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及其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了探明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质量的影响,该研究利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已有的大气质量监测数据及实测所得数据,分析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污染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并对公园接待区(受影响区)及黄石寨山顶(对照区)的SO2,NOx,TSP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及年际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接待区及黄石寨景区大气污染物超标率和分担率情况来评价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质量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旅游开发利用已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接待区的大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尤以SO2所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为了减轻公园的大气污染程度,保护公园环境,必须改善公园内的燃料结构,同时减少接待设施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水环境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明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水体质量的影响,该研究调查分析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水体污染源的种类、数量及分布,利用公园已有的水体质量监测数据及实测所得数据,对公园水体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公园水体污染源主要为接待区的宾馆、酒店及当地住户,污染物主要为剩菜饭渣、洗刷污水,受影响较大的水质指标为BOD5、DO、NH3-N、COD、MnO4+、总磷及类大肠菌等.受以上污染物的影响,作为公园主景区之一的金鞭溪的水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上、中游水质已降为二级.为了保护公园环境,必须减少污水排放量,并将所有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同时,还应将部分污染不达标的接待设施关闭或迁出景区.  相似文献   

3.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最佳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大量增加的游客给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为了实现公园的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确定公园的最佳旅游环境容量,以此来进行公园的游客管理及接待设施的调控.该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以床位数、游道长度及水体中总磷含量作为衡量指标,分别对公园的经济发展容量、日空间容量、不同季节生态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根据“木桶原理”确定了公园的最佳旅游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公园的经济发展容量为41 400人/d,日空间容量为13 255人/d,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生态环境容量差异较大,分别为1 848、3 879、1 307和775人/d.根据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公园最佳旅游环境容量为13 255人/d,公园“境内最佳住宿容量”春季为1 848人/d,夏季为3 879人/d,秋季为1 307人/d,冬季为775人/d.以上结果可为公园入园游客人数、接待区住宿游客人数及接待设施存量控制与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经济发展容量;日空间容量;生态环境容量;最佳旅游环境容量;境内最佳住宿容量   相似文献   

4.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地调查和专家问卷的基础上,运用定量方法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旅游环境质量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Delphi法及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张家界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张家界旅游环境质量总体上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旅游环境质量影响最大。为了遏制环境质量的进一步下降,给出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5.
钱益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64-3765
在实地调查和专家问卷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定量方法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旅游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张家界旅游环境质量总体上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旅游环境质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南湾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及市场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湾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评价,结合南湾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特点及开发现状,提出了南湾国家森林公园市场营销策略,以期提高南湾国家森林公园知名度,促进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采用野外踏察以及问卷调查法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公园境内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公园内野生动物在种类、数量和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动物已从公园中消失,不少动物亦濒临灭绝;在保存下来的动物中,也有一部分的生活习性发生了改变;在旅游开发利用的不同时期,公园内不同野生动物受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在公园开发之初,以鸟类受到的影响最大,兽类次之,爬行类最小,而在公园开发的后期,则刚好相反.为了保护野生动钶资源,必须严禁猎杀野生动物,保持景区安静,建立野生动物通道等.  相似文献   

