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化控是棉花高产的重要技术之一。为实现化控的目的,把握好第一次化控的时期非常重要。何时开始化控最好,根据棉花生长发育规律、气候特点和化控药物的作用机理,通过科枝人员和广大棉农的科研、生产实践,一般情况下,以棉花盛蕾期(即现第4个果枝,北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20年来DPC化控在陕西棉田大面积应用和发展情况,据不完全统计:自1983—2001年DPC化控普及率由65%提高到90%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达112.7万hm2,平均增产12.1%。增产皮棉81626t,产值达8.16亿元,产投比达1:25~40。根据研究结果:指出DPC化控与CK相比,不论化控几次均能增产,以3次DPC化控为最好。第一次在棉花7~8叶期,7.5~12g/hm2;第二次在15~16叶期,22.5~37.5g/hm2;第三次在棉花打顶后10d,45~75g/hm2。通过DPC化控可塑造棉花理想株型,使株高由100cm左右降低到85cm左右,密度由4000株/hm2增加到9~9.7万株/hm2,提高棉株内围成铃率达9.1%,达到:促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并提出棉田DPC化控必须与传统栽培技术相结合在高产栽培体系的重要作用,推动了当地棉花高产栽培措施革新,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棉花化控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技术,药物亩投入仅几元,应用好了能增加几十倍、上百倍的收益。化控作用最重要的时期是棉花苗蕾期,但很难把握好最佳施用时间和施用量,因此,化控既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又是一项比较难的技术。现将笔者对棉花化控的体会介绍如下。一、棉花苗蕾期化控的唯一根据是  相似文献   

4.
董本尧  王勇 《种子科技》2023,(14):24-26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棉纺织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提升棉花生产效益、产量以及质量成为种植户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根据平原垦区特点,以荒湖农场为例,总结出江汉平原垦区棉花生产“一增五改”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即增挖田间条田沟、改常规棉为杂交棉、改密植为适当稀植、改传统施肥为配方施肥、改3次化控为多次化调、改传统防治为科学防治,以期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5.
滴灌棉花大面积超高产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北疆各师中,农五师棉花从2004至2008年棉花单产连续5年位于第一,为此"棉花大面积超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项目荣获2009年兵团科技进步二等奖。为进一步提高水、肥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增加职工收入,八十六团在滴灌棉花的化控、施肥、灌水、打顶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增加种植密度作为玉米产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会带来群体郁闭、倒伏等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量提高。为了探明高密群体不同化学调控方式对玉米茎秆抗倒伏性状的影响,选用近年来表现较好的高产潜力品种‘迪卡159’作为试验材料,设8.5×10~4、9.5×10~4、10.5×10~4株/hm~2 3个种植密度和8展叶1次化控(T1)、7+8展叶2次化控(T2)以及清水对照(CK) 3个试验处理,测定了茎秆农艺性状和抗倒力学性状,结果表明,化学调控降低了玉米植株的株高、穗位高、基部节间长和第2~5节位的节间干物质重,增加了基部第3~5节位的节间周长和第1~5节位的单位节间长干物质重,以上变化在不同化控处理间存在差异。8.5×10~4~9.5×10~4株/hm~2时,一次化控可取得较好的调控效果,10.5×10~4株/hm~2时则需两次化控才能取得明显的调控效果。茎秆抗倒力学性状与农艺性状密切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化控条件下,单位节间长干物质重对茎秆穿刺强度及压折强度的影响最大,可以作为植株化控抗倒伏效果检验的重要农艺指标。  相似文献   

7.
棉花氮肥与化控综合栽培效应陈建平,顾双平,蔡宏俊(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224002)施氮与化控是当前棉花栽培中两项重要的促控措施。而只有应用得当,才能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目的。过去生产中运用全凭经验决策,常失之偏颇,达不到理想的增产效果。为了充分发挥肥...  相似文献   

8.
氮肥与化控配合应用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9~1991年采用均匀设计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研究了氮肥与化控配合应用对棉花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建立了以皮棉产量、纯利润、霜前花率、僵瓣率和纤维长度等为目标性状的二元二次函数模型。解析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其增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适量施氮产量、效益高;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霜前花比例下降,僵瓣率提高。适当化控有改进品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作用。氮肥与化控之间存在协同效应,表明增施氮肥同时适当化控有利于产量、品质和效益的提高。在本棉区中等偏上肥力水平的条件下,每公顷产皮棉1200~1425kg、纯利润8100~9600元的优化方案是:纯氮112.5~150.0kg/hm~2,化控缩节安量为30~72g/hm~2。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缩节胺(DPC)化控对黄河流域机采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合理的化控时期和缩节胺用量原则。以机采棉新品系衡棉HD008为试材,设置3个不同DPC剂量处理。结果表明:DPC显著降低株高和果枝长度,减小果枝夹角和叶片面积,合理化控可有效塑造机采棉理想株型。DPC对产量及产量组分有显著的影响,适量DPC可增加伏桃和秋桃从而增加总铃数,增加铃重和子指,但衣分降低,适量DPC可增加产量。DPC显著提高纤维的断裂比强度,适控可提高纤维的整齐度,其它指标无显著影响。根据机采对棉花农艺性状的要求及棉株生长特点,可在棉花现蕾后开始化控,每10天左右化控一次,根据主茎日生长量控制喷施量,株高日增长量控制在1.5-1.8cm之间,株高控制在75-90cm之内。  相似文献   

