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桃蚜虫年发生规律及有效防治时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连续2年对桃蚜虫发生规律的田间观察结果,认为桃蚜虫的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是:①春季桃芽萌动至开花前以杀卵和若虫为主.②桃花谢后至初夏,以防治成虫为主.③秋后桃蚜虫迁回桃树产卵越冬时,喷药治虫杀卵.  相似文献   

2.
<正>1主要病虫害1.1蚜虫类。包括桃蚜、桃粉大尾蚜、桃瘤蚜,以桃蚜和桃粉大尾蚜为害最为普遍。早春桃树萌芽时,越冬卵开始孵化,群集在花芽上为害。叶片展开后,若虫集中在叶子背面吸食汁液。桃蚜为害的叶片变黄色,向叶背面作不规则卷曲,它又是传播病毒的一种重要害虫;桃粉大尾蚜为害的叶片,向背面对合纵卷,叶上有蚜虫分泌的白色蜡粉,严重时被害叶片干枯脱落,消弱树势。  相似文献   

3.
墨玉县真葡萄粉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2006年,在新疆墨玉县对真葡萄粉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真葡萄粉蚧在墨玉县一年发生3代,以若虫藏在老蔓翘皮下、裂开处和根基部分的土壤内群体越冬.3月中下旬葡萄树出土萌动时越冬若虫开始活动危害,4月中旬越冬代雌成虫出现,4月底5月初开始产卵,若虫于5月中旬孵化.第一代雌成虫6月中旬出现,7月初开始产卵,若虫于7月上旬孵化;第二代雌成虫8月中旬出现,8月下旬开始产卵,若虫于9月初孵化,10月开始越冬.此虫有四次最佳药剂防治适期,第一次为4月中旬;第二次为6月下旬;第三次为8月中下旬;第四次为11月,即葡萄秋季修剪后埋土前.该虫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减少药剂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4.
杏球坚蚧在张家口地区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雌成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产卵,5月中旬卵孵化,9月下旬进入越冬期。药剂防治以3月中旬越冬若虫出蛰期和5月下旬初龄若虫盛期为防治适期;在防治适期可喷施40%速扑杀乳油1 000倍液和2.5%功夫水乳剂2 000倍液和防治效果可达86.63%~97.15%.  相似文献   

5.
三角枫多态毛蚜1年发生6代,以卵越冬,以1龄越夏型若虫越夏。该虫食性单一仅为害三角枫,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嫩梢和嫩叶刺吸汁液,使叶片卷曲,又分泌大量蜜露,诱发霉污病为害。早春于干母孵期,选用内吸剂农药涂干防治,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1995,23(2):49-52
短额负蝗在北纬39°以北的大同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卵期为270~280天。翌年6月上旬开始孵化,蝗蝻共5龄,蝻期为59~66天。8月中旬开始羽化,10月上旬成虫开始死亡,成虫期为41~52天。负蝗卵的孵化要求5cm土温达到19℃以上,土壤湿度在15%~20%;羽化需要在20~25℃的晴朗天气。交尾期平均为28天,有雌虫背负雄虫和多次交尾的习性,每头雌虫产卵120粒左右。雌虫三龄前主要集中在荒坡,地埂上为害双子叶杂草,四龄后转移到田间暴食为害双子叶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抓住防治适期进行农业、化学、生物防治,均可取得85%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侧柏毒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国朋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39-139,107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Leech),在黄山市每年发生3代,以卵越冬。第二年2月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化蛹。5月下旬、6月上旬成虫羽化,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出现,第二代成虫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现,交尾产卵,以卵越冬。此虫大发生时,一株树上有虫千头,常造成很大灾害。防治此虫的关键,在于做好虫情测报,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对越冬代幼虫施防治,即可解除以后各代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重视冬小麦秋苗红蜘蛛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蜘蛛在小麦进入成熟期不利其取食时,以卵在麦田越夏,待到秋季小麦播种出苗后再孵化为若虫、成虫。为害秋苗。此期虫量较少,为害较轻。温度降低时该虫即以卵和成虫在麦田表土层中、麦丛中越冬,为下年度提供了繁殖基数。越冬代害虫的繁殖率很高,要发生为害2-3代,造成次年春夏之交麦红蜘蛛的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9.
5.栗大蚜 该虫以卵在树干裂缝处或枝上越冬,次年4月孵化。5月下旬飞往枝条上危害,聚集新梢、果苞处吸食汁液,使枝梢枯萎,以致果实成熟不好。防治方法:冬季在蚜卵聚集处用火烧杀。在若蚜孵化时期或发生危害时期喷施40%乐果2000倍液。  相似文献   

