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KarolyREDEI 《林业研究》2002,13(4):260-264
匈牙利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是在17世纪初从北美引入到欧洲的第个森林树种。在匈牙利,刺槐是非常重要的速生树种,为经济和生态目的,可以成功营造刺槐人工林。结合该树种的生长特点选择营林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刺槐人工林的成活率和生产力。本文根据林分结构和森林产量长期实验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刺槐林的抚育作业次序。制定好的营林计划和模式将会培育出效益刺槐林,并能使土地经营者更好地接受该树种。同时,刺槐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能源生产树种,本文展示了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图2表1参8。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刺槐基因资源收集及评价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刺槐(Robina pseudoacacia L.)原产美国,适应性极强,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是生态防护、工业用材、薪材、蜜源、饲料、改良土壤等多用途树种。自1601年以来,已被成功引种到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等整个世界的大部分地区。1898年由德国人将刺槐第一次引入中国山东省青岛市。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人将刺槐第二次引入辽宁省东部盖县一带,40年代末联合国救济总署从美国调种,分发到中国西部陕西天水、湖南长沙等地。  相似文献   

3.
我国刺槐遗传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开展刺槐遗传育种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育种历程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刺槐速生良种选育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第2阶段是刺槐用材林无性系定向选育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期;第3阶段是刺槐观赏、饲用等专用品种引进和选育阶段,时间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作者概括了每个阶段开展刺槐育种研究的单位及取得的成就,列出了每个阶段选育的刺槐良种名录,全国10余个省市区的林业科研、教学单位共选育了100余个优良无性系、14个优良家系和3个优良次生种源。总结了我国剌槐良种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刺槐育种发展策略和创新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匈牙利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是在17世纪初从北美引入到欧洲的第一个森林树种。在匈牙利,刺槐是非常重要的速生树种,为经济和生态目的,可以成功营造刺槐人工林。结合该树种的生长特点选择营林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刺槐人工林的成活率和生产力。本文根据林分结构和森林产量长期实验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刺槐林的抚育作业次序。制定好的营林计划和模式将会培育出效益刺槐林,并能使土地经营者更好地接受该树种。同时,刺槐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能源生产树种,本文展示了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图2表1参8。  相似文献   

5.
通过4a对四倍体刺槐新品种引种和繁育应用技术研究,总结出了其科学繁育的技术要点。四倍体刺槐以速生刺槐作砧木,采用硬枝劈接法,接穗用60mg/kg植物调节剂8号(GGR8)处理2h,嫁接苗平均成活率达到94.03%,当年生苗木平均高为2.8m,平均胸径为3cm。该项应用技术为长冶市大面积推广栽植四倍体刺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外来有害生物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根据刺槐叶瘿蚊的主要寄主树种刺槐的分布范围和刺槐叶瘿蚊的潜在分布范围,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38个地区(市)进行摸查采样。结果表明,共有17个省、市、自治区的30个地区(市)采集到刺槐叶瘿蚊的成(幼)虫,其余8个地区(市)未采集到,分别为兰州、昆明、南宁、茂名、广州、泉州、杭州、哈尔滨。在这8个地区(市)中,兰州的五泉山公园、白塔山公园和昆明的植物园均有寄主刺槐,长势较好,但未发现刺槐叶瘿蚊的危害状;广州华南植物园的药用植物园中也有刺槐,树势较弱,未发现刺槐叶瘿蚊的危害状;余下5个地区(市)的采集地未发现刺槐树,故也未采集到样品。现有调查数据表明,刺槐叶瘿蚊大致分布于我国N 26.33°~43.53°,E 104.07°~125.16°的范围内,海拔高度5~1460 m,这与其寄主树种刺槐的分布范围(N 25°~44°,E 102°~125°,海拔5~1460 m)一致。  相似文献   

7.
晋东南石灰岩山地刺槐人工林的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晋东南地区刺槐人工林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刺槐树高及直径的生长规律,林龄为24年的刺槐可以分成三个生长阶段,其中第一阶段(1~6年)是生长最快的时期。在影响刺槐人工林生长的立地因子中,海拔和坡向为主要因子,据计算,在8种立地条件下,林龄为10年及15年时,刺槐人工林的优势木高比油松人工林大2~3倍。利用解析木资料,编制了刺槐人工林立地指数表,可用来评价林分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应用新型的抗旱保水造林材料——GA激活剂在干旱石质山地中进行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GA激活剂进行的3个树种的造林效果,平均成活率比对照提高了5%~28%,其中,刺槐、火炬树、黄栌应用2kg GA激活剂的效果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4%、37.1%、4.8%,使用1kg GA激活剂的刺槐和火炬树分别提高了5%和19.3%。适宜用量的GA激活剂具有较明显的保水作用,经过4个月后,在0~20cm层次中,GA激活剂处理的土壤平均含水量是对照的1.8倍,在20~40cm层次中是对照的近0.5倍。在GA激活剂的使用上应根据不同树种的特性选择用量与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刺槐原产于美国东部,20世纪初从欧洲引入我国,目前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刺槐生长迅速,木材坚韧,纹理细致,有弹性、耐水湿、抗腐朽,用途广,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刺槐根蘖性强,根系发达,具有根瘤,有一定的抗旱、抗烟、抗盐碱能力,是优良的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和四旁绿化树种。刺槐的枝叶还是很好的燃料、饲料和肥料。刺槐花芳香,是很好的蜜源植物,而且还可以食用。由于刺槐用途广,适应性强,是许多地方群众首选的造林先锋树种。现将刺槐育苗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育苗刺槐育苗可用播种、插条、插根、分蘖和嫁接等方法育苗,一般…  相似文献   