10.
为了鉴定新型棉花化控调节剂‘棉太金’与‘全精控’的作用效果,并确定其在辽河流域棉区适宜的应用方法,采用对比法,以棉花品种‘辽棉30号’为试验材料,利用‘棉太金’、‘全精控’、缩节胺(DPC)、矮壮素进行化控处理,比较分析了植株的发育进程、成铃分布、棉铃干物质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纤维品质。研究结果表明:‘棉太金’和‘全精控’作为新型棉花生长调节剂,能够帮助棉花塑造合理株型、协调成铃分布、优化棉铃干物质分配、防止早衰、提高产量,同时对纤维品质无不良影响,可以在辽河流域棉区推广应用。但是其用法和用量应根据生产实际进行调整。一般建议不宜早控,前期(蕾期到初花期,6月中旬—7月上旬)轻控,中期(盛花期到铃花期,7月中旬—下旬)适控,后期(铃花期,7月下旬到8月上旬)重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在总结棉花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对棉花高产系统调控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根据高产棉花株型结构和发育规律得出不同阶段的控制目标,即通过水控、肥控、化控及其它手段进行综合控制,使促控矛盾协调统一,以达到最佳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油大豆铁豆67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铁豆67号产量的密度、施肥量、叶面喷肥、化控次数4因素分别设定3个水平的处理,采用正交表L9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影响大豆新品种铁豆67号产量因素的顺序是:施肥量、密度、叶面喷肥、化控次数;铁豆67号最理想的栽培技术模式是密度1.1万株/667m2,施肥量为20kg/667m2,叶面喷肥1次,化控次数1次。产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密度高于1.1万株/667m2时,产量与密度呈负相关;密度低于1.1万株/667m2时,产量与密度呈正相关。产量与叶面喷肥次数、化控次数呈正相关,极差R值分别为8.91和6.17,但并不显著,说明适时适量的叶面喷肥次数和化控次数对铁豆67号的产量有积极的调节作用,但不能起到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棉花高密度栽培化调技术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棉花高密度栽培调控中,因受密度、品种、揭膜、浇水等因素的影响,常常出现施用缩节安(DPC)化控方法不当、用量不准、化控时间安排不不同程度的疯长或早衰,为此提出了在棉花整个生长期中,采用叶龄模式加红茎比,对棉花进行量化指标的调控措施,在四个关键时期进行实施,做到了化调指标数量化。因苗诊断灵活化,使高密度棉花前期坐果低,中期棵间生长稳,后期透光好,不疯长不早衰,简化人工整枝,提高了棉花品质,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4.
采用缩节胺拌种,可有效降低棉花子叶节高度,可省去棉花苗期化控程序,节约种植成本。本试验通过对二十九团用缩节胺拌种和未拌种的10块棉田的棉花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缩节胺拌种的棉田,棉花出苗整齐一致,苗期长势稳健,棉花1~4节间长度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第七期《科学种养》杂志刊发的卢巧俊同志撰写的《棉花化控应掌握“三轻三重”的原则》一文,不仅笔者读后受益匪浅,同时也给附近的农民带来很大的帮助。7月是棉花化学调控的操作时段,有些农  相似文献   

16.
棉花蕾期和花铃期管理关键是以调节好肥水为中心,配合中耕、化控、整枝等措施,合理运用促进与控制技术,促控结合,实现壮棵稳长,搭好丰产架子,增结蕾铃,减少脱落,实现三桃满挂。  相似文献   

17.
王惠滨  冯爱丽  金宗亭  耿健 《种子》2007,26(3):94-95
作物的化控技术是农业生产上一项新技术,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棉花、小麦、花生等作物上广泛应用。近几年来在玉米上也开始推广应用。本试验通过对化控调节剂玉丰灵在几个高产玉米品种上的应用,全面系统地调查玉米在株高、根系、叶面积、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方面的变化,以期为化控技术在玉米上应用推广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化控剂作用下产量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不同玉米品种寻找出其最适的化控剂,以6 种不同的玉米杂交品种为主因素,以5 种不同的玉米化控剂处理为次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化控剂处理下各小区产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协玉5 号’品种在化控剂处理下产量增加较其他品种显著,‘协玉3 号’品种不适合化控处理;玉黄金、矮壮素化控剂以及喷水处理并不能显著提高产量,高玉金对产量增加有负效应;同时,‘协玉4 号’、‘太玉339’品种喷矮壮素能提高产量,‘协玉5 号’、‘先玉335’品种喷玉黄金能增产。化控剂对提高玉米产量作用不明显,不同的玉米品种适用不同的化控剂。  相似文献   

19.
<正>为落实"到2020年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推进棉花、水稻减药控害技术的应用,保障棉花、水稻病虫害防治减药增效控害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的顺利实施,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联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棉花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与示范""水稻减肥减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项目组,于近日在新疆自治区昌吉州呼图壁县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举办了棉花水稻病虫害防治减药控害技术培训班。来自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  相似文献   

20.
作物的化控技术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新技术,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棉花、小麦、花生等作物上广泛应用,近年在玉米上也开始推广应用。本试验通过对化控调节剂玉丰灵在几个高产玉米品种上的应用,全面系统地调查玉米株高、根系、叶面积、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方面的变化,以期为化控技术在玉米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