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宁夏贺兰山共有野生可食大型真菌137种,其中味道鲜美的有52种,它们中能形成产量的有19种。对其营养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在13.25%~51.52%之间,平均含量为30%,比栽培种高10%;粗脂肪的含量在0.68%~6.22%,平均含量为4.30%,与栽培种接近;淀粉含量在1.06%~13.79%之间,平均含量为5.09%;可溶性糖含量在1.18%~15.32%之间,平均含量为5.66%;还原糖含量在1.02%~14.89%之间,平均含量为4.90%;灰分含量在8.46%~19.02%之间,平均含量为13.95%,比栽培种平均高出5.81%。  相似文献   

2.
李应金  秦西云 《植物保护》2007,33(1):131-133
用土壤消毒剂98%溴甲烷、32.7%维博亩水剂、32.7%威百亩水剂、98%棉隆颗粒剂、35%威百亩水剂对烤烟苗床土壤进行处理,播种后20 d,6种药剂对单子叶杂草的防效分别为56.78%、80.42%、75.36%、63.64%、81.78%,对双子叶杂草的防效分别为79.28%、86.21%、89.02%、81.52%、88.69%。播种后40 d 6种药剂对单子叶杂草的鲜重防效分别为75.39%、81.67%、80.27%、72.64%、82.38%,对双子叶杂草的鲜重防效分别为85.25%、92.46%、90.58%、82.69%、91.4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5%威百亩水剂、32.7%维博亩水剂和32.7%威百亩水剂防效相当,但与溴甲烷、棉隆的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分析莠去津(ATZ)及其代谢物脱乙基莠去津(DEA)、脱异丙基莠去津(DIA)、脱乙基脱异丙基莠去津(DDA)与2-羟基莠去津(HYA)在玉米中残留特性和安全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ATZ、DEA、DIA、DDA、HYA在玉米中残留量。样品用乙腈-甲酸溶液(体积比,9:1)提取,经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净化,用Agilent EC-C18色谱柱分离,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正离子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测定。ATZ、DEA、DIA、DDA、HYA在0.005~0.5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 0.99;在鲜食玉米、玉米、玉米秸秆中的定量限均为0.01mg/kg;不同添加水平下,鲜食玉米、玉米、玉米秸秆中ATZ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102%、95%~103%、94%~104%,RSD分别为2%~5%、2%~4%、1%~4%; DEA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97%、93%~97%、94%~100%,RSD分别为4%~6%、3%~4%、3%~6%; DIA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6%~106%、101%~107%、99%~106%,RSD为3%~7%、2%~10%、4%~8%; DDA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107%、88%~107%、99%~106%,RSD分别为2%~7%、2%~6%、2%~5%; HYA的回收率分别为88%~102%、90%~105%、91%~103%,RSD分别为3%~5%、3%~8%、3%~7%。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普通人群莠去津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0.084μg/(kg·d),占日允许摄入量的0.4%。该方法操作简单,回收率和精密度均较高,可同时检测玉米中莠去津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能满足玉米中莠去津的监测及该药的登记试验需求。玉米中莠去津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4.
防治甜菜夜蛾有效药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豇豆和苋菜上甜菜夜蛾进行了药剂筛选 ,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 ,对甜菜夜蛾药效最好的为除尽。室内试验24、48、72h后 ,除尽50mg/L校正死亡率为91.1%、100%和100% ,青虫绝300mg/L48、72h后校正死亡率为85.1%和93.8%。其次为米满200mg/L 72h后校正死亡率为100% ,氟铃脲50mg/L 48、72h后校正死亡率为82.9%和94.5%。田间施药 1、3、7d后 ,除尽10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98.3%、99.7%和95.9% ,米满为51.7%、93.0%和 96.3% ,青虫绝为65.4%、88.2%和93.1% ,氟铃脲为31.8%、89.3%和100% ,CP1为70.5%、91.8%和96.5% ,CP2为38.8%、85.7%和100.0% ,CP3为78.6%、100.0%和91.6%。但甜菜夜蛾对好年冬、灭多威、辛硫磷和氯氰菊酯具有较高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苯醚甲环唑·多菌灵20%悬浮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的配方筛选,得到苯醚甲环唑.多菌灵20%悬浮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为:苯醚甲环唑10.0%,多菌灵10.0%,分散剂MF 2.0%,分散剂NNO 0.5%,HY-21.5%,农乳500#1.0%,黄原胶0.15%,乙二醇4.0%,消泡剂0.5%,水70.35%,该悬浮剂悬浮率≥90%,分散性良好,热贮稳定性合格。  相似文献   

6.
