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和区域试验熏研究烯唑醇种衣剂使用剂量、处理方法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烯唑醇微粉种衣剂1∶200~300包衣,可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在接种条件下,田间小区防效为51.5%,区域试验平均防效为85.2%,增产11.4%。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玉米的安全性依次为干包>催包>浸包。  相似文献   

2.
11.7%多功能种衣剂3号防治玉米病虫害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季宏平 《玉米科学》2000,8(2):095-096
经田间试验,11.7%多功能种衣剂3号包衣玉米种子,对玉米出苗及生长发育安全、防治苗期茎腐病的效果为47.6%~70.9%,防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为62.2%~80.5%,对蛴螬的防效为68%~100%,并能提高玉米产量,在生产中建议以2∶100或2.5∶100包衣为宜。  相似文献   

3.
1997年在辽宁省的三个地区进行了3种种衣剂防治玉米病虫害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7%呋·多种衣剂以1∶50包衣对玉米安全,可有效防治玉米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平均防效分别达68.91%和71.35%,适宜在辽宁北部地区使用。17%克·多·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为54.26%,适宜在辽宁中部和南部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凤朝 《杂粮作物》2008,28(1):40-41
近年来,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普遍连作重茬种植,致使土壤带菌量增加,加之部分抗病性较差品种的使用,造成玉米丝黑穗病在春播区大面积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此,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时安排科学、规范的玉米种衣剂防治丝黑穗病的药效试验,以求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种衣剂,更好地促进种衣剂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高效应用。  相似文献   

5.
复合外源调节剂种子包衣在滴灌棉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防洲  冶军 《中国棉花》2017,44(4):11-14
探讨复合外源调节剂种子包衣在滴灌棉田的效果,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以锦华种衣剂包衣为对照(CK),研究2种复合外源调节剂(HK1和HK2)种子包衣处理对棉花种子田间出苗率、幼苗生长、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期提前的情况下,2种复合外源调节剂种子包衣处理在种子活力状况以及田间出苗、幼苗生长、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等方面均有差异;与常规种衣剂包衣处理相比,HK2包衣处理使出苗期缩短1 d,通过保苗、壮苗,从而提高了棉苗素质;2种复合外源调节剂种子包衣处理可明显提高棉花产量,2个播期中HK2包衣处理的产量分别比CK提高了16.0%和6.2%。说明在播期提前、低温等环境条件下,使用复合外源调节剂种子包衣处理加快棉花发育进程,促进棉花生发育,可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几种玉米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防治效果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着为当地玉米生产服务的原则,对当地玉米主栽品种及生产上常用几种玉米种衣剂防治效果(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治)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河北种衣剂2号防治效果最好,河北种衣剂1号、15.2克戊种衣剂次之,从而进一步来指导玉米生产,为农民增产增收做贡献。  相似文献   

7.
利用玉米丝黑穗病菌基因组特异引物PCR技术,检测了该菌对玉米植株的侵染状况,并对不同玉米品种在苗期对丝黑穗病菌的抗性进行了初步判断。研究结果表明,感病品种K12分别在接种后第3 d的茎中,6 d的茎,9 d的根、茎、叶,12 d茎,抗病品种20060分别在接种后第3 d的茎、6 d的茎、9 d的茎和叶、12 d的茎和15 d叶都能扩增出PCR特异片段,经过EM种衣剂包衣的玉米幼苗的根茎叶材料扩增出来的特异DNA条带明显少于未经包衣的玉米幼苗。EM包衣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玉米种子的抗病能力,减少了玉米丝黑穗病菌对幼苗的侵染机会,有效地防治了玉米丝黑穗病。  相似文献   

8.
四种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宗志  刘洪涛 《玉米科学》2002,10(2):097-098
本试验利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4种用于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对该病进行防治效果的对比性试验.结果表明,15%黑穗净防效最高,达81.9%,17%吉农4号次之,为63.7%,其余两种种衣剂效果则不足50%。  相似文献   

9.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已越来越影响玉米的产量。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害循环,从品种因素、减少初侵染来源、合理耕作管理、掌握播期、药剂防治等方面探讨了丝黑穗病的防治,指出品种的抗病性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一种载体中加入农药、激素、肥料等,能把作物种子“包衣”的物质就是种衣剂。目前国外在蔬菜、大豆、玉米、高粱、小麦、水稻等多种作物上已广泛应用这种丸拉化技术。其有效成份主要为农药、微肥等,同时忙加入成膜、界面活性、悬乳、抗冻、防腐、酸度调整等若干化学助剂及色料。种衣剂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对种子高度安全,对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1种衣剂能有效地防除病、虫害。如玉米种子用苯菌灵、百菌清等,或用多种杀菌剂混合包衣后贮藏能防治真菌危害。播前种子用多菌灵、粉锈宁等包衣可防治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用辛硫磷等包…  相似文献   

