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杨保国 《内陆水产》2004,29(6):33-33
盛夏初秋,池塘的下风水面常漂浮着一层翠绿色的水花。这就是“湖靛”。它是由于蓝藻类大量繁殖而形成的。湖靛在上午9时前浮于水面进行光合作用,此时,能占去整个鱼池水面,并有无数气泡溢出水面,放出臭味;9时以后,随着阳光增强,不断下沉到中层,水面上则漂浮着一片黄而微绿色的死亡群体。当水中含氮量较高、有机质多,水温为28~30℃、pH值为8~9.5时,蓝藻类就会大量繁殖,尤其是微囊藻的大量繁殖形成湖靛,造成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2.
盛夏初秋,天气炎热时,池塘中常在下风水面漂浮着一层翠绿色的水花(湖靛),系几种蓝藻大量繁植而形成的。这种藻体喜欢生活在水温28℃—32℃,PH值为8—9.5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湖靛: 盛夏初秋,鱼塘中水温较高,如加之水质碱性较重,硬度较大时,常在下风头水面漂浮着一层蓝绿色或红黄色的水花,称之为湖靛.这是由几种藻类组成的,一是由于两种蓝藻类的大量繁殖,如铜绿微囊藻使池水呈现翠绿色,有些地方叫“铜锈水”,如是水花微囊藻呈淡黄色.藻体颗粒状,每一颗粒为许多球形细胞密集而成的群体,大小、形状很不规则,外表包裹着一层胶质膜.另一种是甲藻类,多甲藻和裸甲藻的大量繁殖,使池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反映出红棕色,群众称为“红水”.藻体细胞中部有一条环绕体周的横沟,沟中有鞭毛.  相似文献   

4.
一、蓝藻水华的形成我国蓝藻分布广泛,近年来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养殖中后期水温适宜,水体pH升高,导致全国主要鱼类养殖区养殖中后期蓝藻大量繁殖和高密度聚集,蓝藻水华频繁发生,给鱼类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蓝藻水华发生时,蓝藻漂浮于水面成翠绿色的水体或薄层,江浙一带称为"湖靛",福建称"铜锈水"。  相似文献   

5.
<正> 1 湖靛 湖靛是指蓝藻类中微囊藻大量繁殖时,在水面形成的一层翠绿色的水花。微囊藻大量死亡后,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会使池鱼中毒并大批死亡,造成严重危害。湖靛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初。防治方法:(1)经常灌注新水,不使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并注意池水pH值的调节,可控制  相似文献   

6.
湖靛是由蓝藻类大量繁殖而形成的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层翠绿色水花。目前清除湖靛主要使用0.7ppm 硫酸铜全池泼洒,若计量不准这种方法易无效或引起鱼中毒死亡。1990年8月,金湖县陈轿乡水产养殖场一口3亩的鱼池发生湖靛,该场试用食用石膏清除,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养鱼的生产中,有的养鱼户往往只注重细菌性和病毒性鱼病的防治,忽视了植物性敌害对鱼类的危害。今年夏天四川省长宁县铜锣乡一养鱼户,因植物性敌害(湖靛)的危害,六天时间死掉鱼类价值达千元。这里介绍几种植物性敌害的防治措施。一、湖靛的防治。湖靛是由许多球形小细胞组成的群体,是蓝藻中的微囊藻,这种藻类在天气炎热时大量繁殖,呈翠绿色飘于水面,鱼类吃了不能消  相似文献   

8.
湖靛的危害及防治湖靛,又叫臭绿纱。由微囊藻大量繁殖堆积而成的翠绿色的薄膜,其中包括铜绿微囊藻或水花微囊藻等。这种藻类含有蛋白质很多,何志辉认为,蓝藻含蛋白质49.7%,但由于有胶膜包囊,鱼类吃后不宜消化。林婉莲等(1979~1980)用活的微囊藻投喂...  相似文献   

9.
湖靛的危害及防治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黄福湖靛,又叫臭绿纱。由微囊藻大量繁殖堆积而成的翠绿色的薄膜,其中包括铜绿微囊藻或水花微囊藻等。这种藻类含有蛋白质很多。何志辉认为,蓝藻含蛋白质49.7%,但由于有胶膜包囊,鱼类吃后不宜消化。林婉莲等(1979~...  相似文献   

10.
蓝藻水华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其形成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当湖面出现蓝藻水华时,水面被厚厚的一层蓝绿色的湖靛所覆盖,水体浊度增大,透明度降低,沉水植物逐渐减少以致消失。由于蓝藻大量繁殖,极大地消耗了水体中溶解氧,引起好氧生物窒死现象,并散发腥臭难闻的  相似文献   

11.
<正> 前言微囊藻(Microcystis)属于浮游植物蓝藻门,俗称湖靛。蓝藻门的藻类多数是青、草、鲢、鳙、鲤等养殖鱼类不易消化的。当气温高(28—32℃)的时候,在含氮量高,有机质多的碱性水域内(pH8.0—9.5)蓝藻类就会大量繁殖,尤其是微囊藻、鱼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城市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污水排入水体,加上北方连年的干旱少雨,水源的多次重复使用,水中的藻类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由均衡的多藻种逐渐演变为以绿藻和蓝藻为主,很多水域由于蓝藻的泛滥,给养殖业带来很大的损失。1蓝藻的危害蓝藻是地球上一种最古老的植物类群,它对环境要求不严格,容易分布,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喜欢含氮量高的有机物较多的碱性水体,比较喜欢高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在水华衰老期间,大量死亡,将水中溶解氧耗尽,引起鱼类和水生动物窒息死亡,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当水面出现蓝藻水华时,水面被厚厚的一层蓝绿色的湖靛所覆盖,水体浊度增大,透明度降低,由于蓝藻大量繁殖,极大地消耗了水体中的溶解氧,并散发出腥臭难闻的气味。蓝藻是北方池塘常见的藻类,因其分裂速度快,很容易成为池塘中的优势藻类。蓝藻表皮有一层很厚的胶质层,虽然蛋白质含量很高,但鱼类很难将其消化利用。当蓝藻过量繁殖时,如遇天气突变可引起大批死亡,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引起鱼类中毒死亡。2蓝藻的控制方法形成蓝藻繁殖过盛的池塘,多为盐碱土壤,沙浆土质,而粘土和粘壤土质的池塘,蓝藻很难成为优势种类。碱土中硅、钾、磷这几种元素是严重缺...  相似文献   

