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合理有序地开展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将对德令哈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综合修正及评价分级,针对德令哈市各乡镇的自然性影响因素、经济性影响因素、社会性影响因素、生态安全性影响因素和土地利用性影响因素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基于定性描述和定量计算方法相互结合,获得德令哈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并根据新增耕地系数对全市进行潜力分级。结果表明:(1)综合修正后,德令哈市各乡镇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增加耕地面积为391.77 hm2,整理增加耕地系数为1.85%。(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较大主要分布于德令哈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分为4级。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耕地经济限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为耕地的经济限制性进行研究。从经济可行性评价入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与专家咨询法,测算研究区经济适宜性评分,确定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为耕地的经济限制性,得出各区县整理潜力转化为耕地的经济限制性修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为耕地的经济限制性可分为3 个类别:(1)无经济限制性区县,1≥a 经≥0.6,包括西青区、北辰区、东丽区3 个区县;(2)有一定经济限制性区县,0.6>a 经≥0.3,包括塘沽区、津南区、武清区、宁河区、汉沽区、大港区6 个区县。(3)经济限制性较大区县,0.3>a 经≥0,包括蓟县、宝坻区、静海区3 个区县。各区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耕地的经济限制性在多经济因素影响下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合理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科学有效地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以临夏县北塬地区为例,选取影响整理潜力的自然、经济、社会、土地资源利用和宅基地利用等13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得出综合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到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并求取理论增加耕地率。结果显示: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存在地域差异,总体潜力较大;理论潜力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34~0.76之间;2015年和2020年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分别为312.82 hm2和293.76 hm2;耕地增加率分别为14.84%和13.87%;随着农业人口不断增长,现实潜力呈逐渐下降趋势;结合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可根据不同区域现实潜力大小分重点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以提高整理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其景观特征之间的关系,以2012年临夏县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测算南塬乡各行政村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实现潜力,并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别计算各村居民点形状、规模和分布3个方向的景观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各景观指数贡献率的基础上引入综合景观特征值,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类型尺度上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综合景观特征值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可实现潜力仅为理论潜力的一半;(2)受地形影响,南塬乡各村居民点斑块分布差异较大,综合景观特征值能够全面地反映出各景观指数对整体格局的影响;(3)综合景观特征值和可实现潜力有很强的相关性,综合景观特征值越高说明居民点斑块越规则,其整理潜力越小,例如江家寨村综合景观特征值最高为1.409,但其可实现潜力仅为2.23 hm2。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的任务要求,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与评价则是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为了更好的提高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及可行性,为今后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意见,以花垣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遥感判读、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花垣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调查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花垣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大,2020年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分别为1458.2 hm2、371.31 hm2,平均整理潜力系数达43.78%;各村庄潜力差异明显,潜力多分布在Ⅱ、Ⅲ等级,可大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区域少;地形地貌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该地区居民点整理潜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综合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城镇体系规划标准方案法得到重庆市荣昌县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值。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全县21个行政单元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进行评价,以评价分值为依据,将全县划分为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和一般整理区,并提出各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荣昌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3120.71 hm2,该测算结果融合了不同测算方法的优点,更加合理;有4个主成分对荣昌县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具有显著影响,即经济可行性、整理潜力大小、整理基础条件和农户意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及优先度评价避免了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布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利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安排,对西南丘陵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分析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调查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以江西省崇仁县孙坊镇为例,在现实潜力来源分析的基础上,以农村居民点斑块为评价单元,选取村庄状况、耕地适宜性和社会经济条件3个因素,及斑块规模、村庄破旧程度和耕地邻接度等8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现实潜力类型。结果表明:迁移合并型农村居民点斑块是孙坊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来源,可分为易释放型、较易释放型、较难释放型、难释放型4种潜力类型。研究认为,现实潜力的释放应遵循先易后难原则,根据不同的潜力类型在时空上进行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广平县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土地整治规划及工业、商业等建设用地规划满足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采用调查和统计方法,测算了广平县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潜力。结果表明:从潜力来源类型看,广平县土地整治增加耕地潜力从大到小依次是: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从潜力来源组合的区域分异看,广平县可分为: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区、耕地整治开发区、耕地整治为主兼顾农村居民点整治区。由此得出,优先安排广平镇城乡土地综合整治及东张孟乡沙荒地开发项目,适度推进其他乡镇耕地及农村居民点整治,制定鼓励村集体和农户自主开展土地复垦的政策,而无需安排复垦项目。  相似文献   

