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勒与参娘     
石勒,字世龙,公元274年生于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羯族,是我国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皇帝,在位15年,60岁时驾崩。石勒也是我国最早栽植人参的人。除《石勒别传》记载:“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芭茂甚”可力证之外,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亦可为之佐证。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应用人参最早的国家。早在汉元帝(公元前48~33年)时代《急救章》、《春秋论》和《礼论》等书中都有“参”的记载。东汉安帝时许慎著《说文》中进一步说明“人参出上党”。以后的医药书籍大多记载人参。到了明代嘉靖年间,上党人参基本采绝,东北的人参成为主要的资源。因此,人参的采集中心转至东北,使东北人参的采集业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3.
与本文题目相同的(一)、(二)两篇文章[1],对陶弘景对《本草经集经》的"小字",在"人参生上党及辽东"历史进程中称谓的变动,"今魏国所献即是"中所涉及三个魏国的理解,以及"高丽即是辽东"的考释,均以历史为据整理成文,在《人参研究》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4.
1997年《中成药》第5期、第6期连载《古代人参基源再认识》一文,对在中药界,特别是在人参学术领域内早已解决的问题,即中国是世界上应用人参最早的国家,人参在中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中国自古以来所用的人参是五加科人参PanaxGinseng C.A.Meyer,而决不是桔梗科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等等,在学术上已有结论,然而这些问题在《古代人参基源再认识》一文(以下称“再认识”)中再度提了出来,而且强调对这类问题的讨论“已经持续半个多世纪,尚未定。”“论证古代人参是否即是今之党参,各执一端。”果真如此吗?非然。 其实,在本草文献和中医药经典论著中的记载,人参的药用与临床疗效早有定论,其功效与应用,党参和其他任何一味中药所不能取代的。世界公认的我国本草学的始源,秦汉时代形成的《神农本草经》,对人参的应用价值已有全面总结,谓“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这段经典论述,对人参多方面的补益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全面调节作用,对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以及抗衰防老、滋补保健等特有的功能,都有精辟的概括,即使是运用现代的药理研究和  相似文献   

5.
唐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他的《西山兰若试茶歌》(以下简称《试茶歌》),在历代茶事记载中首次叙述了炒青茶的制作,是一篇很重要的茶史文献。它究竟作于何地?不能不认真探讨一下。《试茶歌》题的西山兰著(即阿兰若寺院,梵文aranyakah的略语之意)其具体地点现在有三种说法:一是浔州浔江郡(今广西桂平县);二是朗州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市);三是连州,朱自振“古代茶叶诗词选注”第五首说:“本诗作于刺连州(古治在今四川筠连县)时。”(《中国茶叶》1982年第3期)。今查刘禹锡的一生并未去过广西,也不是在两广的好友(如柳宗元在柳州、陈谏在封州等)寄茶与他尝饮,却是他在西山兰若(有人误为兰茗)亲自观看山僧“自采至煎俄顷余”,并亲自尝茶,因此,肯定不是广西桂平县的西山茶。以前的书、刊上已有多篇说在桂平,笔者(靖)在《中国茶叶》1982年1期  相似文献   

6.
唐代钱起作有《紫参歌序》,赞美紫团山所产的上党参,曰:“紫参,幽芳也。五菂连萼,状飞禽羽举,俗名之五鸟花。”到了北宋,上党濒临采绝,世上求之不得。此时,辽——契丹国产的辽东参,则被帝王青睐,于宁江榷场以人参为市,重金购买,以应进献之需。但所进献皇家之参,均有礼  相似文献   

7.
正在武汉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人参本草考证和中药检验研究》中~[1],袁俊贤认为:在《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肘后方》等经典名著记载和应用的人参,都是桔梗科党参;在"党参自传"一文内,假借拟人的手法,以党参之口说出:"我说上党人参自古只有党参一种,我从未听说过有一种五加科人参与我并存。"从根本上否认中国有药用人参之存在。这是袁俊贤在新浪网上连续发表10篇"人参  相似文献   

8.
<正>袁俊贤在《人参本草考证和中药检验研究》中[1],以"古之人参,即今之党参,上党人参即是党参"怪论,用于颠覆中国药用人参史。历史进程证明,违背史实的狂妄行径,在人间不会有立足之地,其下场必然可悲,走向消亡。热望人们今后勿踏上此种危途,提高警惕。古本草史籍中不见党参之名。党参还不是药物。至清代,吴仪洛于1757年在《本草从新》以药物的身份将党参收入书中。及至上世纪初,植物分类成果引入我国,才于"党参"名前冠以"桔梗科"的科名。受到"新学"教育的人群中,出现把现在植物命名(拉丁名、  相似文献   

9.
(一)“和汉药”研究方法论的诞生山本:人参被称为“五千年之药”,人参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真正以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还为期不长。大浦先生是最初以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人参的生物化学家,其功绩之卓越常被人们所赞扬。在今天的座谈会上首先请你发言,从研究人参的历史开始可以展开地谈谈。  相似文献   

