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芒雀麦 -旱地一、品种简介“旱地”无芒雀麦是禾本科雀麦属多年生牧草。须根系 ,具根茎。茎粗壮 ,直立 ,分4~6节 ,高80~120厘米。叶片柔软 ,长15~20厘米 ,宽1.2~1.6厘米。圆锥花序 ,开展 ,长15~20厘米 ,小穗含小花6~10朵。种子扁平 ,暗褐色 ,千粒重4克。“旱地”无芒雀麦属中旱生植物 ,寿命长 ,适于冷凉干燥地区生长 ,对土壤适应性广 ,耐干旱 ,在年降雨量400毫米可良好生长。抗寒、抗变温能力强 ,不喜高温 ,能耐受-30℃的低温 ,在我国东北、华北、中原和西北等地区 ,表现出易种植、产量高、叶多茎少、营养价值高的特性 ,是很好的优…  相似文献   

2.
多年生黑麦草-卓越 品种简介:多年生黑麦草,禾本科,属短期多年生草本植物,疏丛型,株高 80~ 100厘米.须根发达,根系浅,主要分布于 15厘米的表土层中.茎秆直立,光滑,中空,单株分蘖多达 40~ 50个.叶片长 5~ 15厘米,宽 3~ 6毫米.穗状花序,长 20~ 30厘米.种子无芒,千粒重 1.5~ 1.8克.  相似文献   

3.
在河西走廊绿洲边缘区,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组成的5种混播草地为对象,研究不同组合对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豆禾混播不同程度提高了草地牧草产量,其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混播组合的产量最高,与其他混播及单播相比,建植第1年产量提高了4.8%~92.5%,第2年提高了7.9%~134.9%,第3年提高了11.0%~313.6%.2)所有组合的混播草地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其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组合的土地当量比最高,且随建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并趋于稳定.3)豆禾混播不同程度提高了牧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半纤维的含量与单位面积可消化营养物质产量,"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组合的品质在所有混播组合中最优.4)通过TOPSIS模型对各处理的产量和品质的各项指标综合评价显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组合与理想混播组合的贴合度最高,是适合在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推广种植的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组合.  相似文献   

4.
雀麦属13种植物形态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雀麦属13个种的30个性状做形态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雀麦属种间存在很大的遗传差异,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范围7.59%~127.01%,变异系数较大的性状有外稃芒长、穗轴第一节间长、第一颖脉数、叶片长、花药长等.对形态性状做主成分分析,前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29%,分枝着生小穗数、第一颖脉数、叶舌长、第二颖脉数、外稃宽、外稃芒长、叶片宽、分蘖数、小穗长、穗轴第一节间长、第一颖长、内稃宽、穗节数是造成雀麦属形态差异主要因素.形态性状聚类分析,颖果长单独聚为一类;内稃宽单独聚为一类;内稃长、外稃长、第一颖长聚为一类;穗轴第一节间长、第一颖脉数、外稃芒长聚为一类;其余的聚为一类.对13个种进行聚类分析,无芒雀麦、红雀麦、山地雀麦、杂交雀麦、扁穗雀麦、草甸雀麦、密丛雀麦、疏花雀麦、旱雀麦、杂色雀麦聚为一类;多节雀麦、加利福尼亚雀麦和细枝雀麦各自聚为一类,共四类.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来源的6种无芒雀麦进行了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在黑龙江西部地区越冬率达93%以上,生育期为102~106d,均适宜在黑龙江西部地区种植;其中,公农无芒雀麦、内蒙无芒雀麦和波兰无芒雀麦生产性能优于其他品种,值得在黑龙江西部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多年生豆禾混播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西走廊绿洲边缘区,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组成的5种混播草地为对象,研究不同组合对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豆禾混播不同程度提高了草地牧草产量,其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混播组合的产量最高,与其他混播及单播相比,建植第1年产量提高了4.8%~92.5%,第2年提高了7.9%~134.9%,第3年提高了11.0%~313.6%。2)所有组合的混播草地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其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组合的土地当量比最高,且随建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并趋于稳定。3)豆禾混播不同程度提高了牧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半纤维的含量与单位面积可消化营养物质产量,"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组合的品质在所有混播组合中最优。4)通过TOPSIS模型对各处理的产量和品质的各项指标综合评价显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组合与理想混播组合的贴合度最高,是适合在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推广种植的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组合。  相似文献   