13.
金燮理 《内陆水产》2002,27(9):28-28
微囊藻属于浮游植物蓝藻门,由于池中微囊藻大量繁殖,而使池水水面呈现一层翠绿色的薄膜,俗称湖靛,又叫臭绿纱。其中主要包括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有时还有鱼腥藻等。微囊藻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达49.7%),但由于它具有胶膜包囊,青、草、鲢、鳙鱼吃了以后不能消化。如林婉莲等(1979~1980)用活的微囊藻喂白鲢,证明不能被消化利用,试验鱼全部减重。李永函(1971~1972)也认为蓝藻中的粉状微囊藻多的养鱼池中,鱼生长不好,有的甚至死亡。据分析:微囊藻死亡后,其尸体腐烂分解产生羟胺(NH2OH)、硫化氢…  相似文献   

14.
蓝藻生命力极强,有30多亿年生存史,具有耐酸、耐碱、耐高温特性。蓝藻体表有一层不易被鱼类消化的胶质外膜,典型的滤食性鲢、鳙鱼也厌食之。蓝藻体内含有气体和油珠的特殊物,故能漂浮水面。当淡水养殖水域出现富营养化状态时,水面上原先占优势的硅、绿藻等有益藻类会逐渐消失,而蓝藻却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在水和大气界面间形  相似文献   

15.
<正>河蟹养殖塘口在夏季高温季节十分容易产生大量蓝藻,2015年以来每年均有因处置蓝藻不当而造成河蟹死亡导致严重损失的案例,河蟹养殖户损失惨重,故如何正确应对蓝藻暴发显得非常重要。一、蓝藻的形式与危害蓝藻(水华)大量出现时,水体一般呈蓝色或绿色,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被风吹到岸边堆积,不但会发出恶臭味,且含毒素的蓝藻细胞在水体中漂游,当与某些悬浮物络合沉淀,或被养殖对象捕食后随其排泄物沉  相似文献   

16.
2000年7月中旬,正值鱼类快速生长之机,我市百花水库大面积出现蓝藻,整个库水一片翠绿,这是我市大水面养殖中从未出现过的现象。检查所养花白鲢体质明显消瘦。局场办公会决定组织科技人员攻关治疗。池塘蓝藻常规防治方法是:一旦蓝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翠绿色水华时,多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毫克/升或生石灰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原因主要是:一是蓝藻繁殖速度快,一旦形成优势种群,即使当天用药见效,过一两天又会大量繁殖出现;二是蓝藻不是花白鲢喜食的藻类。鉴于上述情况,又针对水库水面大(百花水库为小Ⅰ…  相似文献   

17.
池塘微囊藻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庆波 《水利渔业》2002,22(1):48-48
微囊藻属蓝藻门 ,在夏季及初秋 ,随着养鱼池塘的富营养化 ,极易出现。池中微囊藻 (主要是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areuginesa及水花微囊藻M .flosaguae)大量繁殖 ,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华 ,江浙一带群众称之为“湖靛” ,福建称之为“铜绿水”。微囊藻对鱼类尤其是鱼苗具有较强的毒性 ,近几年在观音阁水库池塘中连续多次出现 ,给养殖业带来了一定危害 ,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重点防治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 微囊藻的习性与危害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 ( 2 8~ 32℃ ) ,碱性较强 ( pH值 8~ 9 5 )的水体中 ,…  相似文献   

18.
微囊藻属蓝藻门,在夏季及初秋,随着养鱼池塘的富营养化,极易出现.池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reuginesa及水花微囊藻M.flosaguae)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华,江浙一带群众称之为"湖靛",福建称之为"铜绿水".微囊藻对鱼类尤其是鱼苗具有较强的毒性,近几年在观音阁水库池塘中连续多次出现,给养殖业带来了一定危害,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重点防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微囊藻水华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华微囊藻)大量繁殖后,可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华,早晨很容易观察到,江浙一带群众称之为“湖靛”,两广称之为“耗”,福建称之为“铜绿水”。近年来,受养殖模式改变及水体富营养化趋势的影响,微囊藻的发生有加剧的趋势,一些地区池塘微囊藻的发生率高达30%~50%,小型水库和湖泊等大水面也时有发生,这给渔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一、微囊藻水华的主要危害1.微囊藻大量繁殖能抑制其它有益藻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水体老化,不利于鲢、鳙鱼的生长。2.强烈的光合作用能使水体p…  相似文献   

20.
鱼池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花,江、浙一带群众称之为"湖靛",两广称之为"",福建称之为"铜绿水"。当微囊藻大量繁殖、死后,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NH2OH)、硫化氢(H2S)等有毒物质,不仅能毒死鱼类,就是牛、羊饮用了这种水,也能被毒死。其主要危害对象为: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据测定,如在1升水中有50万个群体时可使鱼中毒,鳙鱼种尤为敏感,若1升水中有100万个群体以上,则可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28℃~32℃),碱性较高(pH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