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摸清我国的荒漠化土地状况,1994年,国家林业部安排部署了全国荒漠化普查与监测工作.我区于1994年初开始准备,历经广大林业工程技术人员2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在1995年底顺利完成了新疆荒漠化普查与监测工作.普查成果首次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了新疆荒漠化土地现状,达  相似文献   

2.
TM卫星影像图在荒漠化土地普查与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M卫星影像图室内目视解译和实地验证以及地形图辅助实地调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青海省荒漠化土地普查与监测体系建立工作,摸清了家底,达到了预期目的。全国率先大范围应用TM卫星影像图进行荒漠化土地普查和建立监测体系,表明方法是实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荒漠化监测就是采用先进的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科学的地面调查方法,及时、准确地掌握荒漠化土地面积的现状、动态及防治所需的综合信息,为制定自治区及国家防治荒漠化工程建设计划、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提供依据。荒漠化监测包括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监测。 内蒙古自治区于 1994年和 1995年首次开展了砂质荒漠化普查与监测工作,普查范围涉及所有气候区 8盟 4市 76个旗县 (市、区 )的全部或部分地区,普查面积约为 74.8万平方公里。 1999年开展的荒 漠化监测工作不但在范围上有所扩大,而且在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上…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荒漠化监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全国荒漠化监测主要技术规定”,就甘肃省荒漠化监测体系总体框架的建立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以抽样和“3S”技术为基础的荒漠化宏观监测重点监测实施方法;介绍了监测分类系统、监测成果要求和实现的目标;指出了监测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分析云南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建立荒漠化和沙化宏观监测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宏观监测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对遥感调查的数据处理、图斑区划、现地调查核实、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图编制、成果提交等技术环节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据普查结果显示──全疆86个县市中53个县市有沙漠分布,受风沙危害的有76个县市及80个团场。荒漠化土地分布总面积7959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47.7%……由新疆林业勘察设计院承担历时两年的新疆荒漠化土地普查与监测任务已全面完成。普查结果显示,全疆有86个县市中53个县市有沙漠分布,受风沙危害的有76个县市及80个团场,荒漠化土地分布总面积为7959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47.70%,在总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中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4304万公顷,占54.08%;戈壁3264万公顷,占41.01%;其它荒漠化土地(风蚀残丘、重盐碱地、盐漠、闯田)39…  相似文献   

7.
《林业工作参考》2005,(2):64-67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的国家之一,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沙化威胁着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掌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为国家制定防治荒漠化和防沙治沙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有关义务,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分别于1994年和1999年组织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其成果为全国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并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疆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新疆是我国荒漠化及沙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也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新疆的土地荒漠化及沙化问题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新疆的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已严重影响到我区各族人民的生存、生活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成为制约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防治荒漠化在新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为掌握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为国家和自治区制定防治荒漠化和防沙治沙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自治区林业厅在国家林业局统一部署下,分别于1994年和1999年组织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工作,其成果为全区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并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9.
张掖市荒漠化成因、问题与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绿洲作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商品粮重镇,素有“金张掖”的美称。然而在境内两大沙区数以万计的沙丘的分隔包围之下,该区又面临着严重的荒漠化威胁。在全区荒漠化普查(监测)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当地防沙治沙以及沙产业开发的成功经验,探讨了张掖市实施荒漠化治理工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将GIS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用于沙化和荒漠化监测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进度,提高成果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实现数据的共享,提高沙化和荒漠化监测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本文介绍了河南省沙化、荒漠化监测工作概况和GIS技术工作流程,提出了GIS技术的应用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在1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公布了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的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成果。截止2009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  相似文献   

12.
荒漠化监测中县级植被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级荒漠化监测是中国荒漠化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变化监测是荒漠化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以县为单元,研究建立荒漠化植被监测的框架和信息处理和评价方法很有必要。文章给出了多时相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一体化的县级植被监测和评价信息系统(Vegetatio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Information System,VMEIS)的结构框架、功能模块组成和相应的组织机构要求。以期为今后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资源监测队的前身是造林治沙设计大队,成立于 1963年,先后参与完成了我区哈腾套海、鸭鸡山、苏木山、红山等国营林场造林总体设计,乌盟北部 8旗县等防护林规划,巴盟五原县等旗县农牧林水综合规划;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以及一、二、三期规划,直接指导了我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开展;开展了对全区各盟市、旗县造林质量的检查,平原绿化达标验收等工作; 1994~ 1995年完成了全区涉及 48个旗县的沙漠化普查, 1999年完成了全区荒漠化 (沙化 )监测,为我区防沙治沙和防治荒漠化摸清了底数,揭…  相似文献   

14.
为了贯彻《防沙治沙法》,掌握土地荒漠化,沙化的年度变化趋势,统一土地荒漠化/沙化年度趋势监测调查的内容、方法、技术标准及成果,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中心多次召开全国工作会议,对全国样线调查工作进行安排。  相似文献   

15.
《甘肃林业》2015,(1):47
为加强甘肃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的质量管理,统一并规范监测质量检查和验收的要求,建立健全监测质量监管制度,强化监督和检查,确保监测成果的质量,依据国家林业局通知要求,省林业厅荒漠化监测领导小组组织厅造林产业处、省治沙办公室、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组成检查小组,对我省荒漠化监测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工作分为两个检查小组,于11月12日~22日对抽取的十个检查单位进行全面检查验  相似文献   

16.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全国第二次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 ,分析了GIS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实用的新兴手段在我国荒漠化监测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遥感技术是区域荒漠化监测的首要手段。本文从不同遥感方法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目视解译、植被指数、分类技术及光谱混合分析技术在荒漠化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并指出了各个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对未来基于遥感技术的荒漠化监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对土地荒漠化监测中的系统抽样法和整群抽样法,在总体特征数估计精度、完成任务工作量及成本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成数抽样整群系统布设(每群3个单元)的抽样方法为辽宁省土地荒漠化监测的较为理想方法,以期为辽宁省的土地荒漠化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该文主要介绍了荒漠化和沙化主要监测方法、内容和目的,对于建立和完善地方监测体系,及时、准确地掌握荒漠化和沙化现状、动态变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客观评价治理成效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荒漠化监测评价的标准与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标准和指标是监测评价国家或区域荒漠化状况及其影响力的一种有效工具,它提供了描述、监测和评价荒漠化问题的基本框架和途径.文中回顾了荒漠化评价标准与指标的制定背景及其国际进程,对相关的概念、定义和制定原则予以引介和评价,并初步提出了标准和指标的体系框架构想,以资为我国的防治荒漠化事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