7.
以乌苏1号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cv.WusuNo.1)为材料,研究灌浆期喷施GA.对无芒雀麦农艺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以清水(CK)和浓度分别为10、20、30和40 mg/L的外源GA3叶面喷施处理灌浆期的无芒雀麦,并测定处理后无芒雀麦的分蘖数、叶长、叶宽、株高、生殖枝、小穗数、花序长、种子数、千粒重和产量等指标.结果 表明:叶面喷施低浓度GA3,显著增加了无芒雀麦种子数、小穗数、千粒重及产量,其中喷施10 mg/L外源GA3对提高种子产量最为明显,较对照增产35.94%.  相似文献   

8.
刈割对混播当年生物量及再生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研究刈割对无芒雀麦 草原3号苜蓿草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次刈割时间和刈割次数对草地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在苜蓿盛花期、无芒雀麦孕穗期刈割,刈割两次,草地稳定性最好;刈割一次有利于苜蓿生长,但降低无芒雀麦的比例;刈割三次则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无芒雀麦在刈后15 d内再生速度最快,不受刈割期的影响,苜蓿再生草快速增长期与刈割期有关,在盛花期和结荚期刈割,株高快速增长期与无芒雀麦同步,再生速度也相似,在孕蕾期和盛花末期刈割,株高快速增长期出现在刈割后15~30 d内.  相似文献   

9.
一、形态特性 苇状羊茅为禾本科羊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系发达,入土较深.茎直立,分4~5节,疏丛型,株高达2米,叶带状,长30~50厘米,宽0.6~1厘米,叶背光滑,叶表粗糙.基生叶密集丛生,叶量丰富.圆锥花序,直立或弯曲,长20~30厘米,每小穗含4~5朵小花,颖窄披针形,外稃无芒或具0.7~2.5毫米的短芒.颖果棕褐色,种子千粒重为2.5克.  相似文献   

10.
无芒雀麦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多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遗传参数估算、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无芒雀麦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各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介于7.75%~19.15%之间;茎节数、基部茎长、花序长、小穗数、旗叶宽、旗叶叶鞘长、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和倒二叶叶鞘长遗传力达65%以上,遗传进度达15%以上,遗传稳定性较高,在育种选择中应用效果较好;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茎节数、基部茎长、穗下茎长、倒二叶长和倒二叶叶鞘长对干草产量具有较高的直接效应,小穗数、旗叶宽、倒二叶长、花序长和倒二叶宽对种子产量具有较高的直接效应;主成分分析筛选出Q2、Q4、Q6和Q8共4份高产种质材料,4份材料的平均干草产量达13.06t/hm 2,种子产量达1.62t/hm 2。综合分析表明,茎节数、基部茎长、花序长、小穗数、旗叶宽、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和倒二叶叶鞘长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与无芒雀麦产量形成关系密切,可作为筛选高产无芒雀麦种质材料的鉴定性状;材料Q2、Q4、Q6和Q8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培育优良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1.
《草业科学》2006,23(9):11-11
草地雀麦是禾本科雀麦属多年生长寿牧草。根茎疏丛型,须根系,具发达的根茎;茎秆粗壮,直立或斜升,具4~6个节,株高70~90cm;叶片柔软,长15-20cm,宽1.2~1.6cm,叶量丰富;圆锥花序展开,长15~20cm,每个小穗含小花6~10朵;种子暗褐色,千粒重约4.5g。  相似文献   

12.
试验对不同利用年限的缘毛雀麦草地(以无芒雀麦为对照)在三个不同的物候期进行了生物量结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采种利用的缘毛雀麦草地在分蘖数、产草量和根茎生长等性状方面都强于无芒雀麦;随生长年限的延长,生物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其降低速度较无芒雀麦缓慢;该类草地具有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是一种长寿命的优良禾草草地.  相似文献   