10.
利用火力发电厂排放的粉煤灰,10a充填淮北煤矿塌陷区,其上覆盖约30cm厚的潮土,形成特殊的“土壤”。1986-1987年营造了杨、柳、榆、刺槐人工林,在集约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正常。1991年调查了生物量和14种元素在树体内积累和分布,结果表明,N、P、K、Ca、Mg等大量元素主要分布的在树木的叶内,其次是根、树皮和侧枝,以树干的含量最低。在4个树种中,刺槐的含N量明显地高于其它3个树种。在有害  相似文献   

11.
刺槐原产于美国 ,清末经欧洲引种我国山东 ,目前已遍及全国。在我国西北寒冷地区 ,虽然也有刺槐 ,但多生长缓慢 ,经济价值低 ,不被人们重视。为了选择适合荒漠化地区的刺槐良种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和河南省民权林场于 1992年开始把选出的刺槐良种引种到内蒙古包头市试种 ,选  相似文献   

12.
<正> 刺槐(Robinia pseudoaca Linn)具有材质好、生长迅速、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地区优良的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和用材树种。刺槐虽有许多优点,但其速生性仅表现在林分的幼龄和中龄初期。在天水地区,刺槐长到十五、六年后,长势即趋缓慢。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四、五年就会出现早衰。吕二沟从五十年代开始营造刺槐林。这些刺槐林十年后郁闭就开始破裂;十五年后出现枯梢,树干回缩,树皮发黑,林相残破。该流域立地条件差的大河沟支沟更甚之,20年生的林分平均树高只6.1米,密度仅为每亩20株左右。目前,这种残疏林分在整个刺槐林中,占的比重较大。所以,探索残疏刺槐林适宜的更新方式,以继续发挥刺槐林的经济和水土保持效益,就成了  相似文献   

13.
朝阳地区北部的建平县化石里沟以北地区,刺槐出现冻害现象,主要造林树种仅有油松、落叶松和沙棘,树种较单一。为增加朝阳北部地区的树种资源,由美国南达科他州引进耐寒、速生的刺槐优良家系,进行引种育苗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经苗期测定及各家系苗木苗高、地径生长综合分析,适宜朝阳地区引种的美国刺槐优良家系,在速生方面表现最佳的为73、30号两个家系,9号次之。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复垦区杨、柳、榆、刺槐的生物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粉煤灰复垦区杨、柳、榆、刺槐的生物量刘雅荣,刘建伟,王世绩,冷国友,周树理,程锦山关键词煤矿复垦区,杨,柳,榆,刺槐,生物量淮北地区煤矿开采后,形成大面积的塌陷区,造成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据统计,类似淮北的情况,全国以每年2万hm2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依据刺槐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分级序将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立地共划分为2个立地区域,5个立地区,5个立地亚区,5个立地类型小区,15个立地类型组,38个立地类型,并预估了各主要立地类型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刺槐又名洋槐,是生长快、用途广、适应性强的落叶乔木。是华北、东北南部、西北等地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刺槐原产北美,十九世纪末从欧洲引进我国。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我区约有四十年的栽培历史。为研究刺槐早期分布区内遗传生态模式和变异规律,摸清不同  相似文献   

17.
大袋蛾生物防治技术综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袋蛾是林业的一大害虫。在1998-1999年试验的基础上,2000-2002年在刺槐小片林和林网内对综合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和实践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Bt制剂的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寄生蝇的寄生率在片林中达到25%,在林网中达21%;而大山雀的招引率也很高,平均达70%。3种生物防治方法综合使用后,刺槐片林大袋蛾老熟幼虫平均虫口密度由防治前的47.4头/株下降到防治后的0.39头/株,林网内由46.9头/株下降到0.78头/株,而相似的对照区大袋蛾平均虫口密度刺槐片林为34.8头/株,林网37.6头/株。  相似文献   

18.
刺槐是 17世纪初由北美引入欧洲的第一批林木树种 .刺槐之所以在世界快速传播 ,归功于其对环境条件的广泛适应能力 ,易于培育的特性 ,结实频繁、结种量大 ,萌蘖力强 ,种苗保存率高而且速生高产 ,同时又是优良的蜜源植物 .事实上 ,很少有什么病虫对其造成伤害 .刺槐是匈牙利现有林分中最重要的成林树种之一 ,它覆盖 2 0 %的林地 .匈牙利的刺槐的木材产量占全国产量的 18% .鉴于许多国家对培育刺槐的兴趣越来越浓 ,在此将匈牙利的经验和研究结果整理成文 ,期望在刺槐课题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朝阳市主要树种组林分平均胸径生长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总体理论编制朝阳市油松、刺槐、杨柳、速生杨4个树种组林分平均胸径生长率通用模型,以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原始数据,涵盖全市所有地区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立地条件的生长水平.建立4种模拟方程,通过拟合与优化及结果精度的检验,选择出各树种组的平均胸径生长率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朝阳地区造林耐旱树种,以油松、荆条和刺槐3个树种的1年树苗为试验研究对象,从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两方面变化对持续干旱条件下油松、荆条和刺槐3种树种的抗旱性进行了测定,并综合比较了3个树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能力。结果表明:3种树种在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上各不相同,抗旱能力强弱顺序为油松最高,刺槐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