钟昭全  叶枫 《广西植保》2007,20(Z1):34-35
试验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EC对防治稻纵卷叶螟,每亩用量10ml,15ml,20ml,25ml,3d防效分别达到74%、87.06%、92.4%和95.7%;7d防效达到70.8%、85.7%、91.9%和93.8%,保叶效果达到78.1%、88.2%、93.5%和96.8%,建议每亩阿维菌素用量20~25ml对水45kg防治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分别使用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健达)、42%肟菌.戊唑醇SC(拿稳敌)、22.5%啶氧菌酯SC(阿砣)、35%氟菌·戊唑醇SC(露娜润)、25%吡唑醚菌酯EC(凯润)、50%咪鲜胺锰盐WP(施保功)、45%咪鲜胺EC(施保克)等7种药剂在百色市和南宁市对杧果炭疽病进行试验。第三次施药后7 d调查结果,百色试验区上述药剂对杧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为别为70.67%、50.85%、49.66%、51.82%、47.43%、70.21%和69.85%,南宁实验区的防治效果别为73.19%、53.78%、51.40%、51.84%、48.91%、70.86%和70.21%。第三次施药15 d后,百色试验区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9.89%、44.60%、35.44%、42.70%、41.14%、68.70%和68.61%,南宁试验区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37%、44.47%、36.81%、41.57%、41.22%、70.79%和70.37%。生产上使用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健达)3 0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WP(施保功)1 500倍液和45%咪鲜胺EC(施保克)1 000倍液喷施果实3次,间隔10 d一次,均能较好的防治杧果炭疽病。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红火蚁化学防控提供新药剂,本文测定了氟啶虫胺腈对红火蚁中、小型工蚁的毒杀活性及行为能力的影响作用。制备了不同浓度的氟啶虫胺腈饵剂,分别测定其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活性以及对抓附能力、攀爬能力和行走能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0.01%、0.02%、0.03%的氟啶虫胺腈饵剂处理5 d后,小型工蚁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5.18%、66.66%、100.00%,抓附率分别为65.00%、31.67%、0.00%,攀爬率分别为55.00%、31.67%、0.00%,行走率分别为61.67%、30.00%、0.00%;中型工蚁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2.47%、55.06%、100.00%,抓附率分别为68.33%、33.33%、1.67%,攀爬率分别为63.33%、33.33%、0.00%,行走率分别为61.67%、30.00%、0.00%。在设计剂量下,氟啶虫胺腈饵剂对红火蚁工蚁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且对其行为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植物油助剂橙油5.6%水剂对联苯菊酯2.5%乳油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增效作用,在浙江松阳县茶园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橙油5.6%水剂与联苯菊酯2.5%乳油混用后速效性和持效期均高于单用联苯菊酯2.5%乳油。药后1、3、7和14d,橙油5.6%水剂300倍与联苯菊酯2.5%乳油694倍(降低20%用量)混用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分别为81.52%、90.91%、90.17%和80.35%,显著高于联苯菊酯2.5%乳油556倍的防效(分别为67.53%、75.40%、61.54%和62.89%)。橙油5.6%水剂600倍与联苯菊酯2.5%乳油556倍混用防效分别为73.15%、86.02%、82.43%和82.40%,速效性和持效性也均显著优于联苯菊酯2.5%乳油同等剂量单用的效果;对照矿物油99%乳油300倍与联苯菊酯2.5%乳油556倍混用的防效分别为70.63%、83%、74.97%、69.33%,与联苯菊酯2.5%乳油556倍单用防效相比,对速效性和持效性均无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苯甲酸和肉桂酸促进蚕豆枯萎病发生的生理生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苯甲酸和肉桂酸胁迫促进蚕豆枯萎病发生的生理生化机制,在接种蚕豆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fabae的条件下,研究了苯甲酸和肉桂酸4个浓度处理对蚕豆枯萎病发生、植株抗氧化酶活性、膜质过氧化程度及病程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苯甲酸处理下蚕豆枯萎病的病情指数提高了25.0%~362.5%;蚕豆根系和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降低了15.7%~31.4%和21.3%~38.7%,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降低了37.7%~42.8%和28.4%~44.8%,丙二醛(MDA)含量分别提高了28.9%~42.6%和16.4%~45.0%,根系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降低了23.6%~39.4%和17.4%~38.7%。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肉桂酸处理下蚕豆枯萎病的病情指数提高了37.5%~350.6%,蚕豆根系和叶片中POD活性分别降低了17.1%~48.6%和13.4%~36.0%,CAT活性分别降低了15.6%~61.0%和18.5%~57.9%,MDA含量分别提高了24.5%~51.8%和42.0%~94.1%,根系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9.1%~48.9%和21.3%~40.2%。苯甲酸和肉桂酸浓度高于50 mg/L时显著降低蚕豆抗氧化酶性能,加剧细胞破损程度,抑制病程相关蛋白表达,降低自身生理生化抗性,有利于病原菌入侵,促进枯萎病发生,其中肉桂酸的促进效应大于苯甲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