10.
上党人参(紫团参)是党参抑或是人参,鸡林是吉林还是新罗(朝鲜的一部分),本来早已解决,但有人仍然在作文章,我们仅就晚唐诗人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谢友人惠人参》,再来进一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武都买茶析     
关于王褒《僮约》“买茶”一句,宋代不同版本说法不同:一说“武都买茶”(《太平御览》宋·太平兴国(977年)李昉撰),一说“武阳买茶”(《古文苑》·淳熙六年(1179年)韩元吉辑本)。近代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引证《僮约》为“武都买茶”(《中国历史》第二册)。而茶叶界多数史考者发表专论阐述,认为“武都”是“武阳”之误。武阳今彭山双江镇,川西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重镇,秦汉时其泯江上下流域  相似文献   

12.
此前报告的《陶弘景在人参药用历史上的贡献(一)》中,简要介绍了我国南北朝时代的南朝·梁国医学家、道学家陶弘景在本草学方面的贡献,谈到《本草经集注》中“朱书”、“墨书”,以及“小字”在本草文献中的学术地位,讨论了“小字”中关于人参“生上党及辽东”问题,同时历数了国内外在人参学术上道德不端者的种种作为与伎俩,痛斥其否定中国人参药用历史、歪曲自古以来中国所用人参不是五加人参而是桔梗科党参诸多谬论。  相似文献   

13.
“参”字源于甲骨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写《中国人参》中,在人参史部分涉及到“参”字的起源问题。经查阅多种文献,几乎都记载“参”字最早出自西汉时代成书的《急就篇》。在日本人今村鞆写的《人参史》中也如此记述,且被很多学人所引用,乃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有人出于不同的目的,以“史”为据,断言中国在西汉时代才开始应用人参;或以始载《神农本草经》为据,认为中国应用人参最早始于秦汉时代。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人参绝非党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人参基源是五加科人参,绝不是桔梗科党参。唐代的《新修本草》相当我国第一部药典,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它所描述的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涛《外台秘要》中大量含人参的处方,所应用的人参无疑都是五加科人参。日本珍藏历史文物的“正仓院”收藏中国的野山参实物已达1260年之久。  相似文献   

15.
古蜀僰人清顾炎武“日知录》称:“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蜀地茶史久矣。春秋战国至两汉时,蜀南疆是僰(bō)人的集居地(《吕氏春秋》、《史记》)。以汉代四川行政区域而论,即在犍为郡范围。《元和郡县志》(卷38)记:“禹贡梁州之域,古焚国也。……汉武帝建元六年遣唐蒙发巴蜀卒,自焚道抵群籽,凿石开道二千余里,通西南夷,置僰道,属犍为郡”。应邵  相似文献   

16.
翁珺 《中国茶叶》2006,28(4):24-25
河南信阳种荼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唐·陆羽《茶经》中把信阳归为淮南茶区,并指出“淮南以光州(今光山县)上,义阳郡(今信阳县)、舒州次”。北宋苏东坡渭:“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茶久负盛名,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相似文献   

17.
人参(Panaxginseng C.A.Meyer)是中国著名的关东三宝之一,素以其对人体的滋补保健、防病治病和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名扬海内外。我国发现和应用人参历史可追溯到秦汉以前。公元前6世纪中国道教创始人老子就曾教人们到山里采挖人参,救人治病。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宰相范蠡在其《计然》一书中就记载“人参生上党,状类人者善。”两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就把人参列为上品。数千年来,历代中医学家都把人参做为治疗各种顽症痼疾和扶正固本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首选药物加以广泛应用,留下了无数治病救人的真实故事和起死回生的美妙传说。  相似文献   

18.
<正>古代人参产区比较广,必然有多种采作方法。"采作甚有法"是女真族与汉族采作法相互碰撞的结果,或曰是女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是符合历史实际的。《本草纲目》引《弘景曰》:"采作甚有法。今近山亦有,但作之不好。"弘景当时隐居江苏句容县句曲山即茅山。所谓"近山"之"山"就是指茅山,也出产人参,必然有茅山人参采作法,"但作之不好"。《本草纲目》还引《颂曰》:"河东诸州及泰山皆有之",各地必然有各地的人参采作法。"采作甚有法"之"甚"字,作"极""非常"解,含有  相似文献   

19.
孙文采 《人参研究》2007,19(1):47-48
《中国人参方集》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人参界、医药界的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现在有多部人参著作陆续出版,惟独不见做为治疗药的人参在临床上深加重用的专著问世。《中国人参方集》的出版,填补了历史的空白,我们为之热烈庆贺!《中国人参方集》是一部1,464,000字的煌煌巨著,是一本十分珍贵的人参方药专书,这是资深的人参专家宋承吉教授10余年的心血结晶。该书在今天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潮中出版,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在人参史、中药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篇章。宋教授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在上党人参就是党参,并用之贬低和否…  相似文献   

20.
林漱峰同志在《中国茶叶》发表《武都究在何处》一文,认为“武都山”即“武担山”,在成都城内西北隅,似乎“武都买茶”比“武阳买茶”较合情理。这个看法有可疑之处。先说武都究在何处,成都是否有个武都山?据查阅《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辞海》、《辞源》、《四川通志》等书,互相对证,发现历史上实际只有两地同名“武都”:一是甘肃省的武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郡,领武都、上录等九县,今甘肃省武都县、文县、成县、徽县以及陕西省宁强县等是其治地,武都故城在成县西八十里;二是四川的武都,即今绵竹县,在成都以北一百八、九十华里。《四川通志》载,绵竹在两汉、三国时期均称绵竹县,南朝刘宋时期曾侨置过武都郡,齐时废,改置南武都县,后又废,故治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