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兽医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兽医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不断加大,疫情发生呈逐年下降趋势,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发展。但从目前国内外养殖形势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为此需要对重大动物疫情趋势做出分析,进而提出对策,保障畜牧业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事关公共卫生安全,事关畜牧业健康发展,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动物疫情形势的严峻挑战,在山西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西省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采取一系列综合性防控措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2011年以来,山西  相似文献   

3.
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猪流感、口蹄疫等疫情防控工作上,全国已取得了重大胜利,在这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基层兽医工作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见,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全世界人畜共患动物疫病有250多种,动物疫病不仅威胁动物生产还影响人类生命安全。我国各地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陆续建立了动物检疫的专门机构和检疫队伍,动物检疫成为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控制和消灭人畜共患的重大疫病,为动物食品安全和动物产品出口贸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深入贯彻实施,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要求 认真组织和规范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全面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的病原分布和流行趋势,有效评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的免疫效果,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定期分析评估动物疫情,把握疫情动态,科学研判防控形势,开展预警预报工作,为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积极探索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模式,大力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掌握和分析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动物疫病病原分布和流行规律,评估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消除疫情隐患,发布预警预报,科学开展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动物防疫网络化体系,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计划免疫、疫情测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强制免疫病种的增多、防疫形势的日益严峻,动物防疫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因此,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才能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当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热病等动物疫病此起彼伏,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在以农村散养为主的动物防疫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近日,西北西南地区农业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定点联系工作组工作座谈会在甘肃兰州召开。会议深入分析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形势,总结交流防控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防控重点工作。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9.
2000年以来,国内外先后爆发了多次重大动物疫情,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新流行疾病传播迅速,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使许多养殖企业一夜之间血本无归;而许多“老”疫病(如牲畜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仍然是防控重点,还没有被扑灭和稳定控制的迹象。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异常复杂、严峻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猪流感、口蹄疫等疫情防控工作上,全国已取得了重大胜利,在这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基层兽医工作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见,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兽医  相似文献   

11.
一、指导思想全面掌握和分析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动物疫病病原分布和流行规律,评估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消除疫情隐患,发布预警预报,科学开展防控工作。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是四级动物防疫体系最基础的部位,村级动物防疫员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工作质量决定整个动物卫生和畜牧业发展成效。如何真正建立一支合格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并形成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是目前深化基层动物卫生监管体制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实验室监测在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及防控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而实验室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除受实验方法、实验设备、监测试剂、实验操作等因素影响外,还要受到样品的采集、处理、运输、保存等因素的影响。样品的采集、处理、运输、保存是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决定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检验结果能否反映疾病的主要病原、病因,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样品的代表性和质量。结合从事动物疫病监测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做好动物疫病监测样品采集、处理、保存等工作,谈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为依法推进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生规律,判断动物疫病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科学评估动物疫病流行状况和防控效果,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预测预警、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控水平,根据《2010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农业部组织制定了《2010年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并于2010年1月6日印发。其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使大同市在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农业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地方的督促检查力度,争取尽早把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信息调查 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和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做好所在县畜牧业生产、动物免疫、屠宰加工和畜禽价格(反应动物流通情况)调查工作,并结合当地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数据,分析当地疫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动物疫病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这就成了影响养殖效益与动物产品安全、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从而加大了动物疫病的防控难度。因此,探讨控制乡村动物重大疫病的发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畜牧兽医专业会议的部署,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维护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农业部于2009年1月19日就做好2009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发出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十分重视,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使禽流感、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等重大疫病得到了有力的控制。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动物疫病,还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出现新疫病,有的地方发生新老疫病交叉感染,一般呈散发发病,有时呈暴发性流行,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经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我国动物疫病难以控制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12月25日国家林业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防范陆生野生动物疫病传播和扩散,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