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1黄淮海地区玉米生产情况黄淮海地区属于一年两熟种植区,玉米种植模式多样,其中冬小麦、夏玉米两茬轮作占60%以上。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是全国最大的玉米集中产区,主要包括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的山东、河南的全部,河北的大部,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和江苏省徐淮地区等。玉米播种面积约747万公顷,占全国玉米播种总面积的32%,总  相似文献   

2.
黄淮海地区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但是玉米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较低,且总体上发展缓慢,尤其是玉米收获环节机械化发展滞后。近年来,黄淮海地区玉米收获机械化出现快速发展势头,部分市(县)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已经超过了50%,有的已基本实现了玉米收获机械化。为此,总结分析发展玉米收获环节机械化的经验,提出了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建议,对指导全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接茬轮作机械化生产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玉米接茬轮作是黄淮海地区主要种植制度,加快其机械化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为此,针对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接茬轮作机械化生产面临的技术瓶颈和共性问题,分析了其农艺特点和主要障碍,在农机农艺融合、规范栽培模式、优化机具配置、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建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等方面,对两熟制栽培模式下农业机械化生产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技术及政策层面提出了推进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我国黄淮海地区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对黄淮海地区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和玉米秸秆处理方式的调查研究,设计了一种自走式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该机由上下两层割台组成,上层收获果穗,下层收获秸秆,通过田间试验,该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规定,已通过部级鉴定并获准推广。  相似文献   

5.
山东率先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秋以来,山东省玉米机收共上阵各类农机具328.3万台(套),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58470台,完成机收面积3610万亩,机收率达到71.5%。全省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已达到88.75%,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至此,山东省小麦、玉米两大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已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6.
梨树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松辽平原腹地,耕地面积17.2万hm^2。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玉米种植面积约10.6万hm^2,玉米总产量在12亿kg左右,是国家确定的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是黄金玉米带,每年的机械耕整地面积在14.3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3%。  相似文献   

7.
浅谈玉米丝黑穗病特点及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已遍布世界各玉米产区,我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从全国来看,以北方春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和西北玉米区发病较重。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之间,个别重病地块可达60%~70%。20世纪80年代,在主要春玉米区病害已基本得到控制,近年来该病害有上升趋势,在整个玉米产区仍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有着广阔的作业市场玉米是我国第一大饲料作物和第三大粮食作物,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玉米总播种面积达2400万公顷。虽然玉米联合收获机在全国已有50多个厂家开发生产,但年产量仅1000台左右,社会总拥有量仅1万台左右,大部分厂家和机型处于多点试验、示范阶段,只有少数机型开始小批量生产。目前全国小麦机收率达64%,水稻机收率也高于10%,而玉米机收率仅为2%,这就是说约2000万公顷玉米仍然是靠农民一穗穗手工劳作。如果实现玉米联合收获,按机收率达40%计算,全国至少需要14万台玉…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重点粮食生产基地,玉米是主要优质作物之一,其播种面秘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2.8%,产量占粮食总产量67%,但玉米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收获水平仅为1%,极大地影响了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制约着玉米产业化的发展。为了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农业部“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把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为农机化的重点工作,列入“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范围广,年种植面积约2500万hm^2,主要分布在北方玉米区、黄淮海平原春夏玉米区和西南丘陵玉米区三大玉米生产区,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80%以上。随着小麦、水稻机收市场的逐渐饱和,玉米收获机将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国内玉米收获机市场上,生产企业有100多家,玉米收获机型号繁多,机手很难选择。  相似文献   

11.
黄淮海地区是夏播玉米的主产区,基于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农业未来发展趋势,市场对玉米收获机的需求也将只增不减。本文为大家介绍一款中农博远公司2019年推出的机型——专为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特点打造的4YZ-4X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该机采用全幅不对行割台可适用各种行距,190马力发动机保证高效作业;808毫米升运器+5组全胶剥皮辊,可保证高速作业时的流畅度及剥净率。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机》2010,(9):10-10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玉米耕、播环节机械化问题已经基本解决,2009年全国玉米机耕、机播率分别为84%和73%,但机收率仅为17%。玉米机收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最近,国务院要求千方百计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到2020年全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率要达到50%。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在玉米生产上具有特殊的区位特点和优势.是一个典型的玉米生产大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2005年.全省玉米播种面积240万公顷。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10.5%,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32.8%;总产1467.5万吨,占全国玉米总产的13.8%.平均单产6079公斤/公顷.高于全国平均单产1481公斤,在全国主产省区中居第1位。  相似文献   

14.
在玉米生产中,机械化生产方式受到传统栽培制度制约而难以快速发展。针对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制度和区域特点,重点结合播种、收获环节,从农机农艺交互影响的视角,探讨了玉米生产中农机农艺适应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茜 《农业工程》2012,2(11):1-2
在玉米生产中,玉米的播种和收获方式不同于其他作物,在其机械化生产过程中,专用机械的应用成为必然。针对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制度和区域特点,重点结合播种、收获机械技术的最新发展,对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回顾。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新年伊始,淄博市一项2005年的农机统计数字引起了有关媒体的关注,全市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1500台,占全省、全国总数的33%和22%;玉米机收率达60%,居全省、全国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国玉米收获已结束,机械化收获发展迅速。今年全国共投入玉米联合收割机3.8万多台,机收水平近10%,比上年提高2个多百分点。尤其是主产省呈现出加速的发展势头,山东省机收水平达到33%,比上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机收进度快了2—3天;河南省机收水平达到10.9%,比去年提高4.2个百分点。今秋玉米机收表现出四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8.
深松与玉米高产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梨树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松辽平原腹地,耕地面积17.2万hm^2。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玉米种植面积约10.6万hm^2,玉米总产量在12亿kg左右,是国家确定的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是黄金玉米带,每年的机械耕整地面积在14.3万hm^2,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全国玉米年种植面积4亿亩,年产量1500亿公斤,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6%和粮食总产量的30%。近年来,陕西省岐山县年种植玉米30多万亩,年产量达1.5亿公斤,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5和粮食总产量的1/2。因此,不论从全国还是从岐山县看,玉米在粮食生产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玉米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黄淮海夏播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是我国优势玉米种植区之一,近两年均遭受花期高温热害,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和品质。通过调整玉米播种时间,可使玉米花期错过高温热害严重时期,从而减轻或规避热害风险,但需获知各地高温热害发生强度和频率的空间分布规律。因此,以该地区为研究区域,以日高温时长为玉米花期热害指标,计算得到黄淮海地区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强度,分析2013年热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63 a气象数据和日高温时长概率分布函数计算黄淮海各县区玉米花期出现高温热害风险的概率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13年黄淮海地区夏播玉米散粉期高温热害胁迫较重的地区主要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信阳市等地,高温热害程度严重。如果这些热害重灾区提前7 d左右播种,将显著减少玉米花期与高温时期的耦合,降低因花期高温热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基于物候时期、县域环境这一更加精细的时空尺度研究玉米气象灾害风险分布规律,既可为气象灾害研究提供新视角,又可用于指导重灾区通过调整播期规避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