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近年来,漳州农业银行把面向“三农”。服务“三农”做为本行的基本职能和市场定位.坚持把服务好“三农”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确立了面向“三农”的蓝海市场发展战略。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模式和路子。本文就“三农”经济中的金融服务现状和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实践做若干阐述。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对此,权威专家表示,这意味着我国支农投入将步入机制化新时代,未来三农投入将有更大幅度增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12个字意义重大,进一步凸显三农是目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张云华说。 作为新世纪以来第七个中央一号文件,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聚焦三农,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课题。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县级作为“三农”的前沿.肩负着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使命.近年来.紧紧抓住农民就业、农民增收等“三农”问题关键环节.不断加快“三化”进程.把减少农民作为富裕农民的前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镇平特色的解决“三农”问题新途径.实现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各项工作的侧重点始终着眼于农村、立足于农业、服务于农民,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要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城镇结合、以工带农、招商引资”正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福建农业》2012,(8):31-31
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2010年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突出重点,优化结构.进一步增加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人。对“三农”投资规模达到936.6亿元。  相似文献   

6.
连续五年中央一号文件都与“三农”有关,其中强调“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但是,如何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切实解决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近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率全国政协视察团赴福建、吉林两省视察调研,就“三农”信贷等有关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是“三农”,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农民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近两年来,海兴县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形势,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牢牢抓住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四项重点工作,真正做好“强基、壮体、转农、富民”四篇文章,努力把“三农”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探索出一条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富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政府就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把解决“三农”问题更是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好农民小康问题。虽然自200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农民收入的结构不合理、增幅不够大、增收渠道不够宽等问题依然存在,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任务仍然艰巨。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支持“三农”的力度大大增强,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根植农村,如果离开了“三农”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三农”想健康发展也会捉襟见肘。因此,只有寻求农村信用社与“三农”协同发展的结合点,才能实现“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构建产业支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县域。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化解“三农”难题的一个重要举措。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着力打造特色、支柱产业,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2012年“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可谓是前所未有。在2010年元旦,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农村考察,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认真落实中央支持“三农”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不断增加“三农”投入,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作了全面部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进一步强调,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把“三农”问题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充分说明了“三农”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我们一定要结合山东的实际,深刻学习领会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握“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和遵循,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中央强调要把…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经济建设、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问题,过去、今天和将来都不能回避。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城乡统筹,调整政策取向和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报告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明确指出壮大县域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一个热点问题,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对比都是无比关切。力求破解之道。即使如此,“三农”问题的解决依然是纸上炎兵。进展缓慢。这显然与现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状况与结构很难在短期内为“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准备充分的条件有关。大家在研究“三农”问题时,总忘不了呼吁政府和社会给予广大的农民兄弟以国民待遇。这个主张在中国非常有市场,很多人都把“给予农民国民待遇”当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药方。对大家的这份赤诚之心,我颇为感激,但对“给予农民国民待遇”这种提法却很难认同。而且是非常地不认同。我在此提出质疑,愿与关心“三农”问题的同仁们商榷。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为单位的区域经济.其实质就是“三农”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核心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近年来.我们立足县情.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跳出“三农”抓“三农”.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商贸物流现代化进  相似文献   

17.
动态     
国务院:确定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措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研究一季度经济形势,部署落实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确定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措施,决定延续并完善支持和促进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督导组和人行武汉分行行长殷兴山、副行长贺敏等领导在湖北黄冈调研时,无一例外地视察了农行的“三农综合服务点”,并纷纷翘起了大拇指。黄冈市市长刘雪荣更是把“三农综合服务点”作为今年全市县域经济会议的“分会场”。这一新兴事物何以有这么多的魅力,牵动着领导们注视的目光。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五中全会在“我国总体上已经进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和“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条件和能力”的时代背景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历史性抉择,意义非常深刻,内容非常丰富,任务非常艰巨。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表明:“三农”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约束力,农业效益上不去,国民经济发展就要受阻,农民收入上不去,拉动内需就要受阻,农村经济上不去,农村安定就要受阻。同时还将证明:没有持续发展的农业,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工业;没有繁荣富裕的农村,就不可能有繁荣富裕的城市;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就不可能有工业品的广阔市场。“三农”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三农”的特殊地位,这就是党中央为什么始终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真谛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张松 《乡村科技》2019,(19):48-4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发展乡村共享经济”“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短板,也是重点内容,而发展农村共享经济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创新。就目前来看,共享经济对城市的渗透率要远远大于农村,共享经济在乡村发展滞后,使得乡村闲置的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本文就共享经济对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意义和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