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国财政部于2008年3月推出了近80年来最广泛的金融监管改革计划,该计划引起了美国金融界各方的普遍关注和争议,正式实施该计划尚需时日,但一旦实施必将对美国金融监管和银行业运行产生深远的影响.次贷危机是促使推出金融监管改革计划的直接原因,也促使美国监管当局反思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放松金融管制的实践和美国监管体系中存在的弊端.改革计划并非要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而是对伴随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实施更加有效的监管,促进多元化监管体系的有效衔接,建立一个更加灵活、更有效率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2.
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监管效率是事关银行体系安全、金融秩序正常、金融事业稳健发展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金融监管取得了很大成效,也存在监管效率低下问题,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必须明确监管目标重点,健全组织体系,实行综合性监管,讲究监管方法与手段,强化法制建设和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给金融监管带来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应当朝功能性金融监管方向发展,建立主监管制度以实施时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并就监管当局的具体监管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化的巨灾保险机制运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风险识别问题容易导致巨灾保险合同偏离最优均衡状况进而诱发市场失灵,因此,合理有效的识别投保人的风险类型显得尤为重要。在以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利用不完全动态信息博弈模型对巨灾保险中的风险识别模式进行研究后的结果表明,后验风险识别模式同样可以有效甄别投保人的风险状况,风险分离均衡后的巨灾保单可以在多期的合同中达到精练贝叶斯均衡。  相似文献   

5.
2003年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一行三会”的金融分业监管模式的正式设立,也是将金融监管业务正式从中央银行的业务领域中分离出来。本文分别从逻辑的一致性和现实的冲突性两方面分析了贷币政策执行与金融监管行为之间的关系,突出强调了它们之间的相融与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实现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监管博弈过程中不同参与主体的风险偏好影响其有效性,对不同经营效率的金融机构监管的有效性也有差异。监管机构宜引入审核和惩罚等机制,提高监管强度,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对高效率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宜采取原则导向的监管,给予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其竞争力和活力;对低效率金融机构,应采取规则导向的监管。同时,监管行为可更具灵活性,根据不同的风险偏好采取不同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网络经济的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远超各方预期,互联网金融及其相关问题由此成为学界、业界以及金融监管当局关注的焦点。与迅速发展的网络经济相比,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研究则进展缓慢,互联网金融风险正在改变传统金融的生态环境,如处理不当则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主要风险环节在于强化了风险的内在关联性。所以目前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应当朝着兼具包容性和有效性的方向,建立较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和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8.
英、美金融监管制度模式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2种模式。本文在对英、美金融监管制度在组织结构体系、法律制度、监管方式及自律机制等方面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金融监管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1)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2)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3)改进我国金融监管的方式;(4)健全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现状与特点的分析,从商业银行和监管当局两个层而提出了在我国己加入WTO的背景下推进金融创新的政策建议,即商业银行应从产品、技术、组织与管理等方而进行创新,同时监管当局也要完善监管,为微观金融创新提供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我国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部门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和服务弱化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中央银行对农村金融的服务职能弱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还不深入。另一方面新型农村金融市场的规范竞争秩序有待形成,农村金融机构先进供需矛盾亟待解决等。突破监管与服务困局,构建与农村金融发展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系,对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不足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发现正规金融的传统业务和政府补贴扶持相结合的供给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的可持续供给,而参与人为大型商业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即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的非对称性鹰鸽博弈模型结果显示,二者在资金、农户信息两方面综合非对称强度越大,二者选择合作供给的可能性越大,且合作系统内存在进化稳定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因此,为确保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资金可持续供给,应积极合理地引导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与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合作,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本质是嵌入互联网基因创新金融的业务服务方式,但无法消除金融的固有风险,因此把握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边界的平衡关系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创新主体与监管部门之间博弈行为的基础上,构建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中两者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其次,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探讨双方群体博弈行为规律,解释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与监管边界之间关系.最后,监管条例的出台是从没有监管边界、双方博弈边界到确认监管边界的动态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3.
尹希果  曾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239-8242
在系统梳理国内外金融生态研究相关文献基础上,从主体、环境、调节三个方面对金融生态理论进行了剖析。金融生态主体包括金融中介体、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三部分。金融生态环境包括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理论部分涉及法律、经济、市场和信用环境等。实证部分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生态的关系,从而得出相关结论。金融生态调节从内部和外部调节方面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了调节措施。最后对该领域做了综合的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三区制马尔科夫转换模型,考量中国金融状况指数(FCI)的动态变化特征,并采用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研究金融运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作用程度。结果发现:中国金融状况具有敏感的区制转换特征以及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从而导致了其有效性不断变化;金融运行的有效作用程度在0.3~0.4之间波动,整体上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呈现增强态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虑由单个占优的零售商和单个供应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模型.在价格相依的随机需求下,研究分散系统下的批发价格合同与两部定价合同.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两种合同中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决策和利润以及供应链系统的利润.分析表明,当零售商占优时两部定价合同比批发价格合同更有效.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零售业中收取通道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10~2012年957个民营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考量金融发展、银行关联与民营企业贷款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金融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民营企业会通过银行关联来获得更多的贷款数额,特别是在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银行关联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影响更加显著。因此,金融市场监管者应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落后地区金融市场化的进程,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7.
清代士子一旦中举,即失去了原有的官学学生资格,但举人仍有读书应试之需。于是,至清代晚期,各地出现由官府创建的专课举人的书院,专门招收举人,开展应试教育。与此不同,有的书院则兼课举人,并由官府设立孝廉课,专课举人。从总体上而言,专课举人和兼课举人的书院以培养生徒参加会试、殿试为目的,不仅在考课时模拟会试、殿试,而且在经费的投入、对考课的重视程度上,都超过了同一地区的其他书院,使肄业于书院的举人在竞争激烈的会试、殿试中脱颖而出的几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介的金融联结模式已经成为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方式以农业产业链为轴线、农业供应链为纽带,将农业信贷资金供需主体有机联结起来,形成了完善的动力促进机制、业务运行机制以及履约担保机制,有效解决了农村信贷市场上农户的抵押品不足、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还降低了交易成本及监督成本,提高了及时还款率,确保了农村信贷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这种金融联结模式的快速发展,政府应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增强金融联结能力,着力解决农户对农村金融信贷资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宋欣  梅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14-76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户面临着严重的信贷约束,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从"信任匮乏"的视角,基于借贷农户间信用机制的形成机理,运用博弈论的知识,研究长期借贷关系下农户与金融机构信用机制的形成,并提出该机制形成与运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财务决策机制是财务运行机制的核心,决定着财务活动的方向,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影响。文章根据对河南省省属54个非营利科研机构调研结果,分析了省属非营利科研机构的财务管理体制、理念、内部管理制度及财务管理运行的基本状况,提出了要保证非营利科研机构财务管理规范运行的创新思路,即以理事会为决策核心,区分内部管理层和资金类别,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财务决策体系;拓展财务预测职能,引入滚动预算,制订好财务规划;把握好信息的收集和传递、风险意识等影响财务管理决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