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为国家一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濒危物种,野生种群数量2600多只,繁殖于中国的东北、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地,越冬于长江、黄河下游地区。丹顶鹤3年性成熟,一雄一雌制,每年4~6月开始繁殖,野生鹤每窝产卵l~2枚,极少数3枚,人工驯养繁殖可达22枚;雌雄轮流孵化,孵化期3l~33d,出壳后由亲鸟喂养。野生丹顶鹤以各种鱼、虾、蛙、甲壳类、昆虫、草籽为主食,辅食植物的嫩叶、根及蛇、鼠类等。丹顶鹤又称“仙鹤”,是重要的观赏鸟类。为了扩大种群,近20年来,国内外许多保护区、动物园等科研单位开展了人工驯养、繁殖丹顶鹤的研究工作。至2004年,国内动物园和保护区饲养丹顶鹤近150家,数量达1128只翻。  相似文献   

2.
自2004年至2008年,在白鹤GEF项目的支持下,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于每年5月在东北松嫩平原的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黑龙江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的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的向海和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繁殖水鸟的地面调查。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各个保护区繁殖水鸟的分布和种群动态。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本调查活动的重要目标物种。通过5年的调查,了解到松嫩平原的扎龙保护区是目前丹顶鹤最为重要的繁殖地,逾90%的繁殖丹顶鹤种群分布在扎龙保护区,但种群数量变动较大,变动幅度介于112–275只之间。良好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境是丹顶鹤的繁殖种群保持稳定和增长的首要条件。通过给湿地供水可以缓解丹顶鹤繁殖栖息地的快速退化,但科学合理的供水机制是保证丹顶鹤繁殖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76年成立以来在丹顶鹤种源鹤的选择、交尾、营巢、产卵、孵化到育雏等人工驯养繁育方面开展了大量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实现了人工散养丹顶鹤在野生环境下的自然繁殖,也成功完成了丹顶鹤户外散养越冬和人工繁殖驯化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4.
散放丹顶鹤配偶制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也是最早进行人工散放驯养繁殖的鹤类。从1979年以来,笔者在鹤类的人工散放驯养繁殖工作中,对丹顶鹤的配偶制度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丹顶鹤是吉祥、长寿、幸福以及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其体态优美,举止轻盈,鸣声嘹亮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数量稀少,国际资源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定为易危物种,我国亦将它定为一类保护动物。盐城保护区从1991年开始就开展在丹顶鹤越冬地进行人工繁殖并驯化丹顶鹤的研究,通过人工繁殖和驯养来扩大丹顶鹤的野生种群。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我们取得了人工繁殖丹顶鹤及其驯化的成功,在这几年的繁殖驯养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何解决好雏鹤的腿部疾病是取得育雏成功的关键。本文对我们在人工育雏过程中,雏鹤经常出现的腿…  相似文献   

6.
浅析野生丹顶鹤的人工驯养与放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顶鹤,被列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球的野生丹顶鹤也不过2000只左右,主要在我国东北及与俄罗斯、蒙古交界之处繁殖,另有少量在日本.盐城生物圈保护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丹顶鹤越冬地之一.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大量丹顶鹤迁徙至盐城越冬,近年来越冬的丹顶鹤已超过1000只,差不多占全球野外种群数量的一半左右.冬日的滩涂,天高地悠,枯黄的芦苇在风中摇曳,羽色黑白分明的丹顶鹤在旷野中极为显眼.保护区每年都会在某些区域定点投食,常会形成一些固定的集群.每当一月份最为寒冷之际,丹顶鹤最大集群可达500多只.  相似文献   

7.
丹顶鹤(Gms Japonensis)是世界稀有珍禽,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2000年作为易危物种被列人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世界丹顶鹤种群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我国。近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增加及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丹顶鹤赖以生存的湿地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种群数量有下降趋势,人工保护及繁殖丹顶鹤,使之种群数量得到有效增加,这种方法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中得到广泛应用。每年秋冬季节,由于北方的天气寒冷,光照短,所有湖泊、河流和沼泽湿地都冰封,食物十分缺乏,丹顶鹤为了生存,  相似文献   

8.
丹顶鹤属世界濒危物种之一,已被世人所熟知,是我国珍贵的保护动物。近年来,对其己做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在其繁殖地、越冬地相继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然而丹顶鹤的繁殖率很低,繁殖前期需经3—4年时间。在自然状态下每年只产两枚卵,且往往只有一只成活。所以,野生种群数量恢复的较慢。 1985年春我们在扎龙自然保  相似文献   