8.
旅游气候资源是旅游开发中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气候资源有着丰富而特殊的景象,随时影响着人们的外出旅游活动。在景区内,舒适程度及时间长短一直影响着旅游景区的季节性变化,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该文利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2014年自动气象仪器观测数据资料,分析了与旅游气候资源相关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三个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得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人体舒适度指数水平较高,夏季是最为舒适的时间段,并分别从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经济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条件价值法对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进行经济性评价,研究表明:该公园的年游憩使用价值为170万元,年总游憩价值为771.1万元,年总游憩价值是年游憩使用价值的4.5倍.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应该树立品牌产品形象,开发特色的旅游,促进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人们进行生态旅游的同时对人文景观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文景观丰富,合理利用将大大提高景观质量。森林公园以自然景观为主,笔者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对其人文景观资源进行调查及评价,分析该地区民族文化利用的特点,并针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存在的问题,提出森林公园建设中要重视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要突出地方独特的民族文化,重视旅游产品多样性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快速的城市化建设导致全球变暖、游憩空间缺失等一系列生态及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地处城市边缘地区的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进行基于碳汇和游憩服务协同提升的郊野公园环空间布局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研究基于RS与GIS技术,首先利用CASA模型计算区域提供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用以表征区域内生态空间可提供的碳汇量的时空分布趋势;其次,应用核密度分析模型与邻域分析探究区域综合游憩功能的时空分布强弱,利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帮助识别潜在游憩廊道;最后,应用CA-Marcov复合模型预测2023年区域生态空间格局变化趋势,全面支撑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的优化选址。  结果  综合不同区域所提供的碳汇服务及游憩潜力的差异,结合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现状生态空间分布情况以及2023年生态空间格局演变模拟结果,共筛选出59处以碳汇和游憩服务协同发展为导向的郊野公园拟建用地范围。  结论  协同提升碳汇与游憩两类功能的郊野公园选址方法具有一定的空间定量化研究优势,相关评价结果可为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的空间布局优化和其他生态空间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海南省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为基础,以Google Sketchup为开发工具,对现代热带休闲农业概念园区进行了初步的设计,探讨开发海南特色休闲农业模式,以寻找一种更适合、更人性化的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吉林江源干饭盆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水平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洪俊  裴伶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95-16097
对吉林江源干饭盆森林公园典型样地和城区(对照)的空气负离子水平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林分结构对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影响,并对森林公园内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平均水平为958Ions/cm3,明显高于城区,不同林分结构中空气负离子水平差别较大;森林公园内空气清洁程度为A级。  相似文献   

14.
森林公园中的空气负离子能够有效缓解现代人因长期待在室内导致的“空调综合症”,对森林公园的规划发展亦至关重要。对寨场山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公园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夏秋高于冬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一天当中空气负离子浓度上午开始下降,14:00-16:00最低,随后回升。2)森林公园中在地势较低且植物生长较好的地方以及在不同水体周围,空气负离子浓度更优。3)公园中不同绿地类型以及不同水体中空气清洁度从高到低的次序分别为:乔灌草>阔叶乔木>灌木丛>草坪,瀑布>河流>溪流>水库>小湿地。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休闲农业园提升规划探讨——以杨墩休闲农庄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贵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255-7257
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各地休闲农业园面临新的问题,提升规划已提上日程。杨墩休闲农庄是一个典型的休闲农业园,提升规划可从规划目标与原则、品牌形象策划和推广、整合提升规划特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郊野公园游憩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日渐远离自然,人们对郊野公园的游憩需求正不断增加。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并咨询专家,对郊野公园的游憩要素进行分类,从生态空间、游憩空间、人文价值、地形、水体、植被、设施7个角度出发,选取了18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18个指标的权重进行判定,构建郊野公园游憩度评价体系。从构建的体系结果来看,生态空间空气清洁度高、生态空间面积适宜、游憩空间活动类型丰富的郊野公园具有较高的游憩度。且郊野公园的游憩特点为空间感舒适、野趣、清洁、安全。对郊野公园游憩度的研究,可以引导游人理性使用郊野公园的游憩资源,对提高郊野公园的游憩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以嵩县天池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例,采用森林风景资源等级评价明确风景资源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ROS技术确定游憩机会类别的空间布局,划定出功能分区并对功能分区的建设进行规划。结果表明:天池山森林公园存在森林资源破坏日益严重,游憩体验类型较为单一等问题;依据森林风景资源等级评价对ROS技术进行调整,将公园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等4个区域;依此划分出的功能分区,通过梳理游憩机会类别的空间布局,可应对公园优势风景资源开发过度、劣势风景资源相关游憩开发不足等问题,为其他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功能分区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适于双城市城市发展的绿地系统规划,以公园、滨水和道路3种绿地作为设计实例,对双城市绿地系统进行实地调研。公园绿地主要强调生产要素和景观要素的融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景观空间;滨水绿地主要是为双城市增加景观多样性,打造具有休闲、游憩功能的短暂停留空间;道路绿地主要是与防护、生产绿地结合,塑造生态性与景观性相融合的城市绿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