10.
5.栗大蚜该虫以卵在树干裂缝处或枝上越冬,次年4月孵化.5月下旬飞往枝条上危害,聚集新梢、果苞处吸食汁液,使枝梢枯萎,以致果实成熟不好.防治方法:冬季在蚜卵聚集处用火烧杀.在若蚜孵化时期或发生危害时期喷施40%乐果2000倍液.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危害红树林的新害虫一八点广翅蜡蝉(Ricabia Speculum walker).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八点广翅蜡蝉在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内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中旬至6月下旬越冬卵孵化,5月上旬为孵化的高峰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若虫的发生高峰期.成虫于6月上旬至9月下旬发生,7月上旬以及下旬成虫数量达到最大;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意见,为以后正确防治该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17~2018年对贵州省余庆县茶树黑刺粉虱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余庆县茶园黑刺粉虱1年发生3代,以若虫越冬;越冬代成虫始见期4月上旬、发生期4月上旬~5月上旬;第1代发生期在4月上旬~7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5月上旬~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第2代发生期在6月中旬~10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7月上旬末~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在9月上旬;第3代发生期8月下旬~翌年5月上旬。4~9月温度影响第1代、第2代的生长发育,导致成虫羽化高峰期年度间存在差异。其防治策略为:以冬季清园和黄板诱杀成虫为基础,抓住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卵孵化高峰期及时施药防治。  相似文献   

13.
伪角蜡蚧(Ceroplastes pseudoceriferusGreen)严重危害多种园林植物,幼虫和成虫吸食寄主汁液,影响其生长和观赏价值。该虫在昆明一年发生一代,雌成虫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中旬始见初孵若虫,5月下旬为卵孵化高峰期,8月上旬进入成虫期,以雌成虫或老熟若虫越冬。准确预测该虫的卵期是防治该虫成败的关键,经恒温和室内变温饲养测定,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46±1.23(℃)和10.33±1.01(℃),有效积温为296.94±22.10日度和319.04±20.29日度。其结果符合实际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4.
墨玉县果树介壳虫发生规律研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壳虫是近年来在和田地区严重危害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常见的种类主要有糖槭蚧、枣大球蚧、圆梨蚧.糖槭蚧、枣大球蚧在墨玉县一年发生1代,以2~3龄若虫在枝条上或隐蔽的树皮裂缝处越冬.梨圆蚧一年发生2~3代,以1~2龄若虫在枝干上越冬.介壳虫的危害盛期,第一次为越冬若虫自树液流动至成虫产卵期(或产仔),此时为化学防治关键适期,最佳适期为3月下旬~4月初.第二次危害盛期为小若虫孵化(或产仔)到若虫进入越冬,此时最佳化防适期为6月5~25日.该虫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减少药剂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15.
朝鲜球坚蚧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朝鲜球坚蚧在徐州地区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夏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雌成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产卵,5月上中旬卵孵化,10月下旬进入越冬。药剂防治以3月下旬越冬若虫出蛰期和5月中下旬初龄若虫盛期为防治适期;在防治适期可喷施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60%柴油乳荆3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76%~100%。  相似文献   

16.
1990—1992年观测表明,大青叶蝉越冬卵孵化盛期与梨花盛开,沙枣、柳树展叶等物候吻合;秋季成虫产卵盛期与新疆杨叶片变色、沙枣成熟吻合。阿克苏地区大青叶蝉各世代、各虫态出现的期距差异较小,第一代成虫出现的始盛期到产卵始盛期的期距为28—32天,平均30天。越冬卵开始孵化所需积温为0℃以上400日度。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透测法报成虫发生期。用以上各种方法预测各虫态发生期。秋季林地成虫密度可测报杨树树干上的产卵量。  相似文献   

17.
<正> 1 发生规律 为害秋白菜的地蛆,是萝卜蝇的幼虫,萝卜蝇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休眠期长达10个多月。第2年成虫发生期,主要从8月上旬,一直延续到9月下旬为止,8月中、下旬为发生盛期。 2 防治方法 2.1 防治成虫。当雌雄虫之比接近1:1或成虫量突然增加时,为防治成虫适期。可进行诱杀,即:糖0.50公斤、醋1公斤、水7.5公斤,敌百虫20克,制成混合液,于8月上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球蚜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球蚜在张家口坝上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有翅蚜产卵孵化的若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第1代、第2代危害最为严重,9月下旬进入越冬期.药剂防治以4月下旬越冬球蚜脱去白色腊质防冻壳开始至第1代球蚜若虫2龄体表未出现白色腊状分泌物之前为防治适期;在防治适期以喷施20%和25%吡虫啉1 25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平均防效可达88.86%和93.89%.  相似文献   

19.
桃蚜(Myzus persicae Salzer)过去在棉花上未造成危害。1989年它在喀什地区严重发生,主要集中在叶背吸食汁液,使棉株发育受阻。在喀什地区,桃蚜除以成、若蚜在温室或大棚蔬菜上越冬外,还可以卵在室外桃树芽腋和裂缝处越冬。越冬卵3月下旬孵化,4月底5月初有翅蚜产生并迁入棉田,6月上旬蚜量达高峰,小麦收获后田间天敌迁至棉田,蚜量急剧下降。当棉田桃蚜单独发生且数量不大时可不防治;高温时节人工抖动棉株可使其落地烫死。  相似文献   

20.
云南绵壶阶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6月中旬产卵,卵期很短,故孵化与产卵几乎同步,孵化期从6月中旬到8月中旬,高峰在6月底到7月初。雄成虫羽化始于8月下旬,延续到9月中旬,高峰在9月上旬。防治适期掌握在6月底7月初若虫孵化高峰期进行化学防治,结合管理修剪,清除虫枝,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