9.
丹顶鹤雏鹤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丹顶鹤 (Grusjaponensis)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世界频危物种。野生种群数量 2 6 0 0多只。繁殖于中国的东北、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地 ,越冬于长江、黄河下游地区 ,尤以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为最多 ,达 10 0 0余只。丹顶鹤 3年性成熟 ,一雄一雌制 ,每年 4~ 6月份开始繁殖 ,野生时每窝产卵 1~ 2枚 ,极少数 3枚 ,人工驯养繁殖时可达 2 2枚 ;卵重 2 30~ 2 80克 ,长约 10 2毫米 ,宽约 6 1毫米 ;雌雄轮流孵化 ,孵化期 31~33天。丹顶鹤雏鹤为早成鸟 ,刚出壳的雏鹤全身被有浅棕黄色绒羽 ,其背部深 ,腹部浅 ,肩部为乳白色 ,嘴和腿为…  相似文献   

10.
丹顶鹤的保护与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顶鹤(Grusjaponensis),鹤形目,鹤科鸟类。分布于中国东北、华东、华北,俄罗斯西伯利亚、朝鲜半岛和日本北海道一带,为世界著名濒危珍稀鸟类,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1中,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国内外就丹顶鹤的保护与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本文就此作一初步论述。1丹顶鹤的分布在中国,虽然丹顶鹤的分布地相对较多,但它的越冬地主要在中国江苏沿海滩涂一带。中国齐齐哈尔市扎龙保护区的丹顶鹤是世界上分布最多的一个种群。据1981年统计,在扎龙保护区有193只丹顶鹤,但据近…  相似文献   

