴也就这样被狼盯上了。夜深人静,狼选准目标后便悄悄接近。驴见了狼,除极少数尚能惊叫几声外…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的长篇新作《怀念狼》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以为主要不是由于其手法的诡异和内容的离奇,而是因为他触及了一个重大深刻的主题和值得不断开掘的丰厚题材,即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的重新缔造,以及急功近利的文明进程导致环境恶化这种人类生存的悖论。它写了商州地区这个历史上的狼患区由于狼的几近灭绝而采取禁止猎狼的措施,但搜寻并意图保护狼的三人小分队却成为击毙残存的 15只狼的刽子手这样的悲剧故事。为什么人与狼如此地仇冤不能相容。老猎人傅山一旦不能猎狼便精神萎靡正如他在书的结尾所说的:“人…  相似文献   

9.
遇狼手记     
遇狼手记郑兆福狼,向来被人们误解为贪婪、凶残的野兽,无不憎恶之。其实,人对狼的这种心态,很大程度上在于对狼性缺乏全面的认识。人们,总以为狼凶猛狠毒,却不怎么了解狼也很狡猾,有善性,并且胆小、多疑。我曾在长白山深山密林中居住过,不但听到过许多关于狼的故...  相似文献   

10.
狼的语言     
骁勇 《森林与人类》2006,26(3):36-38
有史以来狼被人当称做邪恶的象征,而狼的嗥叫也被人们喻为恶魔的召唤,恐吓生者。因此在我国古代有鬼哭狼嗥之说,现在通过一些狼的书籍和科教片对狼的社群行为的生动描述,  相似文献   

11.
刘海英 《云南林业》2006,27(4):24-24
“狼桃”,怪名,是啥东西?“狼桃”原产于南美秘鲁的狼吼狐叫的深山密林里。它圆圆的粉红色的果实,像睡美人的脸般静卧在藤蔓绿毯上。一天,一个进山少年一见就着迷,扑上去想摘几个尝尝,却被爹妈拉住,吓唬道:“她们是妖女魔鬼变的,是狼神吃的妖果,有剧毒,谁碰谁找死!”漫山遍野的  相似文献   

12.
人狼情     
人狼情狼的本性是凶残的,这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观念。而我所经历的一件事,却使我改变了对狼本性的看法。那是1964年10月,我们云南省的一支车载仪器测量普查小分队,在滇西北地区普查找矿,工作车是由一台戛斯—63汽车改装的,车厢为封闭式,测...  相似文献   

13.
狼迹     
小时候家乡常常闹狼荒,每当傍晚,为防止野狼召来的不测之祸,牲畜就得早早归圈,孩子也得早早归家。 记得有一年,大人们在田间耕地,邻居有几个三五岁的小孩在一边玩耍,一只大灰狼趁人们不注意时,从背后扑上来,叼起一个小女孩就逃。时值黄昏,人们在那似明似暗的夜色中发现时,狼已逃得很远很远。众乡亲有的拿镢,有的扛棍,呐喊声、追捕声响彻夜空。追得野狼不停的换口,谁知每换一次口,就得重重地咬一下小孩的脖颈。当人们从狼口夺回小孩时,她的脖颈上已是牙痕斑斑,血肉模糊,终因伤  相似文献   

14.
在大兴安岭森林里,一谈到狼,人们无不咬牙切齿,因为狼给人留下了凶恶残暴的印象。狼,形态大小皆象家犬,与纯种狼狗尤其相似。成年狼体长可达1.1~1.8米,身高0.8米,尾长0.45米,体重约28~45公斤。狼的形态特点,主要是眼裂斜,口裂深,鼻长,耳壳小而尖,颈上有刚毛,四肢长,尾下垂,毛蓬松。体色常见的多为灰棕  相似文献   

15.
狼的故事     
狼·的·故·事郭旭东尽管人们把狼视作阴险恶毒之首,但它除了为求得生存偶尔侵犯人的利益之外,恐怕其残忍和狡诈不及人类的万分之一。我一直认为利用动物之间的真情来残杀动物恐怕是人类登峰造极的残忍。我的老家位于太行山东南脚下的一个十来户的小山庄。放眼望去,山...  相似文献   

16.
老树 《森林与人类》2004,24(10):44-46
读到《狼图腾》这样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小说,实在是我们这个时代一次难得的精神盛宴。该书作者姜戎进行了30余年的研究与思索,写出了这部有关人与自然、人性与狼性、狼道与天道的长篇小说。《狼图腾》一书极其逼真地描述了上世纪70年代的草原游牧生活,形象地揭示了草原  相似文献   

17.
据俄《科学与生活》杂志报道,俄生物学家戈尔季尤克领导的考察组,对生活在俄巴什基尔自然保护区和车里雅宾斯克州的狼进行了数年研究发现,上述两地的狼捕食的主要是肥壮的和年幼的食草动物个体。为防止原本生活在原野中的食草动物在不断地逃命中练就长时间奔跑的耐力,狼群甚至将食草动物赶进了雪原、峡谷、河流纵横和树林极其茂密等不利于奔跑的地区,以便日后对其进行捕杀。这种捕食方式不但不会促进食草动物优胜劣汰,反而会遏制其种杀。这种捕食方群的发展。俄科学家发现狼能遏制食草动物的发展!新华网  相似文献   

18.
“狼”会来吗?──没有树的日子岳力我,本来并不是胆小的人,但现在却感到了一抑毁灭的恐怖。是因为连续读到几篇文章,而害怕世界末日随的可能降临到我们这一代人头上。最先读到的文章,是羊城晚报记者樊克宁采写的《在大兴安岭寻找原始森林》。记者告诉我们,10年前...  相似文献   

19.
狼的外延     
说起狼,六、七十岁的老人都知道,过去,在许多村庄都有很多的狼,特别是兵荒马乱年代,狼群也很多。 50年代,我们村里有个女的,17、8岁,长得很美象天仙。一天,她出外给猪割草,跑了二、三趟,看着太阳渐渐西沉,她决定再去一趟,到了地里,割铲在她纤细的手里,运若自如,一忽儿便满了,当她将要站起返回,但见均致的肩膀上,一对毛绒绒的爪子,做为女子,天生的怯弱。有时比狐狸还要狡猾的狼,竟窥探出这女子的心迹,随着女子毫无反抗的本能,瘫软地仰卧在绿油油盈壮的禾苗上,狼张开大口  相似文献   

20.
关于狼的回忆黎云昆不管是谁向我谈及狼是多么值得同情、可怜乃至可爱的生灵,但一想起狼这个词,我心中依旧不免有一种恐怖之感。说起来那还是三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在内蒙古的贫困山区插队落户,而狼正是那一带农民的大敌。狼经常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进村里,叼走猪仔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