9.
天水市秦州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练夏  赵敏娟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7):179-183
考虑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生产生活现状3个方面的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的制约,通过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多因素综合评定法、成对比较和层次分析法,对天水市秦州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理论值进行修正测算,得出更加符合实际的现实潜力,为农村居民点整理专项规划和实施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秦州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理论总面积为2084.11 hm2,各乡镇理论潜力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17~0.77之间,修正后潜力总面积为978.6 hm2;其中潜力较大的乡镇依次为玉泉镇、皂郊镇、藉口镇和平南镇。由于受现实条件的限制,秦州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修正后潜力占理论潜力的46.95%,应根据各乡镇潜力大小和现实转化能力,合理有序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以提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测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科学合理地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对区域农村居民点的现实整理潜力进行测算。本研究以赤壁市的10个乡镇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工程技术因素的自然和社会经济修正指标体系,对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的理论整理潜力进行系数修正,得到更接近于工程标准的现实整理潜力。研究表明:赤壁市10个乡镇的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为283.03 hm2,综合挖潜系数为0.061,理论潜力与现实潜力差异较大。研究认为:考虑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工程技术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整理潜力进行自然和社会经济修正,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测算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定量反映和衡量通过耕地整理挖掘耕地利用的潜力,构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耕地整理项目的实施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选用特尔斐法,对武山县榆盘乡徐黄沟流域土地整理的新增耕地潜力进行分析,通过对选定的参评因子确定权重,再根据评价因子的适宜程度,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通过整理,区内的其他草地和田坎面积减少,耕地面积由原来的314.69 hm2,增加到369.52 hm2,可新增耕地54.83 hm2,新增耕地率为13.02%;(2)区内坡旱地经过改造,使生产条件得到改善,进一步提高了天然降水利用率,耕地等级提高1个级别,上升为6级地。  相似文献   

12.
为客观分析苍山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效果,通过在卞庄镇、长城镇、尚岩镇、向城镇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获取研究基础数据,从农户角度选择反映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社会保障、农民意愿等3个方面的10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整理效果。结果表明,研究区村民对农村居民点整理较为满意,卞庄镇整理效果最好。针对整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得出重庆市璧山县合理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对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提供参考。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出其农村居民点整治现状和未来理论潜力,再结合璧山县现实情景,从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经济发展状况3个方面选取10个指标因子,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农村居民点整治未来理论潜力进行修正,最终得到璧山县农村居民点整治现实潜力。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璧山县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大,农村居民点现状整治理论潜力为503.56 hm2,未来整治理论潜力为1254.02 hm2,现实潜力为565.31 hm2;受自然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农村居民点整治现实潜力下降;13个街镇整治潜力差别较大,璧山县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较好、经济发展水平高、农民对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可接受程度较高的区域;应因地制宜,密切结合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科学有序推动农村居民点整治。  相似文献   

14.
县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及分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改善现有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按照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计算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理论整理潜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区位地理状况、土地利用率、社会、经济方面构建怀柔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修正理论整理潜力,计算出各乡镇的现实整理潜力并对其进行分级,最后针对各分级提出统筹建议。结果表明:怀柔区现有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为186.45m2,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总面积总体偏大,超出国家标准。经过修正,怀柔区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为628.56hm2,呈现不同特征和明显的地域差异,最大的是庙城镇,潜力规模为131.42hm2,最小的是杨宋镇,潜力规模仅有3.22hm2。根据各乡镇整理潜力大小将怀柔区分为3级,Ⅰ级区整理潜力最小;Ⅱ级区次之;Ⅲ级区整理潜力最大。本研究的结果比较客观的反应了怀柔区各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地域差异,对当地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