11.
中国鹤类动物发生疾病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林  刘燕  贾婷  郑常明  罗毅 《野生动物》2012,33(6):345-349
依据已有文献资料记载,分析了中国近25a来鹤类动物发生的疾病。丹项鹤、白鹤、黑颈鹤、白枕鹤、灰鹤、蓝鹤、蓑羽鹤、白头鹤,共8种鹤有发病资料,丹项鹤疾病占统计总数的64.12%。营养因素、寄生虫、细菌是引起鹤发病的主要原因,有机磷中毒是造成野生鹤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球虫病、血液原虫病是造成圈养鹤大批死亡的主要疾病。幼鹤腿部疾病和痛风是主要的营养性疾病,吸虫、球虫、住白细胞原虫是导致发病主要的寄生虫,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是引起发病的主要细菌,有机磷是造成中毒的主要原因,新城疫病毒、马立克病毒、疱疹病毒亦可引起鹤发病。加强饲养管理与合作,改善环境条件,提高饲养人员的业务素质,完善保护法律和落实措施,是减少疾病发生和死亡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兴凯湖中俄湿地鹤类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兴凯湖是亚太地区水鸟重要的迁飞区和栖息地,在鹤类保护中占有特殊的地位。2005年中俄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开展了兴甄湖鹤类资源联合调查。调查总面积达3255km^2。共记录到鹤类3346只,其中丹顶鹤799只,白枕鹤2523只,白头鹤14只,蓑羽鹤3只,白鹤7只。还对兴凯湖流域鹤类生存环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区域鹤类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动物园圈养鹤类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动物园协会主要饲养鹤类会员单位的鹤类调查结果,目的是更好地了解中国动物园圈养鹤类的种群数量及目前会员单位鹤类饲养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相关需求,从而提高鹤类饲养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种群。本调查于2011年8月向中国动物园协会120家会员单位发出了调查问卷,截止到2011年10月11日共收到中国动物园协会主要饲养鹤类的56家会员单位(包括动物园、野生动物园与自然保护区)的回复(回收率为46.7%)。在回复的56家单位中共饲养鹤类12种1 836只(8只杂交鹤除外)。种群数量比1997年增加了58.4%。近一半的单位认为饲养设施处于一般水平。近80%的鹤类向游客展出,并且大部分都采用成群饲养的展出方式。有85%的单位能够实现个体识别,更多的单位选择脚环和芯片标识鹤类。在人工育雏过程中,雏鹤的腿病和由于混养引起打斗而造成的外伤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疾病是造成全国圈养鹤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由于外伤造成骨折引起的死亡。各会员单位希望今后能够开展鹤类性别鉴定、人工育雏、人工授精的培训。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提出了8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越  李晓民  王令刚 《野生动物》2013,(6):358-360,365
丹顶鹤是我国著名的文化鸟类,在我国文化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历来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近年来,由于环境变迁和人为干扰,野生丹顶鹤数量逐年下降,全球现存数量仅为2600只左右,而东亚的大陆种数量约1500只左右。国内外就丹顶鹤的研究与保护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丹顶鹤在我国是研究最广泛、最深入的鸟类,从宏观到微观,从个体到群落,从野生到饲养等各个领域;到目前为止,我国发表的涉及到丹顶鹤的文献共1162篇,并对论文发表年代、研究内容、涉及领域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提出了我国丹顶鹤研究和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绍春  刘浩  古彦昌 《野生动物》2011,32(2):83-86,110
为了掌握黑龙江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和认识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查阅资料、鸟类环志和鸟类救护的方法对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鸟类20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白头鹤、丹顶鹤、金雕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枕鹤、苍鹰、鸳鸯等33种,鸟类多样性极其丰富。在鸟类保护工作方面,目前虽然保护区已经开展了大量的保护工作,但仍然存在经济发展与鸟类保护相矛盾、人为干扰严重、自然资源利用过度和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保护区在今后鸟类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方面的科学意见。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0月-2010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马树镇大海子越冬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us)种群进行了越冬时间分配和日间活动节律的研究。取食是黑颈鹤越冬期间最主要的行为,占(52.84±5.59)%,其次为警戒(19.85±3.64)%、搜寻(10.84±2.24)%和休整(9.24±6.41)%,其余行为依次为:行走(2.79±(0.66)%、飞行(2.56±1.63)%、争斗(1.45±0.48)%、其他(0.43±0.28)%。越冬期间黑颈鹤日间(9:00-18:00)行为呈现出上午和下午取食双峰、中午休息高峰的规律性变化。结合地理环境,提出马树黑颈鹤两个取食高峰与草海和大山包黑颈鹤种群间的差异性及其原因,并分析了马树越冬的黑颈鹤种群与在贵州草海越冬的黑颈鹤种群间在取食行为比例、警戒行为比例所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受自然生境退化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的影响,越来越多鸟类依赖于人工生境生存。白鹤为IUCN极危物种,全球种群数量约3 500~4 000只,其中约98%的个体在鄱阳湖越冬。白鹤曾被认为是专性栖息于浅水生境中的鸟类,在鄱阳湖主要在浅水区取食水生植物苦草的冬芽。然而,近几年大量的白鹤离开自然生境,前往稻田和藕田觅食。本研究基于2010/2011~2017/2018年越冬季五星垦殖场(目前发现白鹤数量最多的人工生境)的白鹤调查数据,首次报道了人工生境中白鹤数量的长期动态。结果表明白鹤数量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2016/2017~2017/2018年越冬季增长至1 115只,约占全球总数量的30%。由此可见,人工生境已成为白鹤的重要觅食地。觅食地改变使白鹤面临高强度的人为干扰,对此,建议加强白鹤对人工生境的适应性研究,评估白鹤的生存现状,为保护政策的制度提供科学依据。白鹤等依赖于水生植被生存的鸟类的觅食生境变化表明鄱阳湖水生植被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18.
2007年3月~2008年2月,在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选2对健康的成年丹顶鹤,采用目标取样和扫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行为观测,同时收取粪便提取激素,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笼养丹顶鹤粪样中睾酮、孕酮、雌二醇的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笼养丹顶鹤繁殖行为呈显著的季节变化,其对鸣、炫耀行为的高发期在3、4月(P〈0.05),营巢行为在3月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丹顶鹤的交尾行为集中出现在3、4月(P〈0.05);繁殖期雄性丹顶鹤粪便中睾酮平均水平为(259.59±149.70)ng/dl,非繁殖期为(84.81±27.35)ng/dl,二者差异显著,繁殖期雄鹤求偶炫耀、交尾、卧巢等的发生频次与粪便中睾酮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对鸣、警戒以及营巢都与睾酮变化水平呈显著相关(P〈0.05)。繁殖期雌性丹顶鹤粪便中的孕酮平均浓度为(9.65±7。15)rig/m1,非繁殖期为(2.76±0.97)ng/ml,差异显著,繁殖期雌鹤粪便中的孕酮激素水平与其卧巢行为呈显著性相关(R=0.8848,P〈0.05);繁殖期雌性丹顶鹤粪便中雌二醇平均浓度为(30.50±61.77)pg/ml,非繁殖期为(8.17±3.72)pg/ml,二者差异显著,繁殖期雌鸟雌二醇变化水平与其繁殖行为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雌性丹顶鹤粪样中雌二醇激素的变化水平与其产卵时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丹顶鹤越冬期在人工湿地的夜栖数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士成 《野生动物》2007,28(2):11-13
通过对丹顶鹤越冬期问在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工湿地的夜栖地调查,得出鹤群夜栖分布数量及其动态规律,进而提出对该种群与夜栖地的管理举措。该项工作主要借助望远镜、GPS、照相机,采用直接计数法统计数量,往年数据则引用参考文献。结果表明:人工湿地中丹顶鹤的夜栖分布数量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其中安全度和水位为其主要限制因子。因此控制人工湿地冬季水位,保护栖息环境不受人为影响是丹顶鹤安全越冬的主要保护措施。本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盐城越冬丹顶鹤栖息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士成 《野生动物》2009,30(1):37-39
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项鹤越冬数量已由建区前的230只增加到2000年春的1128只,但近几年分布数量呈下降趋势,2008年1月仅有640只。未来于本区越冬的丹顶鹤种群在核心区的栖息仍然保持稳定及增加趋势,另有部分群体继续向异地迁移的可能。各种类型的工农业开发项目导致栖息地大范围缩小,生境破碎化,是盐城越冬丹顶鹤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该地区滩涂自然规律,在保护区核心区外允许开发的区域规划和实施人工湿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实现栖息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