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只8岁比熊犬因突然后肢瘫痪,无法正常行走,患病2 d不见好转,遂就诊。为了对该患犬进行诊断治疗,笔者采用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检查)、核磁共振(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患犬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结果表明:经过检查初步诊断该犬是由L3~L4椎间盘钙化并突出压迫脊髓导致后肢瘫痪,经过手术治疗加术后针灸、推拿,该犬后肢瘫痪成功治愈并出院。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犬瘫痪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犬后肢瘫痪主要是由椎间盘损伤、神经阻滞、代谢紊乱等因素作用使动物后肢失去运动功能的病症,常采用手术和激素进行治疗,但效果不理想。文章介绍了一例犬后肢瘫痪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过程。通过临床症状观察、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C-反应蛋白检查、血气分析及影像学检查,对该病例进行综合确诊。采用支持疗法、针灸、穴位注射神经营养液及辅助康复练习进行治疗,患犬痊愈。  相似文献   

3.
犬的瘫痪主要有偏瘫和截瘫之分,截瘫又以全身(四肢)瘫痪与半身(后肢)瘫痪表现为主。引起犬瘫痪的因素很多,如品种、机械损伤——摔打咬撞、椎间盘问题、风湿病、中毒病、传染病后遗症、肝肾疾病等。现就一例来本单位宠物医院就诊的截瘫犬的治疗作一下总结。1发病情况泰迪公犬3岁,已去势,体重6.4kg,于2011年2月24日来本单位宠物诊所就诊。  相似文献   

4.
犬脊髓损伤性瘫痪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躯体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及直肠、膀胱功能障碍的疾病。为了探究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犬脊髓损伤性瘫痪的临床疗效,通过对一例被车门挤压颈部和胸部的患犬诊疗,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四肢无力等症状。经神经学和CT检查,前肢腕桡侧伸肌、肱二头肌反射减弱,后肢膝跳反射、屈肌反射亢进,背部皮肌反射减弱,前后肢深部痛觉减弱,本体感受器延迟,第2、3颈椎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脱出髓核物质伴有部分钙化,确诊为椎间盘脱出引起的犬脊髓损伤性瘫痪。内服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7 d后,神经反射基本恢复正常,20 d后临床症状和神经反射全部恢复正常。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犬脊髓损伤性瘫痪疗效显著,优势明显,值得在小动物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针灸疗法对犬后肢瘫痪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对一例4级神经功能缺损的患犬进行针灸治疗,并与药物保守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药物保守疗法改善效果不明显,治疗3次后,患犬大小便仍不能正常控制,后肢依然瘫痪;针灸疗法采用白针、电针、水针、磁针相结合,选取百会穴、后三里穴、环跳穴、中枢穴、六缝穴等穴位,通过10次间断针灸治疗,患犬起卧行走和排便能力均恢复到正常水平,3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说明针灸治疗方案可以用于犬后肢瘫痪的治疗,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电针治疗椎间盘突出致犬瘫痪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一例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犬后肢瘫痪病例的治疗。四岁京巴犬,第L2、L3腰椎间盘突出导致后肢瘫痪,采用穴位电针治疗、氦氖激光照射治疗、穴位水针注射治疗一个月,该犬可独立行走且其后四年内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病是犬的常见病。犬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体型小、年龄大的软骨营养障碍类犬,如京巴犬、西施犬等,非软骨营养障碍类犬也可发生。该病为小动物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发生于腰椎、胸椎和颈椎,据临床病例统计,其发病率前两者占95%左右,后者占5%左右,而以腰椎间盘突出为最,占75%左右。由于椎间盘突出症在脊椎上发生的节段不同,其在临床上的表现也较多样化,但总体上以疼痛、共济失调、肢体麻木、后肢或前肢瘫痪或感觉麻痹为主要特征。对2008年7月—2010年1月的23例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总结了一些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旨在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养犬》2007,(2)
临床中犬的后肢瘫痪病例时有发生,本文就两例成功治疗病例谈谈体会,不正之处,敬请指正一.造成犬后肢瘫痪的原因有很多1.机械性损伤,如脊髓挫伤等2.遗传性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犬后躯瘫痪多是由于受到意外事故或人为伤害后,引起的脊髓机能障碍综合症。以单肢或两后肢拖地,大、小便失禁为特征,尤其小型观赏犬发病率更高。近来,笔者采取内服中药配合温针灸的方法救治一例西施犬脊髓损伤性后肢瘫痪,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长春市周某饲养的西施犬,3岁,雌性,重约8 kg,2013年6月来院就诊。据犬主讲,该犬3 d前从桌子上掉下来后出现后肢无力,不能站立的  相似文献   

10.
后肢瘫痪是指后肢因受外界的损伤因素或机体自身代谢紊乱,运动神经通路阻断,使后肢的肌肉发生大面积的麻痹、感受器感应度降低甚至完全消失,造成动物轻度或重度瘫痪的一种症状。本文作者于动物医院实习期间接诊一病例,通过病史调查、视诊、触诊、生化检查、B超等检查确诊为代谢障碍所造成的后肢瘫痪,通过治疗,病犬很快恢复运动功能并完全痊愈。作者对该病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该犬后肢瘫痪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