13.
无芒雀麦地上生物量及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栽培条件下的4份无芒雀麦材料不同生育期单株地上总生物量及其构件生物量分配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植株地上总生物量,从拔节期到完熟期4份材料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从孕穗期到完熟期奇台无芒雀麦和Elsberry无芒雀麦显著高于公农无芒雀麦(P<0.05).随生育期的推进,营养枝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先降低后升高,生殖枝茎和花序生物量分配先升高后降低,生殖枝叶生物量分配逐渐降低,立枯体变化规律不明显.生殖生长过程中生殖枝生物量分配占57%~90%.各构件生物量分配中,生殖枝茎占较大比例为21%~53%,花序占3%~30%.在同一生育期,相同构件生物量分配4份材料间差异不显著.在植株构件生物量分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提高花序生物量是提高种子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锡林郭勒缘毛雀麦新品系1996~2002年在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乌拉盖开发区和呼伦贝尔市三河种马场分别进行了品种比较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缘毛雀麦新品系与3个无芒雀麦品种相比,返青早,枯黄晚,牧草青绿期长;草质柔软、营养价值较高;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2%~16.5%和5.9%~6.7%,种子产量比无芒雀麦高70%以上;在内蒙古中、东部3个试验点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缘毛雀麦15个类型及无芒雀麦2个类型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酶谱特征及分布,并通过酶谱差别探讨了缘毛雀麦类型之间的差异及这些类型与无芒雀麦的差异,为缘毛雀麦各类型的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华北农牧交错带种植禾本科牧草对土壤N、P、K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塞北草业科学实验站( 河北省张家口塞北管理区,沽源),研究种植4年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兰茎冰草Agropyron smithii和一年生饲料作物燕麦Avena sativa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生长第4年从春季到秋季,多年生牧草草地比燕麦地土壤全氮含量0~10 cm土层中高0.07%,10~20 cm土层中高0.11%,20~30 cm土层中高0.09%.7月由于受施肥的影响,0~20 cm土层燕麦地土壤全磷含量较其它牧草地高,6-9月燕麦地全磷含量均较其它牧草地低,且差异显著.多年生草地间比较,无芒雀麦草地土壤全磷含量最高.同一生长时期,同一土层多年生牧草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大于燕麦地,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对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2种牧草在单播和混播(分别占单播量30%和70%)的情况下的生长动态进行分析,探讨2种牧草在不同播种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和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单播或混播对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的生长均呈"S"型动态模式,可以用回归方程来表示,生长最快在4月15日到5月15日的抽穗扬花期和现蕾开花期;(2)成熟期混播牧草的生物量为1137.45gDM/m~2,比无芒雀麦单播提高了11.16%(P0.05),比苜蓿单播下降了2.83%(P0.05)。研究结果提示,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和各自的单播相比,有利于无芒雀麦的生长和牧草生产,而对苜蓿的牧草生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锡林郭勒缘毛雀麦新品系1996~2002年在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乌拉盖开发区和呼伦贝尔市三河种马场分别进行了品种比较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缘毛雀麦新品系与3个无芒雀麦品种相比,返青早,枯黄晚,牧草青绿期长;草质柔软、营养价值较高;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2%~16.5%和5.9%~6.7%,种子产量比无芒雀麦高70%以上;在内蒙古中、东部3个试验点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9.
苇状羊茅     
《农村养殖技术》2003,(2):24-24
一、形态特性 苇状羊茅为禾本科羊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系发达,入土较深。茎直立,分4~5节,疏丛型,株高达2米,叶带状,长30~50厘米,宽0.6~1厘米,叶背光滑,叶表粗糙。基生叶密集丛生,叶量丰富。圆锥花序,直立或弯曲,长20~30厘米,每小穗含4~5朵小花,颖窄披针形,外稃无芒或具0.7~2.5毫米的短芒。颖果棕褐色,种子千粒重为2.5克。  相似文献   

20.
4月29日播种无芒雀麦,8月20日种子成熟,整个生育期为105d。第2年月初返青,7月中旬种子成熟。无芒雀麦为多年生,当年播种一般当年不结籽,但在宁夏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当年可以结籽。无芒雀麦营养生长期长,出叶速度快,干物质积累与叶增长成正相关,单株干物质平均增长率随生长进程呈递增趋势,主茎的叶序与分蘖间成正相关,根系发达,地下部分生长较快,播种当年草层主要由枝、叶组成,很少生成生殖枝和长营养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