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联系工作实际,我深深体会到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以及“统筹兼顾”的必需性。我们围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和裴城镇的实际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在实现乡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看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广阔前景,更坚定了坚持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主体和客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确立和论证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要善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论,反对以主体为“本”的主体主义;要善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客体论,反对以客体为“本”的客体主义。  相似文献   

3.
《浙江现代农业》2005,(2):F002-F002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明、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农村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事关中国发展全局和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的情况下提出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其价值定位表现在:它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统一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5.
人性特征是设计激励路径的逻辑前提。按照马克思的人性观 ,人性有其一般性特征 ,即人性内涵的多样性 ,人性的可变化性和人性的趋向完善性。但由于受中国现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的影响 ,中国企业经营者人性又有其个性特征。与其个性特征相符的激励路径是 :坚持“适应论”与“可塑论”相结合 ,以“可塑论”为主 ;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以精神激励为主。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时期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解决温饱与巩固温饱同步推进,大力实施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唯物史观是科学、全面、协调的发展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为人类在历史进程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了理论基础。坚持唯物史观指导下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甘肃农业》2014,(1):F0004-F0004
近年来。宕昌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药材大县”、“草畜大县”和“马铃薯重点县”为目标。立足县情实际,完善工作思路,坚持科学规划。强化科技培训,加快良种引进,培育特色亮点。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张,产业效益快速显现,全县形成了以中药材、马铃薯、草畜为主导,蔬菜、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今年,我们将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又好又快”的原则,本着“建、管、养”并重的指导思想,努力实现漯河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农村公路建设。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十七大文件也着重强调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与超越,是马克思建立新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起点.以实践为基点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形成的基础,正因马克思扬弃了以往“敌视人”的“纯粹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只将感性存在作为一种对象而不是活动过程的“直观唯物主义”,以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或者说以自我意识来掩盖一切现实的物质的世界的思辩唯心主义,才使得“新唯物主义”达到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层次、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郑容  郑刚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28-29,9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哲学观点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物质产业就是以生物质资源为原料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基产品,包括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学品等的一门新兴产业.发展生物质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生物质产业紧扣“能源、环境、资源、三农”四大主题,切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发展生物质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生物质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矛盾论》是毛泽东1937年8月为克服党内严重的主观主义特别是"左"倾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一篇重要而精炼的哲学论文,其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科学的逻辑体系———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矛盾系统理论思想;汇通中西文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稳步发展;理论指导实践———丰富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矛盾论》作为人类辩证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必将永远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周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755-3757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理论,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为逻辑起点,以自然与人的辩证关系为核心命题的科学体系。它揭示了自然与历史、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人道主义的生态伦理原则、自然主义的生态道德情感和共产主义的生态伦理信念。这种先进的生态伦理理论应当成为中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思想依据。结合"十八大"提出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这一重要体系,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上看,民法从来是法哲学的发祥地,法哲学的观念和理论皆以民法为本。我国的民法哲学是关于民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法哲学主要研究民法的本质、价值、地位、理论、体系及其建构方法等。民法哲学从属于法哲学,它是民法学和民事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的灵魂。民法哲学决定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市场经济的公理必然在民法哲学中得到反映。“公平”和“规范”应是民法哲学中一对最基本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解宗方  张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99-14701,1470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系统思考,提出新农村建设要"落实方略,确立主体,夯实基础,抓住关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农业愈是向前发展,愈显示其辩证性质。我们要发展农业科学,必须进行农学辩证法的研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科学研究。农学辩证法研究包括:1.辩证唯物主义的农业观,2.辩证唯物主义的农业科学观,3.农业科学研究方法论,4.农业经营管理方法论。我们高等农业院校有充分的条件进行农学辩证法的研究,这一研究一定有光辉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为我们考察和研究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城乡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市场经济驱动城乡一体化,强力撼动、瓦解乡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大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更深层次焕发出国家发展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0.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建院10年来,领导班子及全体教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团结奋进,创先争优,取得了辉煌业绩,形成了浓厚和谐向上的发展氛围。学科专业建设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式发展、师资队伍从数量到质量不断壮大、科学研究层次和水平显著提升、实践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和谐向上的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十二五"时期,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基础上,确立了"深化内涵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建设高水平学科群"的未来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