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杨树烂皮病发生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迎春5号(三北1号)杨树烂皮病(Valsa sordida Nit.)发生情况调查得知,杨树烂皮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造林时的环境条件和生物因子,当年新植林发病最重,1a以后逐年减轻。不同土壤比较:白浆土造林发病最重,暗棕壤次之,草甸土最轻;不同地类比较:农田耕地造林病害重于宜林荒山造林;不同坡位病害比较;坡上重于坡中,坡中重于坡下;不同坡向比较:阳坡病情重于阴坡;不同坡度比较:坡度越大,发病越重。  相似文献   

2.
辽中县杨树烂皮病发生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因其繁殖容易、速生丰产、经济效益高而成为辽宁省造林绿化的主要树种。由于杨树烂皮病的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杨树人工林的发展。辽中县2003年发生面积40hm^2,2006年猛增至1600hm^2,其中1000hm^2的新植林因杨树烂皮病而全部毁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从2003年开始,在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下旬对3930杨、  相似文献   

3.
1992~1994年在濮阳进行的田间试验和73hm2左右的示范结果说明,生物药剂中生菌素(又称农抗751)防治苹果烂果病和班点落叶病可以取代常规化学杀菌剂如退菌特、多菌灵等,烂果率一般可控制在0.45%~5%;病叶率可控制在22%左右,病情指数在8%以下,优于化学杀菌剂。  相似文献   

4.
1992~1994年在濮阳进行了田间试验和73hm^2左右的示范结果说明,生物药剂中生菌素(又称农抗751)防治苹果烂果病和班点落叶病可以取代常规化学杀菌剂如退菌特,多菌灵等,烂果率一般可控制在0。45%~5%,病叶率可控制在22%左右,病情指数在8%以下,优于化学杀菌剂。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豚草粗提物提取工艺,并与广谱药剂比较对杨树烂皮病的抑菌效果,采用6种提取方法从豚草叶片中提取抑菌活性物质,确定最佳提取方法为温浸-超声波联合提取法,最适提取条件为超声波45 min、75%乙醇溶液、料液比1∶20 g·mL~(-1)、40℃水浴24 h,提取率为20.35%。并开展粗提物与3种药剂对杨树烂皮病林间防治效果比较,结果表明,豚草粗提物对杨树烂皮病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期待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研究提供前期基础,为推进植物源农药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1 症状特征 杨树烂皮病主要危害干和枝条,破坏韧皮层,病斑多发生在芽痕、节疤、皮孔、冻伤、灼伤、虫伤、机械伤处,有干腐和枯枝两种类型。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和树干分权处,病部初期为暗灰色,水渍状,微隆肿,病部皮层组织腐烂变软,用手压之有水渗出,以后病斑失水下陷,出现散生的黑色疹状突起(分生孢子器),潮湿或雨后,自突起点溢泌桔红色卷须(分生孢子角),幼树及一些光皮树种有明显的病斑,粗皮树种病斑隐蔽在老皮下发展,由树皮裂缝放射孢子角,当病斑环绕树干一周时即引起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7.
杨树烂皮病又称腐烂病、臭皮病、出疹子,主要危害杨树干枝,引起皮层腐烂,导致林木大量枯死,造林失败。近年来,黑龙江省发生杨树烂皮病较为严重,其危害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杨树烂皮病是北方的苗木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危害杨属树木,同时也危害柳树及榆树。症状:病害发生在主干和枝条  相似文献   

8.
杨树烂皮病是主要危害杨属树木,同时也危害柳树及榆树。症状。病害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和枯梢两种类型。枯梢型多发生在幼树的主要枝、侧枝和一些不抗寒的树种上。树木病初时,患部皮层变色,无明显病斑,病部的枝梢失水枯死;干腐型较常见,病斑多发生在成年树木西南朝向的主干和大枝上,形成表面溃疡,患部初期出现暗褐色水渍状褐斑,  相似文献   

9.
杨树烂皮病是中国北方地区严重威胁林业生产的主要林木病害。近年来,随着林业建设的迅速发展,杨树栽植面积不断扩大,杨树烂皮病有随之加重和发生频次增多的趋势。文中总结了杨树烂皮病的发生规律、品种抗性评价、抗病良种选育、早期预测预报及生物化学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杨树烂皮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降低杨树烂皮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11.
室内人工诱发健杨烂皮病,用PAGE圆盘电泳法检测健康株、变色溃疡斑和子实体溃疡斑的POD PPO COD三种同工酶谱。结果表明,POD和PPO感病后酶带呈减少趋势,COD在褐变病斑时酶带最多,随后减少;三种酶谱中,感病后第一条酶带都消失,可以作为感病的标志酶带。  相似文献   

12.
杨树烂皮病是湖北地区近年来危害性上升迅速的林业有害生物,其主要寄主在湖北种植广泛。其病原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侵染杨树枝干部,从而导致死亡。依据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杨树烂皮病危险性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判。结果表明,杨树烂皮病在湖北省的危害风险值为2.01,即:杨树烂皮病在湖北地区为中度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此结果将为我省应杨树烂皮病的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Amanita virosa对杨树烂皮病的抑制效果及其抑菌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Amanita virosa用于杨树烂皮病的防治研究,依次做了A.virosa与病原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拮抗试验、A.virosa粗提液对C.chrysosperma的菌丝体及其孢子的抑制试验以及粗提液对杨树烂皮病病斑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对杨树烂皮病起主要抑制或预防作用的是A.virosa粗分离物Ⅳ;C.chrysosperma菌丝体的己糖激酶活力降低,丙酮酸激酶、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和ATP酶活力提高,呼吸作用加快,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而且丙酮酸激酶活力和乳酸脱氢酶的活力提高使无氧呼吸加快,病原菌进行大量的无氧呼吸表现为缺氧;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总超氧岐化酶的含量都极低,不能及时清除呼吸作用急剧加快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对体内生物分子产生损伤作用,随着A.virosa培养粗提液浓度的增加受影响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15.
杨树烂皮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4个方面论述了杨树烂皮病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性。  相似文献   

16.
17.
近几年在刺槐上发现一种烂皮病,越冬后的刺槐不萌发或萌发后又枯萎。最初我们称为枯萎病;后来发现上部枝叶枯萎是由于主干上溃疡病斑所致,又叫溃疡病。在山东省部分地区对发展刺槐已构成严重威胁。省林业厅将此病列为省内检疫对象。但造成刺槐溃疡的病原有好几种。根据全省病虫普查采到的标本,经检查都有镰刀菌,曾定名为Fusarium sp.我们自1972年对此病进行了研究,认为它的真正病原是壳梭孢菌(Fusicoccum sp.),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杨树烂皮病的症状及病原菌,针对其发病规律,提出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19.
烂皮病是由弱寄生菌引起的潜在侵染性病害,病菌主要通过日灼伤口和冻害伤口侵入寄主。通过对杨树插条烂皮病发病情况的调查,发现冻害是造成烂皮病发生的重要诱导因素。文章阐述了该病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总结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