11.
种衣剂添加芸苔素内酯预防玉米冷害药害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11%福·戊种衣剂中添加不同浓度的0.1%芸苔素内酯(BR),对九单48和东单213进行包衣处理,利用智能光照培养箱和田间错期播种,检验不同包衣处理对低温冷害的防御能力.结果表明,人工控制温度条件下,九单48添加最佳剂量BR出苗率为92%,未添加BR处理出苗率仅为20%,未包衣(对照)出苗率为48%.东单213添加最佳剂量BR出苗率为90%,未添加BR处理出苗率为80%,未包衣(对照)出苗率为52%.田间错期第一批播种处理中,九单48添加BR比未添加出苗率高3.83个百分点;东单213添加BR比未添加出苗率高4.94个百分点.种衣剂中添加适量BR能够有效抵御冷害药害,提高出苗率.  相似文献   

12.
EM包衣对玉米苗期防治丝黑穗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有效微生物菌群(EM)包衣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对不同温湿度处理的EM包衣和未包衣的玉米种子在大田生产环境下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M包衣能明显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减少了玉米种子在土壤中的感病率。在有病菌存在的条件下,包衣处理的玉米幼苗的苗高、根长、叶面积、苗干重均明显高于未包衣的玉米幼苗,促进了幼苗根系生长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在病菌环境下,经EM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其抗坏血酸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及丙二醛含量均低于未包衣的玉米种子;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未包衣的玉米种子。说明EM包衣处理可增强玉米种子的抗病性,提高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玉米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传病害是威胁玉米生产的一类重要病害,其中茎基腐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发生尤为严重。由于土传病菌能在土壤中存活多年,给防治带来了较大困难。选育抗病品种和种衣剂包衣是目前防治土传病害的主要手段。由于生物防治具有对环境和人畜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将成为玉米土传病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措施。对玉米土传病害的化学与生物防治以及生物型种衣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玉米镰孢穗腐病发生条件及化学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人工接种筛选抗病品种资源,研究播期、种植密度对病害发生的影响,明确玉米镰孢菌穗腐病发生与品种资源、播期、种植密度的关系,分析棘孢木霉菌颗粒剂(TCF)和XDS种衣剂(40%毒死蜱乳油、20%辛硫磷和10%井岗霉素混剂)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效。结果表明,32个自交系中有6个抗病自交系,延迟播种玉米镰孢菌穗腐病发生严重,播种密度对病害发生程度无显著影响。人工接种条件下,TCF颗粒剂穴施、XDS种衣剂拌种2个处理表现为百粒重增加、秃尖长度降低,TCF颗粒剂穴施处理的防效最高,为48.69%。  相似文献   

15.
高丽辉 《杂粮作物》2010,30(6):438-440
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严重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土壤中病菌大量积累;玉米多年连作;感病品种不合理种植;气候条件不利;种衣剂使用不正确;栽培管理措施失当。同时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和主要症状。提出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农业保健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唑醇类种衣剂芽后包衣对玉米幼苗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用15%克·福·唑醇悬浮种衣剂芽后包衣处理对玉米幼苗无不良影响,对幼苗根系活力、根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叶肉细胞间隙CO2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药种比1∶50芽后包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播期、收获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冠层性状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研究6个播期配合6个收获期对郑单958和伟科702生长发育、株型结构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通过播期、收获期调控实现高产。结果表明,冀中地区6月12日前播种,玉米抽雄和吐丝持续时间更为集中,播期每推迟3 d,抽雄和吐丝日期后推1 d;继续推迟播期,抽雄和吐丝日期后推4~5 d。2014年6月12日播种处理吐丝期冠层温度最高,不利于玉米授粉;6月15日后播种穗位叶SPAD值降低,尤其是生育后期伟科702叶片SPAD值降低幅度较大。播期对株高、穗位高和基部茎粗影响较大,播期与收获期对产量及其构成影响均显著,穗粒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千粒重随生育期延长而提高。经回归分析得出,夏玉米每提早播种1 d,产量平均增加98.4 kg/hm2;每推迟收获1 d,平均增产103.3 kg/hm2。郑单958获得较高产量的播期、收获期最佳组合为6月6日至6月12日播种,10月4日至10日收获。  相似文献   

18.
李志勇  梅丽艳 《杂粮作物》2008,28(5):325-326
选用7种玉米种衣剂(或拌种剂)进行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试验,结果表明:7种药剂对玉米出苗安全,对丝黑穗病防效达64.17%~84.89%,增产幅度为7.51%~17.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